上世纪60年代末,我插队务农的山村遭遇大旱,全体社员投入紧张的“战天斗地”的社会主义革命中。生产队队长在“战斗”誓师会上说:“我们下定决心向天要粮,向地要粮!一切胜利靠我们去夺取,任何人不能有亘日想欲满足的思想。”我作为亲历者,能把队长的这段话比较准确地解读出来:“我们面对天灾,想要夺取这一造的好收成,唯有靠我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抗旱。任何人不能存在着等靠要(等政府救援、靠政府的支持解决困难、要求政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思想。”这段话中的“亘日想欲满足”是一句流传于潮澄饶的俗语,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上半叶。
    亘,此处潮音读tang(3)(与“叹”同音),空间或时间上的延续不断。如绵亘山脉;亘古及今。潮语的“亘日”则为“整天”、“经常不断”之义。此处的“满足”,是特定时期产生的特定语汇,源自上世纪50年代的广东省土改时期,上级制定的土改政策有“尽量满足贫下中农的要求”的条文,根据这政策的基本精神,于是就没收地主富农的土地和地主的浮财、房屋分给贫下中农。潮澄饶一带的农民,将分田分地分浮财运动简称为“满足”。后来将政府对农民的救济、补助行为也称为“满足”。
    土改运动之后,潮汕广大贫苦农民翻身做主,耕有其田,勤耕力作,也有少数懒惰之人,好逸恶劳,想人非非,终日等着政府拨救济金和救济粮。群众厌恶这些人的作为,讥讽他们“亘日想着满足”,这句话流传开去,竟成俗语。解读:四体不勤,好吃懒做,整天等着政府拨给困难补助金和补助粮。这类懒虫,现代社会依然有。针对懒虫现象,上世纪50年代土改运动之后,人民政府开展了批判懒虫、教育懒虫的运动。揭阳农民诗人李昌松,配合这一活动,写了题为《懒虫》的潮汕方言长诗,在全国引发很大的反响。
    “亘日想欲满足”这句话成为潮澄饶一带民众讥讽懒虫的俗语,至今仍在流传,但使用率不高,趋向灭失。在过去的年代,这句俗语带有“阶级性”,并非人人想说就说。上世纪70年代,饶平某山村,一个富农的孙子人云亦云,说一个长期不出工的社员“亘日想满足”,那么多的人说这句话没事,而富农的孙子说了这句话,即被视作“阶级斗争新动向”,“地富分子想秋后算账”,被斗得灵魂出窍。
    但愿“亘日想欲满足”这句俗语灭失的同时其社会现象也能消失。笔者的愿望。

你是本文的第292位读者
来 源: 《潮汕俗语解读》
作 者: 鄞镇凯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