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奇葩——潮州歌册 最新 图1张
    潮州歌册是潮州俗文学中最流行的说唱文学,它以恢宏完整的故事内容,浓重的场景渲染和扣人心弦的人物心里活动刻画,给歌者或听者留下恋恋之情,听一卷潮歌如同观赏一出大戏,几百年来对潮州妇女的精神熏陶、普及文化教育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旧潮州歌册刻印商皆集中于潮州府,刻录发行最多的当推潮城李万利号及第二代子族的李万利老店、万利春记、万利生记,还有王生记、陈财利堂、吴瑞文堂、王友芝堂都创店于清末。汕头升平路的名利轩创店于民国之后,这家刻印商在重整旧歌册的同时注入民主革命的新思潮,如:讴歌民主思想的《新中华》,赞颂辛亥革命人物故事的《许友若》以及《彭湃歌》等,大力传播民主思想。可以这样说,清咸丰以前潮州歌册已在民间以口头哼唱,迨至咸丰年间才刊刻印行,达到极盛时期而广为传播。

    潮州歌册的题材可归纳为四大类:其一、根据历史演义小说改编。如:《隋唐演义》、《十八寡妇征西》;其二、历史知名公案。如:《大红袍》、《小红袍》、《七尸八命》;其三、才子佳人故事。如:《临江楼》、《吴瑞明》、《西厢记》;其四、根据地方故事民间传说编写。如:《苏六娘》、《龙井渡头》、《金花牧羊》。

    潮州歌册的作者多数出自落魄秀才、闲散文人、潮剧艺人或记账先生之手。据刻印商号家族记述:抗战前潮城柯逸士秀才写过《曹翠娥》,他还是辛亥革命故事《许友若》的作者;潮安浮洋潮剧艺人洪舜曾编写《龙图骑竹马全歌》;潮城瑞文堂记账先生余芝伯编过《甘露寺选婿》、《桃花扇》。潮汕妇女从听歌册到学会唱歌册中获得文化滋润,不仅学到文字,还懂得历史知识。她们被潮州歌册故事吸引:听到忠臣被害就咒骂奸佞,听到公子落难得救就宽心舒气,听到情郎与小姐相会就眉飞色舞。潮州歌册牵动着潮汕妇女情感的激发。

    潮州歌册具有三大特色:其一、通俗性。语言浅白平易夹杂方言掌句,口语化,音韵悠扬和谐琅琅上口,虽以七言、五言为套格,情节紧张时有多变节奏以增强表达和感染力。其二、地方化。根据外地题材编写的歌册也泛溢潮俗文化的特色。如:以浙江题材编写的《小红袍》名歌,在编写徐鸾英姑嫂元宵赏灯的场景:“也有英歌十几班,也有锣鼓闹呛呛,也有皮猴共吊戏,也有白字共乱弹”。好像徐鸾英姑嫂赏灯不在杭州而是在潮州。语言、细节、风物渗进潮俗特色,让歌者感到亲切。其三、内容广博,包罗万象,情节曲折、生动,融中国小说、戏曲、弹词于一炉。

    潮州歌册深受文艺界珍视,1982年12月《木鱼书·潮州歌册叙录》问世,其间有介绍潮州歌册的现实价值;1983年8月《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有潮州歌册条。潮州歌册不再是偏居一隅的闲花、野花,它以俗中有雅的魅力登上中国文坛的大雅之堂。它是中国说唱文学的一朵奇葩。

你是本文的第876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13-01-22
作 者: 许继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