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歌是我国各族民歌中常用的手法,电影《刘三姐》中就有精彩的对歌。我们潮汕地区也遗存谐趣的斗歌。

  潮汕斗歌多见于闹新房的戏谑,笔者儿时曾见过一幕。看新娘的年轻人一进门就对青(伴)娘挑战,唱道:

  鸟仔豆,带上棚,

  照(这)畔(边)生,

  向(那)畔生。

  新人未看看阿姐(青娘)。

  青娘闻得歌起,从容答唱:

  灯光光,烛红红。

  阿兄心是看新人。

  阿姐过乡来相伴,

  众人勿嫌多包涵。

  尽管青娘谦恭,年轻人仍是不依不饶,拿青娘的长相穿戴大作文章,尽情戏谑,机智的青娘则逐语反讥。

  在王永鑫编的《潮俗诗歌选集》里有这样一个生动的回合,年青人唱道:

  会做青娘做诗,

  会做猪母撬篱。

  带个布袋来装米,

  带个肚兜来装钱。

  青娘立即回敬,唱道:

  饲着猪母好到奇,

  一肚都是好男儿。

  一胎生你这一只,

  饲大市上好卖钱。

  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

  海陆丰的渔歌中也有斗歌:

  您知乜鱼着火烧?

  您知乜鱼上战场?

  您知乜鱼好打索?

  您知乜鱼好束腰?

  项鱼生来着火烧,

  枪鱼挽好上战场。

  麻(鳗)鱼生来好打索,

  带鱼生来好围腰。

  篇中鱼名巧用谐音字,生动活泼。在斗歌中,既传达出丰富的渔业知识,又展现了歌者的机智和才华。

  潮汕除凤凰山外,大南山、小北山等地也居住着畲族。明朝隆庆年间编修的《潮阳县志》记载他们是“男女皆椎髻箕倨,跣足而行,依山而处,出常夹弩矢射猎为生”。

  时至今日,大南山龟山湾一带的蓝姓、雷姓畲族后代,生活习惯已经与汉族几乎相同了。畲族人民喜欢斗歌,而且斗歌的时间很长。后来,人们一看到舌战不休者就用“斗畲歌”来形容。

  畲歌有的是原汁原味传承,有的则是经文人修改润色而成。王云昌、孙淑彦编的《潮汕歌谣选集》就有这样一首《畲歌》:

  畲歌斜咳咳,

  我有畲歌一米筛。

  一千八百哩来斗,

  一百八十勿磨来。

  畲歌畲嘻嘻,

  我有畲歌一畚箕。

  早晨斗到日头落,

  是输是赢勿托辞。

  这是斗歌时拉开序幕所唱的,多为歌者自夸之辞。

  斗歌都来自民间,歌者除运用民歌共同的兴比修辞手法,还在斗歌中发挥急智,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充满生活气息,它是潮汕文化的宝贵遗产。

你是本文的第668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9-11-30
作 者: 陈创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