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北山深处的“无声炮弹”1.jpg

大北山深处的“无声炮弹”2.jpg

大北山深处的“无声炮弹”3.jpg

大北山深处的“无声炮弹”4.jpg

大北山深处的“无声炮弹”5.jpg

大北山深处的“无声炮弹”6.jpg

大北山深处的“无声炮弹”7.jpg

大北山深处的“无声炮弹”8.jpg

大北山深处的“无声炮弹”9.jpg

1947年10月10日,揭西大北山粗坑村飘出了一阵阵油墨的香气,中共潮汕地委在解放战争中创办的潮汕地区第一份党报《团结报》(《汕头日报》前身)在这里创刊。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这份红色报纸,因革命形势的需要而诞生,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经受了革命的考验和洗礼。

报社几易其址,一批又一批的革命报人,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潮汕人民的翻身解放,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把《团结报》办成潮汕人民解放斗争中的一面旗帜,在打击敌人、团结军民、鼓舞斗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地方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近日,记者走访《团结报》创刊地粗坑村,以及《团结报》社旧址之一的杨梅到村,沿着前辈的足迹,感受革命报人那段震撼人心的红色历史。

★现场探寻 革命报人跟敌人周旋的天然屏障

在解放战争年代,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团结报》社多次被迫搬迁。不管是《团结报》创刊地粗坑村,还是后来的办公地点归善村、杨梅到村,都处在地势险要、有着天然山林屏障的大北山深处。借着地势的掩护,机智勇敢的革命报人一次次与敌人周旋,一次次躲过敌人的围追堵截,一次次成功地印发出各类飘着油墨香气的宣传读物。如今,虽然大北山森林公园已有了盘山公路,有的报社旧址依然无法直通汽车,需要翻山越岭徒步到达。

创刊地森林茂密四面环山

粗坑村地处莲花山支脉上,位于大北山森林公园内。这里四面环山,原始森林茂密,而村落处于山间坡度较平缓的盆地上,地肥水美,是天然的茶园,村民世代以种茶为业。如今这里已开通了公路,交通方便,汽车越过山岭进入村子,就看到山坡呈梯田式的茶田一片连着一片,景观十分优美。

穿过粗坑村古色古香的村前牌坊式大门,沿着小路石阶拾级而上,路边山涧清泉叮咚,很快就来到《团结报》创刊地旧址——位于村中心地带的泥砖土屋。这里留存着几十间平房小屋,外墙已斑驳脱落,部分已崩塌。《团结报》办公室处于这片平房的中间,由三间小居室组成,除了正门,两侧还各有一个逃生门。粗坑村书记陈世育介绍说,当时经常有敌人来村子里搜捕,这两个逃生门正好方便《团结报》的同志随时撤离。办公室周围的平房,是《团结报》的同志居住休息的地方。陈世育说,当时有的报人是和村民一起居住的,村民们不单为他们提供食宿,还负责放哨,给予革命报人极大的支持。

陈世育告诉记者,粗坑村四面环山,不管从哪个方向进村,都需要翻山越岭,有着天然的屏障。正因这个地理优势,粗坑村在当时就是潮汕政治军事斗争的一个重要战略据点,农村游击战、群众革命斗争基础扎实。中共潮汕地委才将《团结报》创刊地选择在这里。他指着村子东南面山上说,当时在那个地方设有瞭望哨,可以居高临下随时观察敌情,一有情况就能及时通知村里的革命同志撤离,《团结报》的同志收到情报后就会带上办报物资,躲到村子西面的原始森林里。西面山上的密林之中,有一处天然的石屋,屋内有可直接饮用的山泉,并贮存有食物,在敌人进村搜捕的时候,《团结报》报人可以在里面躲避。后来由于敌人进村搜捕过于频繁,他们干脆将印刷设备藏于石屋之中,直接在此进行印刷工作。

“中共潮汕地委机关报《团结报》展览馆”位于粗坑村村口,是2013年由中共揭西县委、县政府、汕头经济特区报社发起建成。展览馆区分“启航”“关怀”“征程”和“亮点”四部分,展示了革命时期新闻战线上的各种实物,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个个真实故事,再现了《团结报》在革命年代的光荣历程。

办公旧址地处偏僻交通不便

由于敌人的搜捕,《团结报》社址被迫一度从粗坑村的“中心土屋”搬至村后半山腰上林木茂密的“山茅寮”。1947年底,由于在粗坑村的社址彻底暴露,《团结报》社不得不从粗坑村迁往大北山距归善村约1.5公里、海拔1000米高峰山腰的山寮,后又搬到归善村的刘氏祠堂。1948年11月起,《团结报》社址搬到大北山南麓接近平原的南山杨梅到村,后来还曾搬到南山的龙跃坑(现在的火炬村)。

揭西文联主席杨一帆告诉记者,《团结报》这几处社址,都处在比较偏僻的大北山深处,交通不便,设施简陋,物资奇缺,条件十分恶劣。在这些地方办报,既要防止敌人的袭击,又要克服各种自然灾害和物质困难。像在归善村附近的山寮社址,当年就是因为暴风雨的袭击而倒塌,不得不再次搬迁。

位于揭西县南山镇大北山南麓天子壁半山腰山谷杨梅到村的《团结报》社旧址,如今的山路依然崎岖陡峭难以行走,汽车无法开进村子里,需要从大北山森林公园盘山公路中途U型弯道处的一条小路步行进入。村子如今已无人居住,只有如世外桃源般的原生态美景偶尔吸引着驴友前往探胜寻幽。

在村子的一片旧屋中,有一座旧宅小院的门楹上写着“梅山小舍”几个斑驳大字,这里就是《团结报》曾经的社址。梅山小舍分前后厅,当时革命报人就在这里居住及工作。随着新闻工作者不断增加,有一部分人还在村口路旁搭草寮居住。

★红色足迹 《团结报》在炮火中发展壮大

潮汕地区的中共党组织,一贯遵循党中央重视政治思想战线工作的优良传统,在极其困难的斗争条件下,仍大力抓好报纸宣传工作。随着革命形势的需要,中共潮汕地委决定出版《团结报》。《团结报》在游击战争环境中建立、发展、壮大,得到了潮汕党组织的精心培育,发扬了全党、全军、全民办报的优良传统。1947年创刊到1948年底,直接领导《团结报》的是潮汕人民抗征队司令部及政治部,《团结报》是司令部的机关报;抗征队司令员刘向东亲自题写了报头。这份薄薄的报纸,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承载着特别的历史使命,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更是潮汕报人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和文人风骨的集中呈现。

新闻素材取自地下交通线等渠道

1947年6月,为了加强舆论宣传,潮汕人民抗征队司令部先后调派许宏才、陈衍之、黄树坚、郑维、李万涌等,在大北山粗坑村建立油印组,由许宏才任组长。油印组的任务,是刻印党和抗征队司令部有关的宣言、政策及各种小册子。第一张印出的宣言,是当时中共潮汕地委书记曾广亲自草拟的《潮汕人民抗征队告各界同胞书》。1947年10月10日,《团结报》创刊号在揭西粗坑村诞生。

《团结报》在1949年前,一般是4开4版一张,10天一期,逢十出版。1947年10月至1949年10月,《团结报》共印发92期和无数革命传单、小册子、号外、快讯、布告。其中,前60期是油印报,1949年7至10月在解放区出版的后32期则是铅印报。据不完全统计,在解放区根据地共印刷出版了报纸等各类宣传品85万多份,包括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朱德的《论解放区战场》、刘少奇的《论党》以及《整风文献》《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内斗争》《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及《战士二读本》等,平均每天印刷发行980份以上。

在敌人随时搜捕的情况下,《团结报》的同志是如何获取消息来源的?记者了解到,《团结报》社初期没有电台,消息来源主要靠地下党组织及连队、政治部、司令部供给的政治、军事消息,和通过中共地下交通线从香港运来的《华商报》《正报》《群众》等党报党刊或党领导下的革命报刊,特别是《华商报》上刊载的新华社的消息。此外,还有在敌人的报刊中选取的可用材料。

1949年1月1日中共潮汕地委正式宣布《团结报》为潮汕地委机关报,1949年10月26日即汕头市解放的第三天,《团结报》正式在汕头发行,社址设在汕头市永平路1号。1951年1月1日中共潮汕地委决定,《团结报》改名为《潮汕日报》,至此,《团结报》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终刊于第431期。

报人出生入死与敌人“打游击”

在《团结报》创刊初期,革命报人除了需要克服物资紧缺的困难,还要不时和前来搜捕的敌人“打游击”,为了保护办报设备,保证正常出刊,他们需要不时变换工作地点,临时的办公地点常常设施奇缺,环境恶劣,但革命报人克服了种种困难,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在革命新闻战线上。

因为物资缺乏,负责刻印的同志为了节省蜡纸,经过反复研究实践,精益求精,使刻印技术不断提高。一张蜡纸,可以印刷四五千份报纸;l949年5月31日的号外,一张蜡纸更是突破了印刷7100份的数量。刻印的大字布告,一般是用2张或4张蜡纸衔接,通过精心刻写,字迹犹如铅字一样工整。

不少爱国志士、归国华侨接受党的召唤,满怀高涨的革命激情奔赴大北山区《团结报》社,以手中的笔和相机,迎接革命斗争的最后胜利。他们在大北山里穿草鞋、吃野菜、住草寮,晚上席地而卧,闻着牛便的腥臭味入眠。据老报人回忆,当时的办报人员都有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将这样的日子戏称为“过的是大自然的新生活”。

报纸最高峰时每期发行六七千份

《团结报》宣传的中心任务,是紧紧围绕中共党组织根据潮汕革命发展形势提出的每一阶段的行动战斗口号,如 “反三征”“减租减息”“退租退息”“保卫秋收、保卫大北山”“保卫解放区”等。在军事报道上,及时、加大力度宣传解放大军的节节胜利,报道了如解放济南、辽沈大捷,解放天津、北平、淮海大捷,百万雄师渡长江,解放南京、上海以及潮汕地区第五次反“围剿”和横扫潮汕平原的各次捷报,宣传了抗征队的英勇斗争和胜利消息等。

《团结报》的宣传内容,既根据党的政治方针,又紧紧结合潮汕地区的实际,紧扣革命斗争的脉搏,响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火热的革命内容,工整的刻印技术,清晰的报纸版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报纸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每期从最初发行三五百份发展到二三千份,最高时达到六七千份。第一任社长王亚夫曾说,《团结报》不仅团结军民、鼓舞斗志,更是“无声的炮弹”,可以直接送达敌人军政机关,震撼、打击、瓦解敌人。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