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外砂侨批 近百年家国情怀1.jpg

《潮汕侨批集成》第一辑收录的外砂各乡侨批

两千多外砂侨批 近百年家国情怀2.jpg

1948年由蔴坡蔡来坤寄澄海大衙乡双亲大人的邮资封侨信

两千多外砂侨批 近百年家国情怀3.jpg

 1948年由蔴坡蔡来坤寄澄海大衙乡双亲大人的邮资封侨信

两千多外砂侨批 近百年家国情怀4.jpg

1947年安南谢登富寄澄海外砂乡上社王惟庭

两千多外砂侨批 近百年家国情怀5.jpg

1947年安南谢登富寄澄海外砂乡上社王惟庭

原来的外砂镇,如今已拆分为龙湖区外砂街道和龙华街道。历史上外砂曾属于澄海辖区,华侨众多,大部分分布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是蔡金辉、谢易初等著名华侨的祖居地。侨批研究学者黄桂华在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查阅资料时,无意间在《潮汕侨批集成》发现,收录外砂各乡侨批的就有四册约2500封侨批,在潮汕三市乡镇中占比较大,且跨度近一个世纪,最早寄于光绪年间,最迟寄于1986年,这些珍贵的一手资料,就如整个潮汕华侨文化的一个缩影,引发了他极大的兴趣,于是从去年开始,他从这2500多封侨批入手,去了解、研究外砂近代华侨的历史。

“大银贰拾元,作茶果资还米铺米”

黄桂华告诉记者,外砂这2500多封侨批,大多是寄批银以及报平安为主,但也有一些批信表述较为详细,对探究外砂各乡的历史有一定意义。新加坡华侨蔡钿英于1936年寄给澄海大衙乡祖父大人的侨批,就可以看出华侨一直秉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批信中写道:“寄上信及大银贰拾元,到察收,内中抽出银壹元以作大人茶果之资,再抽银壹元以作外祖母茶果之资,再抽银叁元还标会之用,再抽出大银拾元以还米铺之米,余下作五元以作家中之伙食也。……”

这封侨批共寄了20大银,其中两元分别是给祖父和祖母的“茶果之资”,另外还帮家里还标会、米铺的欠款,剩下的是家里的伙食费。由此可以看出,华侨几乎“承包”了家乡亲人的一切费用,事无巨细,面面俱到。特别是特意将孝敬长辈的钱放在最前面说,仁义孝悌之心溢于言表。

黄桂华认为,华侨虽然离家万里,家中无论大事小事都关心倍至,每月也把寄批当作首要任务,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批信不准时寄回,家中父母妻儿就只能挨饿,再苦不能苦了他们。这些看似最为朴素的信念,恰恰印证了中华民族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这也是侨批的核心文化。

“寄批一事,每月自当应付足用”

华侨下南洋谋生,很多并非一帆风顺,有的甚至出现穷途末路的境况。难能可贵的是,即使自身生计难以维持,他们还是会竭尽所能给家乡亲人寄批,对自身的困难只是轻描淡写,还安慰家人不用担心。

上面华侨蔡钿英的侨批中还有一个细节,是代同在南洋的亲戚说明没及时寄批银回家的原因:“他自来叻岸数日,忽染目疾,颇屡医不愈,现在往怡保埠者疗未甚痊愈,致使未曾寄批之原因……”

安南华侨谢登富于1947年寄给外砂上社岳母的侨批中也描写到自身的境况:“……但刻下南洋行情不景,求利甚难。况婿一家人口繁多,生活甚艰维持……”

蔴坡华侨蔡来坤于1948年寄给澄海大衙乡双亲大人的侨批中也说到:“至于寄批一事,请尔放心,每月自当应付足用。自得松归家后,对于银项亦稍有拮据。如刻下鲜鱼货少,市面冷静,生理甚难周转,故未尽量多寄。”

黄桂华说,华侨到了南洋之后,并不是就能顺利赚钱寄回家乡,失业、疾病等等原因,都会成为他们为家庭尽责的障碍。但大多数华侨,再难也绝对不会辜负家人期望。旧时潮汕习俗,女儿是没有义务赡养父母的,但华侨谢登富虽然自身已生活艰难,却仍给岳母大人寄来了国币拾万元“以助茶用”。华侨蔡来坤虽讲述了生理甚难周转,生计艰难,但也宽慰家人说每个月的生活费一定会按时寄,让家人安心。

华侨对于自身的境况,大多不忍跟家乡亲人明言,不得已述说也都只是轻描淡写,很多都是在事情解决后才告诉家人,就是怕家里人会担心。这些侨批可以看出华侨的辛酸和无奈,又可感受到他们的坚韧不拔。

“吾辈在外,闻灾情谁不忧乎?”

家乡发生天灾人祸,海外华侨闻讯,总会想方设法,或是协调政府救灾,或是发动募捐,以解家乡亲人的燃眉之急。1946年马来西亚蔴坡蔡松得寄澄海大衙乡祖父母大人的侨批,就可以看到华侨心系桑梓的拳拳之心。

信中写道:“……近闻唐山春耕久旱,农田受阻,将来早稻绝望,以致米价知此突涨猛进。……吾辈在外,闻灾情谁不忧乎?一面电诸省府设法运米入潮,一面救乡运动募捐救济,以解难关……幸得俺乡侨募国币120万元左右,惟该项汇至汕头商号,然领取更为妥善……兹付上国币三万元。刻下吾批限制,每人三万元,不准过额。若多寄,信局亦未敢接收。以后家批亦偷汇黑市……”信中提到了战后潮汕又出现旱灾,侨民在国外不想袖手旁观,一方面建议省府想办法运米到潮汕,一方面还募捐救灾。因为受到侨居国限制,每次寄侨批只能寄三万元,为了能多寄一些,蔡松得准备以后要通过黑市寄递。

黄桂华介绍说,1946年潮汕大地久旱,农民颗粒无收,导致米价飞涨,引发饥荒。海外华侨闻讯纷纷想方设法解家乡危困。当年马来西亚还处于被殖民阶段,由于通货膨胀,侨居国政府限制批额,华侨只能通过黑市汇寄更多批银。这封侨批反映了每次故乡发生灾难,都离不开海外华侨的积极援助。

专家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品读侨批,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外洋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遍地黄金,过番三两年就能致富发财,就能回乡盖大厝,而是在外面百般艰难。但即使再难,借也要每月准时寄批赡养家人及其他亲戚。这种不折不挠的精神,也是中华文化忠信孝悌的最好体现,值得大力弘扬。

我们要深度挖掘外砂华侨先辈这种爱国诚信、艰苦拼搏、勇于开拓、心系桑梓文化内涵,构建诚信体系,为推动外砂新时代文明建设,谱写新的篇章。

(黄桂华)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