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批洪”洪铭通
作者和“写批洪”后人在元通街29号
“写批洪”手迹
提起侨批,不少人会想起过去樟林的“写批洪”,把他当作诚实守信精神的代表人物。陈友义先生的《红头船精神研究》和《汕头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两书在谈到诚实守信精神内涵时,都有这样一段话:“澄海樟林有一位侨批代写人——洪铭通,人称写批洪。据其后裔回忆,他写回批有‘四不写’:钱银数条不清者不写;夸大儿孙不肖引以为同情,以求多寄钱者不写;伤天害理,唆间人家孬话者不写;有辱国格,装穷叫苦者不写。番畔钱银唐山福。在家的侨眷等着下南洋的家人寄生活费回家,但所寄之钱都是血汗钱,若夸大穷苦程度,一来在外游子会更为担心家中情况,更加疲于打拼;二来在外游子知道真相便不再寄钱;三来若回批人帮忙写这些谎话,岂不失了诚信。而从写批洪的‘四不写’中,我们看到的是他的诚信精神,他的实事求是精神。”
樟林“写批洪”何许人也?他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最近,笔者从其后人的口述中了解到“写批洪”与侨批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写批洪”原名洪铭通,又名洪名通、洪泽铭、洪礼成、洪国栋,当年他在樟林设点开铺,吊挂一块菱形纸板,一面写着“洪”,一面写着“写批”字样,专门代人写批信,人称“写批洪”。
“写批洪”的祖先清末已在汕头做生意并拥有不少家业铺面。有高小文化程度的洪铭通十多岁就到汕头西堤码头商业街“客头行”帮长辈代理各种出国业务。1939年汕头沦陷后,各种生意都很萧条,34岁的洪铭通返回樟林,在“马路顶”附近河沟上面搭篷棚,开始为人写批信谋生。谁料没多久篷棚遭遇火灾,毁于一旦。“写批洪”只好到“双抛池”旁租铺面,继续操笔为人写批。五六年后,又搬到元通街29号租店写批。1949年,因租期已满,“写批洪”再租元通街对面38号铺户继续执笔营业。1965至1970年,又搬到永兴街25号执业。1971年,家人看“写批洪”三徙四徙,成了流动“批档”,建议他干脆把元通街29号买断,重建铺面,从此“写批洪”的招牌才固定下来。直到1994年5月11日去世前两三天,89岁的“写批洪”还在为侨属写批信。
“写批洪”育有三男一女,一生靠写批信养家糊口。他除了坚持为侨属回批“四不写”之外,人家要请他代写检讨书、悔过书,他也婉言谢绝,理由是检讨、悔过的事情必须自己写印象才深刻,才能起作用。这是他一生为人写批信坚持的原则和底线。还有一点与众不同的是,“写批洪”代人写批信、写厝契,润笔费从来都是随送,多少不计较,甚至有人一时忘带润笔费,过后没再来还,他也不追讨。他乐于助人,手头备有一本“借钱簿”,专门登记邻居亲朋前来借钱的详细数目,有还就收,没还也不去追究。
正由于“写批洪”有如此的品行,加上采用通俗易懂的潮汕话书写批信,便于阅读理解,经他写的批信,百分百能准时收到回批,赢得方圆数十公里侨属的信赖。汕头、饶平、潮安以及本地前来求写侨批者络绎不绝,他平均每天为人写批信不少于30封。逢年过节,铺内更是挤爆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有不少番客回唐山还慕名来樟林寻找“写批洪”的店铺,登门道谢,给“写批洪”送来礼物,感谢他一直坚持诚实守信为海内外的侨亲代写批信,传达乡情家音,留下历久弥新的笔墨之功。
“写批洪”一生就做一件事:代人写批信、契约,写下了诚实的精神,写出了守信的硕果。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