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维里的《本堂落成记》石碑

 魏启峰批局运作后台揭阳梅兜村四维里老宅

位于揭阳榕城商业街的“魏启峰批局”旧址

1879年森峰启记批馆在揭阳开张,拉开魏家侨批业帷幕;1923年在汕头永兴街123号创立“全丰杂货行”,后改组为“万丰发批局”,与揭阳魏启峰批局业务关联互应。一代代魏家人秉持守信重诺宗旨,栉风沐雨,勇于开拓,全面拓展海内外业务,批局鼎盛时期经办的侨汇总额约占全潮汕的一半。1979年,批局业务并入中国银行,完成了百载历史使命——

一个晴朗的日子,在魏启峰批局第六代魏璧光先生引领下,我来到批局始创地揭阳榕城梅兜村实地探访。

位于村大道的魏家老屋“四维里”是一座“驷马拖车”潮汕豪宅。这里是当时批局侨批运作后台,历经百年,现已破损不全,但四条厢巷,一层又一层的门闾刻着“礼、义、廉、耻”的字样隐约可见,想象得出当年辉煌兴隆的情景。“四维里”门楣背面石碑碑文《本堂落成记》让我驻足细读:“……大父福罗公,性诚实,为社会所信仰,始创启峰批业,生意日隆。先君履巧公继之,信用益孚……”

璧光先生眼噙泪花说:“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老父亲,他1998年去世,生前多次带我回到四维里,虔诚地仰望石碑,指着碑文对我说:阿光,你们要牢记祖先福罗公秉持的品性诚实、信用益孚,这是魏家的经营理念和为人处世的原则,是要一代代传承的宗旨!”

“魏启峰”是个家族企业,创始人魏福罗,生于1835年,起初家境贫寒,他挑着担子奔波于揭阳的陋巷僻陌,挨家挨户收购夏布,再挑到汕头卖。一来二往,结识了收购夏布的老板“澄海伯”,澄海伯原名黄松亭,在汕头经营“森峰启记”批馆,兼营夏布。

有一次福罗卖完夏布回家后发现澄海伯多付给他50银元,十分不安。再次去送夏布时,他把银元退还澄海伯。澄海伯十分感动,连声称赞:“福罗,你真是个老实的好青年!”

后来,澄海伯想在揭阳扩展侨批业务,想寻找合适的代理人,在诸多人选中选定了魏福罗。1879年,森峰启记批馆在揭阳开张营业,魏家侨批业由此拉开帷幕。

澄海伯后来到新加坡开设新加坡四海通银行,把汕头的森峰启记托付福罗管理经营。1894年,魏福罗把批馆传给儿子魏履巧,更名为“启峰森记批局”。1912年,批局业务进一步兴旺,由魏家独资经营,改名“魏启峰批局”。

汕头开埠后,经济迅速发展,魏履巧把目光投向汕头,1923年,他购置了汕头永兴街123号一楼,创立“全丰杂货行”。1924年,由其三儿子魏启和接手,后由有经营才能的第四代代表人物魏茂玉担任经理,“全丰杂货行”改组为“万丰发批局”。揭阳魏启峰批局和汕头万丰发批局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业务关联互应。此后,批局业务范围全面扩大。海外发展至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尼、越南等国,设站点共23家。国内业务也拓展到整个汕头地区。1936年,海内外业务网点增至42家。据杨群熙《潮汕地区侨批业资料》记载:“魏启峰批局鼎盛时期经办的侨汇总额约占全潮汕的一半。”

1942年,年方22岁的魏基坚接过父亲魏茂玉的担子,主理魏启峰批局的批务和商务,成为第五代掌门人。他常说:“送批银要及时,批银是救命的,慢一天送给批户,有可能造成老婆改嫁、卖儿卖女!”

潮汕沦陷时期,许多依靠侨批生活的侨眷生活陷入窘境。魏茂玉在水陆汇路都被日寇封锁切断后,和一批侨批经营者一起,历尽艰辛,拓展其他汇路。魏基坚继承父业后,继续想方设法利用航空邮件将华侨从东南亚寄出的侨批空运到香港,由香港转运韶关,在国统区邮政陆路寄到魏启峰批局设在兴宁的联号,再转揭阳魏启峰批局,然后才秘密带到汕头万丰发批局,成功躲过日寇的层层封锁线,最后由批脚把侨批款安全送到潮汕地区的侨眷手中。汇路开通时,在广东的接口也由魏启峰设在兴宁的办事处负责。当时汇往潮汕的侨汇70%以上经魏启峰批局收转。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大肆印发国币,国币急剧贬值,国民陷入新的苦难之中。侨批业被迫转入地下,东南亚的批局有的把批款汇往香港套购港币。当时有的批局利用国币贬值和正常寄运批信、转驳批款的时间差牟取利益,有的批局拖延兑付时间,有的批局从原来只收手续费转变为炒卖侨汇的投机商。面对种种诱惑,魏基坚掷地有声地说:“魏启峰坚决维护寄批、收批人的利益,坚持以港币支付侨汇。”为保证快捷送批,接到寄批目录后先安排批款送至侨眷家里,批信到达后再次派送批信。这样一来,就出现“一批两送”现象,大大增加了批局的工作量和成本,但魏基坚心甘情愿,毫无怨言。

当时华侨在东南亚多以打工为主,收入微薄,多数平时只能汇些小额款项,甚至有两元侨批。批局如果只经营侨批,难以长期维持正常收支。魏基坚认为,要使批局长期正常运转,必须兼营商贸。他利用永兴街万丰发货栈兼营日用品。利用在国外收到的批款,购买国内需要的洋货如日本丝绸布匹、德国日用五金等,在国内卖出后购买东南亚需要的糖、茶、中药等土特产到南洋卖。这样一来,既盘活了资金,又能比其他批局早几天把批款送到侨户手中,一举两得,形成双赢的良性循环。批局在海内外赢得很高信誉,曼谷炳合丰银信局主动找上门,请魏启峰批局作为他们在潮汕地区的总代理。

魏启峰批局在海内外迅速发展,随着规模的扩大和侨户的信任,魏基坚又有新招式,由魏启峰批局发行“启峰银单”。三联式的银单有签名、有盖章,凭单可在各地的魏启峰分号随到随兑。

魏启峰批局以“信用益孚”为宗旨,1946年至1949年,海内外分号达47家,居潮汕批局首位,侨汇总额也首屈一指。

魏基坚不仅是侨户的贴心人,还有满满的家国情怀,朝鲜战争爆发后,魏启峰批局认捐了一辆坦克的资金支援抗美援朝。1953年,魏基坚代表侨批工会赴省城出席国家侨委召开的华侨福利会议。1979年,魏启峰批局的业务并入中国银行,完成了百载历史使命。

2012年,国家档案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侨批为“世界记忆遗产”时,魏启峰批局在揭阳旧址的相片、四维里的《本堂落成记》石碑碑文相片和魏基坚先生的照片成为申报项目的重要资料之一。《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2013年6月18日正式入选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