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饶宗颐的翰墨因缘 最新 图1张

    就在上世纪末,我无意之间接到饶先生从香港寄来的横幅墨宝,上面书写的正是“翰墨因缘”,落款是“猷垂先生,辛巳,选堂。”四个大字,篆隶笔意,冲和平静,这是独特的带有书卷气的学者型“饶体”。接到墨宝,我喜出望外。
    说因缘,有果就有因,有因必有果。我与饶先生的“翰墨因缘”是由许伟余先生遗著《庶筑秋轩文稿》的出版牵引出来的。
    1995年,潮汕名士许伟余先生的后代子孙们达成共识,要把许先生的遗著重新整理出版,以资纪念,遂请与许先生父女有深交的饶宗颐先生题签,其落款则署“选堂拜题”。“拜题”,这在饶先生留下的墨宝中很少见。
    我也应邀为该书题辞,这是因为我与许伟余先生及其外孙女许荧子都熟稔。我的题辞是“国学研究结果,我潮之光;教书育人神采奕,如坐春风。”这是我对许先生学术和教学的观感。饶先生对此视作翰墨因缘,这是对我这晚辈的鼓励、奖掖。寄来墨宝,却没有留下香港的具体地址,我只能写封感谢信,由香港潮人团体转交。我敬佩饶先生的崇高品格。饶先生这高尚品格,与他寓推崇宋代理学大家周敦颐的宗颐名字,名实相副。周敦颐爱莲,莲与佛紧相连,理念相通。饶宗颐先生作为公认的国学大师,实至而名归,我敬佩。
    那么,为何饶宗颐大师对许伟余先生如此敬重?据蔡启贤《〈庶筑秋轩文稿〉序言》和刘文菊、李坚诚编著的《许心影研究与作品选》提供的资料,原来饶先生曾与许先生父女交游日久,早就有过翰墨因缘。
    许伟余,潮汕名士,笔名庶筑秋轩,生于1885年,卒于1974年。自幼聪明过人,少年时期即被誉为澄海三才子之一。青年时期拥护康梁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后,身为教师又兼任当时的《大岭东报》《星报》编辑、主笔。嗣后赴上海中国公学读书,与胡适是同学。晚年,一边教书一边应香港《文汇报》之约,为青年诗歌爱好者撰写古典诗词名作诠释文章,后辑录为《庶筑秋轩文稿》。该书深得当时中山大学教授詹安泰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颐的赏识。许先生在做学术研究期间,为读懂章太炎的《齐物论释》,曾向饶先生借到不少参考著作,解决了佛学研究中的难题。更难能可贵的是,许、饶两位先生先后竟有同题诗作《偶书示诸生》,两首诗作在格调上、情怀与人生感悟上皆有相通之处。放在一起读,互相辉映,熠熠生辉,被后人传为佳话。
    许伟余长女许心影与饶宗颐先生的交游更深,且有不少互相唱酬的诗词作品,关系更加密切。许心影(1908-1958),笔名白鸥,白鸥居士。才华过人,青年时代即闻名潮汕文坛,与冯铿齐名。1926年进上海大学读书,常在《微音》《新垒》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是二十世纪30年代上海文坛的知名女作家。1931年以白鸥笔名发表由柳丝(杨邨人)作序的长篇小说《脱了牢狱的新囚》(上海湖风书局出版),丁玲还为此书登广告予以推荐。2017年《许心影研究与作品选》出版,其中收入我写的一篇评介这部长篇小说的文章。1934年许心影回汕,任教于海滨中学,继续写作办刊物,并与饶宗颐先生一起在《海滨》《海滨文艺》上发表诗词散文作品。1944至1946年,许心影辗转于潮汕多所中学任教,于教学之余主编《光华日报》的“岭海诗流”专栏。在这个专栏上发表了饶宗颐先生赠许心影的诗作,许心影也作词与之唱和。足见饶先生这时期与许心影的深厚友谊。
    可以说,在文化学术界,父女两代与饶大师有如此广泛交游的现象是不多见的。饶宗颐先生之所以欣然命笔为《庶筑秋轩文稿》题写书名,署“选堂拜题”也在情理之中。
    我与许伟余先生的这段因缘,开始于1963至1964年间。当时我在汕头市职工业余大学教中国现代文学课,李练深老师(曾任汕头市副市长)教写作课,古代文学没有专职教师,就临时慕名聘请许伟余、郭湘萍、林友、金振仁等老先生兼任。我兼该课程的教学辅助工作,如编教材、登门联系兼职教师等。许伟余先生因年事高行走不便,就以三轮车接送,因此我经常出入许先生的大华路锡乾里2号寓所。学校是业余性质的,常有学员缺课,我得随堂听课,然后约定时间给缺课的学员补课。许伟余先生负责讲先秦文学,他的课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比如他讲屈原的《离骚》,三百多句三千左右字,老先生不看教材,背诵如流,且能参照英语韦氏音标的读音规则,创造性地用潮州话给《离骚》协韵,读得朗朗上口,很有韵味。许先生讲课,言简意赅,深入浅出,诙谐流畅。他说《离骚》多以芳草美人作比拟,读熟了,久而能闻其香。听许老先生讲课,让人如沐春风,是享受又受益匪浅。
    1995年,许老先生的遗著《庶筑秋轩文稿》由他的外孙女,我的老同学许荧子等整理印行。荧子知道我与她外祖父的这种关系,就叫我为该书题辞,遂在扉二页题了上述内容,这是我与许老先生的再次结缘。有趣的是,该书的书名由饶宗颐先生题签。我与饶宗颐先生素昧平生,是《庶筑秋轩文稿》一书把我们联系起来。由于这个机缘,饶先生给我寄来“翰墨因缘”墨宝,让我如获至宝,永世不忘。

你是本文的第757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8、3、4
作 者: 林猷垂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