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五福路溯百年汕埠史事 最新 图1张

  五福路,不仅曾代表着原福安街和四条福安横街旁巷之意,更蕴含先辈“五福临门”的美好愿景。无论是清末巨贾的铺地,或是乐观戏园、太古南记、信荣市场等,均化作汕头埠的寻常巷陌。花开总有时,叶落却无声,五福路如一涓流水,仍荡漾着百年汕埠史事,行走沿路街巷,因其名驻足遐思……
  五福路,东至同平路,西至永平路,南侧有信荣市、樟隆街、福安二横街等街巷,北侧有乐观巷、南庄内、金山一横街等街巷。这些看似奇怪的街巷名,其实背后都是一段段汕头历史的注脚,笔者通过走访考证,试探究五福路部分街巷名由来。
  乐观巷与民国汕头戏园文化
  乐观巷位于五福路的北侧,如今已是铁门紧锁的小巷,过去被认为是“乐观向上”之意,其实并非如此。民国十二年(1923)一份高升戏园的断卖契约写到:“承父遗有高升戏园瓦屋一座,坐北向南,住址汕头市原樟隆市编列第六区署,门牌四十九号,现改为信荣市亭左巷门牌第一号。”可见,高升戏园曾在五福路这一片区,位于信荣市左边,而高升戏园就是乐观戏园。从同一份契约的不动产平面图可看到,这处房产被写上四个大字“乐观戏园”,东边为乐观左横巷,西边为金山一横街1号到7号,北边为金山一横街8号,南边为信荣市亭左巷。可知,乐观巷实际原为乐观戏园左边的通巷,从1950年的汕头地图也可以发现乐观巷仍然以乐观左巷为名,但由于右边的金山街片区早于光绪早年形成,因此便不存在乐观右巷。乐观戏园存续虽短,但其前身高升戏园是汕头埠在清末民初为数不多播放电影的戏园,因此,乐观巷也是戏园与电影文化的地名遗存。
  信荣市与民国汕头市场文化
  在同一份契约的平面图中,信荣市亭左巷这一巷子虽然已经在五福路上消失,但是“信荣市”这一巷子至今仍在。平面图没有标记乐观戏园在信荣市亭左巷的门牌号,但在契约里称其为此巷的一号,可见在乐观戏园南侧民居稀疏,在民国初期仍然是一处市场。信荣市是老市区最后一个以“市”为结尾的巷子,和三太市直街、老市直街(今万新直街)等相似,不过由于信荣市直至上世纪90年代才消失,因而该巷至今仍保留原始称谓。从契约可知,信荣市旁原有樟隆市,也可证明,五福路的樟隆街、樟隆后左巷等地名,实际原也是市场,而且约在清末至民国初消失。信荣市如今仅十几个门牌号,长不过几十米,但从信荣后巷与其距离判断,其早期占地更大,但拓通五福路后只剩一小片。而契约中所说“市亭”,实际是一种管理机构,意味着信荣市当时由固定组织约束与经营,与自发形成的墟市不同,已有现代市场之雏形,而“信荣”则包含“以信而荣”的诚信经营观,简单一巷名,竟也蕴藏先辈管理市场之模式与理念。
  南庄内与民国汕头商业文化
  乐观戏园原由蔡姓家族所有,再由余庆堂购买。民国时期的汕头契约,买卖者以堂号代名不足为奇,然从该契约的平面图中,却发现了另一个秘密。在平面图备注中,购买者名为林清记、林睿记、林承记,住址只写二字:“南记”。该业户并非他人,乃是当年汕头埠赫赫有名的太古南记家族,林睿记即太古南记创始人林月波长子、第二代南记经理林睿龄。清末,南记从太古洋行获得汕头往返南洋诸国轮船的独家经营权,旋为巨富,买地置业,在樟隆后街之后的福安四横街原门牌3号处建成了占地约四千平方米的大宅,俗称“南记庄”。南记家族人口日盛,又再买下原乐观戏园等厝地,则称为“南庄内”。上世纪30年代,为贯通同平路与永平路,市政府拓宽了乐观左横巷东侧五福巷,并赎买路中部分厝地,最终建成五福路,而南庄内遂成小巷。如今,南记住宅残余外墙,仍位于今樟隆后街头,隐约可见“绍仁书斋”四字,和南庄内这一巷名遥相呼应,成为民国汕头商界巨擘的一处注脚。

你是本文的第910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8、6、3
作 者: 许壁锋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