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说起汕头外马路,熟悉汕头者应都认识,但一说起内马路,很多人却并不熟悉。内马路如今是一条小街巷,位于崎碌片区,与民生路、外马路等平行,东至公园路,西至同益路。但在崎碌乃至汕头的历史发展中,内马路功不可没。 内马路的形成:水池小道变为通途 内马路的形成和福合沟在崎碌的支流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清末民国初期日本人所绘制的汕头地图中可以看出,福合沟在尚未填平时,是从今福合沟尾处一直沿着福平路蜿蜒进入崎碌,福合沟从外马路天主教楼及晨星女中(即今二中)之后流过,绕过盐埕头,随后经过崎碌耀德里、崇德里上方,进入公园路与中山路交界,流经新兴街(今新兴路)头、林家祠、福德里等区域,最后流经长林村、竞有村(今竞长村直巷)一带。福合沟蜿蜒流淌为崎碌片区的早期地形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早期崎碌片区有一定的田地、水池、菜池等缘故,早期的新兴街头也被水路隔断,甚至架设了桥梁一座,名为冯公桥;而福合沟进入崎碌片区是绕过今利安路与民生路交界处北端,这一片区因为在福合沟之南边,因而命名为河南里。直至“八二”风灾前后,崎碌内马路旁有大沟、水池子等格局仍然未变。 民国早期的内马路只是崎碌内部区域的通路,并未命名,随着汕头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也随之旺盛,位于汕头埠区域内的福合沟被填平,变成了福平路。而位于崎碌内部区域的福合沟,则被购买崎碌内区域者各自填平。这实际上为崎碌区域的通行造成了不便,因此,在民国二十年(即1930年)前后,随着汕头市政府东拓崎碌的影响,内马路也逐步成形,成为了崎碌内区域的主干道。从由日本占领汕头后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绘制的汕头街道详图内可以看出,当时的内马路包括了现今内马路的全部区域,以及今爱华街全部区域,内马路西至同益东路(今同益路),横穿公园路、博爱路,东到花园路,崎碌内各个片区均可直达内马路。 内马路的发展:贯通崎碌与汕埠 而内马路以何为路头?事实上,现存的内马路是民国时期内马路的尾端。爱华街是一条崎碌内的石板路,在爱华街与新兴路的交界,尚存一条小巷,名为内马路一横巷,这条横巷与三纲路(即今三洁直街)、新兴街等平行。可见,最初的内马路,应该是东至新兴街,西至博爱路之间的这一段道路,也即今爱华街。之所以未把当时的三纲路更名为内马路二横巷,很可能是三纲路早于内马路形成,而且三纲路支巷众多,一旦更名则牵涉到超过十数条小巷的更名问题,因此作罢。 由此可见,内马路的修建与延展是东西并行的,往东则朝向福德里、贤才里一带,往西则向景园内、桂园、德安里、亨园一带,最终形成崎碌内重要道路,和崎碌外端的外马路形成交通要道。从绘制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的汕头地图上看,当时汕头市政府决定继续西拓内马路,实际上就是要让内马路一直延伸到利安路、中马路(即今民权路),但是最终却无法实现。 &bsp; 内马路尘埃落定:变成一处小巷 首先,内马路之所以选择以内巷形式延伸至同益东路,是因为如沿着今民生路的通路到同益路,则会遇到很多阻力。上述分析到崎碌片区的福合沟填平活动,并不是由官方主导的,因为崎碌片区早期的土地所有者往往拥有一整个小片区的产权,相对于汕头埠复杂的福合沟旁产权来说更容易修整,所以崎碌的产权人各自填平道路。这也导致了在内马路拓展到今民生路片区遇到更多阻力,当时民生路分为两个片区,东边的民生路因为在五福里的后边,称之为五福后路;西边的民生路因为在同益路的后端,称之为同益后街。 其次,内马路即便协调了今民生路一带,也遇到了位于盐埕头南边天主教会产业所有者的阻力,实际上民国的市政府也尝试与当时的教会协调,但教会因为女中(即今二中)、天主堂巷(今红星巷)各处教会产业较多,也不便迁徙,故没有让内马路或者当时的同益后街西拓到中马路。 再者,内马路拓展工作因为抗战的缘故便搁置了,直至抗战结束后,当时汕头市政府协调了同益后街与五福后路的业权者,打通了公园路与今利安路的联系,这条新路为了便于管理,就改称为民生路。而花园路到博爱路之间的这一段内马路,则因为建国前后的爱国思潮,加上此路也较为狭仄,因此改路为街,变成了爱华街。唯独公园路与同益路之间的内马路尾端,却得以保留原名,但内马路已然不复旧时之风光了。 内马路贤才里与福德里:昔日文教与庄园地 内马路是当时崎碌内区域文教兴旺之地,比如内马路的贤才里曾经是汕头市迴澜中学创办之地。汕头迴澜中学,是潮梅绅商所办,成立于民国四年(1915年),一直到抗战时期才停办。迴澜中学是汕头第一所非教会性质的中学校,主要由侨居英属槟榔屿的商人支持。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时,由于招生规模扩大,迴澜中学迁出崎碌贤才里,到葱陇田中继续办学,直至抗战时停办。虽然迴澜中学在内马路贤才里旧址已然不存,但在内马路一横巷还有洋宅一座,在民国时期曾经是市立四小所在地;第五区国民一小则曾设在三纲路。可见当时内马路一带的学校不止一处,内马路区域在民国时期也已经兴文重教。 在内马路贤才里的西旁有一处里巷,名为福德里。福德里在笔者所见民国初期契约内称之为“福禄里”,而在清末契约则称之为“浅菜池”,原来是引福合沟支流灌溉的一处菜池子。这一处内马路地名,也有一段故事。在民国时期陈沅所撰写的《故乡进士潮海关监督荥阳夫子墓志铭》里记载了“债权人林玉书等,咸被真诚所感……敬如所命,即划出崎碌浅菜池地方房屋十余间,给返林家”。这里的林家,即是清末汕头商会会长,曾做过太古洋行汕头买办的潮阳棉城人林邦杰。林邦杰因为经商有道,一度极为富裕,看中了崎碌未来土地的潜力,因此买下了崎碌浅菜池等地,甚至还在潮阳建设了一座大规模的宅院,号为“林园”,连丘逢甲也曾惊叹林园之美。林邦杰个性急公好义,热心慈善,不仅和几位汕头商人倡议成立了存心善堂,还资助了大量的潮属寒门士子,其中便有后来担任潮海关监督的潮阳进士的郑义卿。林邦杰在民国初期去世后,由于家人经营不善,旋蒙受巨债,家产面临着全部抵债之危险,其遗族多番写书信向林邦杰故交求救。因为曾经受林邦杰之恩情,郑义卿接到林邦杰家人的求救书信,不顾年纪大特地为林家说情,希望债主不要穷尽逼迫。当时林家的主要债务人是林玉书,也是当时汕头商界名流,感念郑义卿仍然讲究义气,故留下了崎碌浅菜池一处给林家人,而后林家人旋即转卖,浅菜池最终变成内马路的福德里。 内马路虽然早已变成崎碌一处不起眼小巷,但是内马路众多里巷和宅地所包含的故事,却依然鲜活,到崎碌寻访旧时事,不妨到内马路感受一番。
|
你是本文的第55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9、20 作 者: 许壁锋 文/图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