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是商品短缺的时代,连副食品也要凭票凭证供应。
    食糖凭票每人每月供应半斤,比较宽裕,因亲邻常有买不完的,可向人家要来买。糖果凭证不凭票,要过年才有,有各种“什锦糖”,就是不同品种糖果的混合,很有特色。路过糖果店,远远就能闻到香甜的气味,是挡不住的诱惑,脚会很自然地迈进去。有一段时间市面上敞开供应古巴水果糖,又黑又硬,甜中带苦,也许不少孩子的牙就是那时吃坏的。
    水果也是凭证限量供应。当时不少人有一个愿望:但愿有朝一日能把水果吃个够。“文革”后期,水果店有厄瓜多尔香蕉敞开供应。这种香蕉个头大,卖相好,价钱也高些,但没有香味,中看不中吃。还有一年供应朝鲜的大苹果,硬得能砸死人,远没有山东的小国光好吃。
    中高档白酒要凭票供应,一般的散庄酒有时也不须凭票,节日市场的葡萄酒大多敞开供应。
    香烟是每户按月配给,每月供应的品种不同。高端如牡丹、上海,凤凰等;中端可选大前门、光荣等; 低端有飞马等。免票的香烟可以拆零供应,比如1分钱可拿一支“劳动”。中华牌香烟一般节日才有。
    那时票证虽稀缺,但没人敢交易,更别说有固定的交易黑市了。抽烟的人烟票不够一般是亲友间调剂。当时买烟丝自己卷烟抽是不用票的。
    农村人到城里来会觉得商品琳琅满目,供应充足。一打听,才知道这也凭票那也凭证,有钱也不能买。

你是本文的第720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9、14
作 者: 周志明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