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逊,字文敏,号志宏。惠来县周田镇狮石里(当年尚属潮阳县酉头都,明嘉靖三年设置惠来县,酉头都才归惠来)人,生于元朝顺帝至正二十四年(1364)。时值元朝末季,朝政腐败。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社会动荡,到处兵荒马乱。林逊正值少年,聪颖好学,便于狮石里西南的一处风景幽雅的铭湖岩石室中,潜心读书。 到了明朝洪武初年,大局稳定,天下升平,林逊便负笈远游,外出求学,以开阔眼界。来到潮州,见人文荟萃,志士都集于此读书,他便拜在潮州名士蔡希仁先生门下,向他学习古文《尚书》经义,并潜心研究当时社会政治,希望有朝一日能学以致用。蔡希仁先生称赞他有匡时济世之才能。 洪武十七年(1384),林逊上省参加乡试,中了举人。第二年到京城参加会试,中进士,时年仅21岁。林逊为人孝道,登第之后,见父母体弱多病,便不出仕,在家侍奉父母,一面潜心攻读,达15年之久,直至明惠帝建文二年(1400),大孝已尽,才受命为福建闽县县丞。林逊孝养父母,邑人感动。因此,后来把他列入县中孝悌人物,牌位奉入“忠义孝悌”祠中,享受后人春秋祭祀。 林逊在闽县为官四载,造福一方,政绩卓著。林逊在担任闽县县丞期间,有一年遇到严重的灾荒,民众饥馁,饿死者甚多。林逊目睹现状,立即上书朝廷,请求开仓济民,言词恳切,感动朝廷,得皇帝恩准,及时发粮赈济。灾民得活,渡过生死难关,林逊之功,有口皆碑。其时适逢户部右侍郎夏元吉担任采访使,巡视福建,亲见闽县人民对林逊的爱戴,因此对他十分赏识。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夏元吉升任户部尚书,这一年,林逊跟郡吏们一同入京朝觐皇帝。林逊本是小官,因有特殊政绩才能跟府中大吏上京。由于夏元吉的引荐,上朝拜见皇帝,得明成祖的敕命封奖。归来后,见当地居民常逢海盗、倭寇侵扰,痛苦难堪。究其原因,都是由于当年奸民作先导,盗寇才敢公然上岸。所以林逊向朝廷上书,请求加强海禁,不准沿海渔民随便捕鱼,以防奸民乘机胡混出海,与盗寇勾结,为患于民。奏书陈述利弊,十分详尽,又得到朝中不少大臣的赞同,朝廷照准,并优诏褒奖他。 林逊在闽县为官4年,惠民无数,人民颂声载道,明朝政府便提升他为福州府福清县令,但当任命到达之时,林逊已经病逝于任上,来不及拜受了。卒时仅40岁。灵柩由其长子扶归,葬于狮石里。他为官虽时间短暂,但政绩卓著,闽县、福州志书对他有较高评价。万历年间,惠来知县游之光为他申请列入儒学乡贤,牌位奉入祠中,与历代乡贤同享千秋祭祀。 林逊不但是位好官能吏,其诗文也早就传名。在南京国子监学习时,与友人唱和写了不少佳句,传诵一时,惜乎多已流失。唯存青年时于石室题刻的诗,便可见其诗才俊雅超逸,其诗云:“岩穴神仙宅,山门向顶开。白云闲不锁,留与鹤归来。”他的著作《古文尚书经义》,被潮安县闻名的私人书屋“翁氏梓园”收录于《千顷堂书目》中,“翁氏梓园”昔年收藏了许多名著,可惜后来遭于兵火而散失。林逊在生时,有潮阳县桂山大族吴氏修谱,千方百计托人请林逊作序,其序至今尚存。由此可见林逊当年是闻名遐迩的。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