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盛时期的汕头罐头厂 最新 图1张

    乌桥岛全面改造的脚步渐近,许多热心市民纷纷到乌桥走街串巷,或拍摄历史老建筑,或拜访老一辈乌桥人,听他们述说乌桥的故事,留下乌桥的历史记忆。乌桥岛是汕头轻工业的发源地,想当年,汕头埠大大小小的工厂、作坊、仓库聚集乌桥岛,鼎盛时期有60多家工厂同时生产,何等壮观。在众多工厂中,最出名的当属位于乌桥北海旁路的地方国营汕头罐头厂。汕头罐头厂有辉煌的历史和骄人的成绩,上世纪50年代是该厂生产大发展的时期,《汕头市志》对此有较详细的记载。地方国营汕头罐头厂成立于1952年,厂房设于乌桥北海旁,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当年生产罐头339.8吨,完成工业产值70万元。1959年,汕头罐头生产创历史最高年份。当年全市有2家罐头厂,即汕头罐头厂和远东适口罐头厂,职工人数(连同临时工)达4100人。企业拥有各种新型的自动封罐机、自动制罐机、自动冲盖机、剪铁机、胶水机、反边封底机和全套不锈钢蒸煮设备。这年,罐头生产达18786.5吨,完成产值3677万元;产品种类190种,其中以糖水柑片、荔枝、龙眼、香蕉、菠萝、黄花鱼、猪脚、青豆、酸黄瓜等为大宗。产品外销约占总产的90%以上,销区包括亚欧两大洲40多个国家。汕头罐头厂出产的菠萝汁罐头,1958年1月经在广州举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鉴定,质量已超过美国台尔蒙产品,达国际最高水平。1960年汕头远东适口罐头厂并入汕头罐头厂,厂房扩建至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205万元;这年罐头产量7305吨,完成工业产值1999万元。此后,为了更充分利用本地物产资源,发展出口创汇罐头产品,更是在普宁惠来等地扩建至4个厂区,生产销售蒸蒸日上,汕头罐头厂更上一个新台阶。罐头厂产品繁多,大多是军需品及出口产品。工厂拥有驰名海内外的“天坛牌”出口专用商标,是汕头国有企业的出口创汇大户,在外汇紧缺的年代,为国家作出很大的贡献。
    罐头厂有别于其他企业,罐头生产具有季节性的明显特点,在果蔬收获季节劳动力特别吃紧,为了不耽误工期,同时为缓解社会就业困难,在生产旺季往往要招募一大批季节性临时工。临时工主要是从事一些拣选和运送原料等体力劳动,工作时间实行三班倒。临时工劳动虽然辛苦,但那时就业不容易,有工做就能减轻家庭经济压力。那时,汕头市区不大,“临时罐头”(罐头厂季节性临时工)无人不知,好多家庭因此与罐头厂沾上边,不是亲戚朋友就是邻居街坊有人在罐头厂干活。我有一位同学的母亲长期做“临时罐头”,每年生产旺季都到罐头厂服务,一直干到退休的年龄,毕生为罐头厂作出贡献(遗憾的是,由于年龄偏大,未能获得转正的机会)。从她那里,我了解了罐头厂季节工的工作特点和实际的劳动情况,工厂规模宏大,曾有一年的刀豆生产旺季,固定职工连同临时工达6000多人。
    作为一个老汕头人,我是伴随罐头厂的发展长大的。在学生时代我就开始关注乌桥岛的国营大厂汕头罐头厂,上世纪60年代汕头市中学生到乌桥岛多家工厂学工锻炼,我被分配到位于北堤旁路的塑料一厂劳动,迴澜桥、北海旁路和同济三直路是我们师生的必经之路,罐头厂庞大的厂房和机器的轰鸣声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罐头厂曾是汕头国有企业的一面旗帜,建厂以来,工厂的宣传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工厂成立了广播站,向全厂职工广播,及时报道工厂涌现的好人好事,树立标兵和榜样,各工段车间开展劳动竞赛,工厂周周出墙报黑板报,月月出简讯,宣传工作在全市是第一流的。工厂重视发挥青年人的作用,开展共青团活动,使青年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工厂在上世纪60年代还开办罐头职业学校,这种半工半读学校办得很成功,为企业及时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罐头厂民兵营是当年全市民兵先进单位,在市射击比赛中获第二名。厂篮球队是市里有名的篮球队,在职工联赛中经常获得冠亚军,工厂舞狮队节假日经常在文艺表演中亮相,在全市也是出了名的。
    罐头厂是一个拥有几千名员工的大厂,除了重点抓生产外,工厂重视职工的业余文娱生活,厂区拥有篮球场、乒乓球室还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图书馆,职工下班后可以打篮球、打乒乓球,也可到工会图书馆阅览报刊杂志。上世纪70年代末我认识的一位黄冈知青被派往汕头罐头厂培训。白天在空罐车间向老工人认真学技术,工余时间则与工友们打乒乓球。黄冈知青把工厂当成他的家,培训结束依依不舍。上世纪60年代我在汕头古旧书店淘书购得几本旧集邮杂志,无意发现封面上盖有“地方国营汕头罐头厂工会图书馆”圆形印章,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工厂什么杂志都给职工订阅,当罐头厂的职工真好。从以上片断,罐头厂重视职工业余文娱生活可见一斑。
    时光飞逝,光阴荏苒,转瞬之间,一甲子过去,当年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已变成鬓发斑白的古稀老人。在回忆乌桥岛往事时,我仿佛看到当年罐头厂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场面,许多职工以厂为家,挥洒汗水,奉献青春。我们要向罐头厂的老工人(包括临时工)致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青年人有理想有志气,他们激情澎湃,忘我工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历史是不会忘记他们的。

你是本文的第514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7、13
作 者: 思永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