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变奏曲 最新 图1张

    十年来特别是最近两三年来,汕头的道路建设真可谓日新月异,一条条崭新的沥青马路正在取代年久失修的老路,那些新型的改性沥青路面美观平整,铺设时大型运载工具和施工机械开动起来,又快又好,更加令人瞩目。
    笔者小时候,汕头市区也有好几条沥青马路,印象里铺路面靠的全是工人辛苦的双手和肩膀。修路时路边一个墨黑的铁制油罐车模样的大桶横卧在手推车上,桶下面的木头熊熊燃烧,桶里的沥青被煮熔以后,倾倒到地上,工人手拿铁锹铁耙,奋力趁热掺上沙子,然后装到畚箕里挑上,倒到坑坑洼洼的破路上,用木耙推平。最后压平路面那道工序最有意思,一个半米多高的铁滚筒里面装有同样燃烧着的柴火,工人的手里握着滚筒外一支长长的木杆,来来回回地把笨重的滚筒在还未凝固的沥青上推来推去,压实压平。那可是一项需要趁热打铁争分夺秒的活,劳动强度之大自不待言,铺出来的沥青路面质量如何可想而知。
    那时候铺路的沥青和现今的改性沥青大不一样,在汕头夏天毒辣辣的太阳暴晒之下,到处可以找到被晒得软化了的沥青路面。孩子们光着脚板像走在没有完全干涸的池底淤泥上面,脚使劲踩上去就是一个凹陷,一脚烫疼了换一脚,左一脚右一脚就像走荡桥,还比比谁敢在这滚烫的软路上走得更久。那时候很少小孩有鞋子穿,长期打赤脚练出来的一双尽是老茧的厚脚皮,对付烫脚硌脚还有点用,要是在今天,相信大人小孩都不敢这样光着脚板“接地气”的。不过,在承重多得多又完全没有痛感的车轮子底下,路面越软肯定越遭殃,软乎乎的沥青很容易被车轮粘走。尽管那时候机动车很少,破烂的沥青路还到处都是,很多新修的路面不久就又是这里一个坑那里一个洞的。
    那些施工中的或太阳烤出来的熔融的沥青,我们把它叫做“橄榄油”,当然不是用来炒菜的,却成了孩子们好玩的东西。小时候夏天里常玩一种昆虫叫蝉,即知了,潮州话叫“含蛄旬”,鸣声很响亮,用两指捏紧其头部两边,就可以听到其美妙的鸣声。“含蛄旬”除了花一两分钱买来之外,还可以自己动手去捉。找一支长点的竹竿,在一头蘸点胶水似的“橄榄油”,循鸣声来到“含蛄旬”栖身的大树底下,找到其藏匿的地方,把竹竿悄悄伸进枝叶间,冷不防把“橄榄油”粘到其身上,“含蛄旬”就飞不掉了。亲手捉“含蛄旬”很好玩,就像现在很多人喜欢钓鱼一样,只是找“橄榄油”不容易,要能碰上铺沥青的工地,趁施工工人不备,还要不让家里大人发现,不然会被没收。因为“橄榄油”不管粘到什么地方,要去除还要花不少功夫。个别淘气的孩子还拿它搞恶作剧,诸如用来涂抹人家的墙壁、门框之类,害得家长要登门向人家赔不是。
    大雨之下的沥青路,虽然没有烈日暴晒糟糕,雨水还是把沥青路面冲刷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破洞,从洞口可以看到路面下的泥沙被掏空。每当大雨过后,路上的车辆想走得快点都不行,轻便的单车可以避开那些破洞水洼像蛇一样逶迤骑行,汽车无法闪避只得放慢速度,像船一样摇摇摆摆前进,哪像现在的沥青路面下还有坚实的混凝土路基包括塑料网垫层,路面更不是今天已不可同日而语的耐晒耐水的改性沥青。
    我们不是行家,不懂得道路建设还有多少改进,只看着沥青路面的今昔对比,就不得不叹服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

你是本文的第59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7、27
作 者: 江建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