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座城市的经贸繁荣,可从当地的酒店业情况窥探一般。当年的汕头埠,华洋杂处,商贸往来频繁,加之所处的地理位置,因此各种大小旅社林立。 位于商平路43号的汕头旅社,周边交通方便,又地处汕头早期商业服务业、物流仓储的发散地,当年商贾云集,宾客往来众多。最红火的时候,这里的旅客入住率年均高达86%,加床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它的曾经繁华,见证了汕头酒店业的发展历程,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当年汕头埠的繁华。 从“新生饭店”到“汕头旅社” 今年76岁的吴治有从1990年底开始任汕头市饮食服务总公司旅社总店的经理。当年,旅社总店统管着小公园一带的12间旅社,汕头旅社就是其中之一,并且是其中较大规模的旅社。 陈楚金在《商平路上看历史旧址》一文中提到:汕头旅社原址是五洲大旅社与乐天旅社,1945年遭日本飞机轰炸而成废墟。吴治有告诉记者,始建于1948年的汕头旅社,就是香港商人刘敦元在被炸毁的地块上建造的,1949年冬建成,楼高5层半,建筑面积1435平方米,当时名为“新生饭店”。1951年至1955年,这里曾出租给中国银行汕头办事处,后又由市房管局出租给市饮食服务公司开办“汕头旅社”。旅社共有客房59间,床位104个。当时接待服务的主要是国内旅客及东南亚华侨。它是汕头解放后早期较有规模的国营旅店。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城市发展东移,加之楼房老化不宜继续经营,1996年7月汕头旅社正式歇业。 汕头市金平区人民政府在2011年将汕头旅社旧址列入《金平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名录》中。 只怕床不够 不怕客不足 当年汕头旅社有多红火?吴治有回忆到,最红火的时候,床位简直是一床难求。房间里加床、走廊上加床的情况时常发生,那情形跟现在医院住院部的加床情况有得一比。 据吴治有介绍,从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期间,除了汕头大厦、海员俱乐部外,就属汕头旅社规模较大。当时,旅社一楼是餐厅和厨房,二楼设有1间办公室,其余的全是客房。客房有单人房、双人房、三人房以及四人房。房间里除了床铺外还有一对木质沙发。卫生洗浴则是公用的,房里没有单独配备。几种房型中数双人房最贵,上世纪80年代初期住宿一晚要10多元,单人房一晚是10元,三人房、四人房由于可以拼房,一个床位5元/晚。而加床的费用则根据所加床位的不同,有的是1元/晚,有的是5角/晚。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光是加床的床位就涨到了4元/晚。 当时汕头埠商贸繁荣,商贾往来频繁,且旧时城市间交通不便,很多过路客需要在汕头休息一晚,第二天才能继续赶路。因此时常出现房间不够住的情况。这时就要加床。吴治有回忆到,一开始加床用的是简易木结构的床铺,后来慢慢就换成了活动床或者帆布床。实在住不下了,拿张草席铺在地上也能凑合过一夜。当时旅社的楼道里都摆满了床。有时候连比较空阔的双人房、三人房都要加床。据统计,最红火的时候,这里的旅客入住率年均高达86%。可以说,那时候的汕头旅社,只怕床不够,不怕旅客不够。 旅社经营红火也带动了其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据吴治有介绍,后来他们采取了公司职工可投标酒店管理的方式。投标毎三年一次,旅社总店管辖的12家旅社,职工皆可投标,价高者得。中标者只需向公司上交管理费。由于经营红火,汕头旅社投标价最高时曾多达13000元一个月。 精雕细琢见用心 目前,小公园一带正在进行“三环三线”修缮保护工作。据金平区旧城办介绍,汕头旅社旧址作为文物,其修缮需要经过专家对设计方案的严格把关后方可进行,但是为保证施工安全,汕头旅社旧址也被一并被用钢架围起来。因此,记者来带此处时,只能依稀看见“汕头旅社”的招牌,以及一栋5层楼高的欧式风格骑楼。而据吴治有回忆,当年旅社的建筑很是讲究。 当年汕头旅社由于是香港商人自备外汇建成,建筑质量好,且装饰精美。吴治有介绍说,这栋楼是钢筋混泥土结构。客房内的墙壁采用的是夹墙的建筑方式。即墙体中空,由两墙面组成,墙面采用木板、稻草、石灰为原料。这种墙面的好处是减轻建筑物的压力,同时又冬暖夏凉,可以令旅客居住得更舒适。 &bsp;旅社的内部装饰也十分精美。客房的房门都是杉木制成,门上还雕刻有装饰花纹,很是漂亮。此外,作为旅社门面的办公室,也配备有几套酸枝床、酸枝桌椅。这些做工古朴典雅的桌椅也成为了旅社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
你是本文的第527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7、7、15 作 者: 郭宏盛 周晓云 摄影报道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