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头光复后,因各派势力,互不统属,为申明军纪,1911年11月11日在汕头埠成立粤省第四军,举张立村为司令长,谢鲁选为参谋长。但各派革命军不服从张立村的第四军统领,各自分兵征占各县,并在各县委派民政长,以处理县政。他们各据一方,各树一帜,被称为“潮汕十三司令”,分别是:梁金鳌、何子因、张玉堂、辛子基、陈芸生、陈涌波、许雪秋、刘任臣、高绳之、孙丹崖、方宏藻、肖公溥和肖敏吾。(另有一说无张玉堂、肖公溥,有方次石、余纪成;一说无张玉堂而有郑栋臣。) 十三司令主张不一致,有主张民主立宪的革命青年;有主张君子立宪的旧官吏士绅,有帮会(主要是三合会)的激进无政府主义者,也有洋行买办和旧官僚投机者。他们认为有人有枪有地盘便可成为一方草头王,于是谁都自称司令。曾与潮州知府陈兆棠勾结的洋行职员粱金鳌,手下仅有数十人,便自署革命军总司令;何子因攻占揭阳后回师汕头,署摄第四军副司令,后又与刘任臣合作,自称正副司令;辛子基与方次石各拥百数十人的武装队伍,也各自立为司令;许雪秋、陈芸生、陈涌波,在潮汕光复后,深觉自己无武装便无地位,便大力招兵买马,占据一方,也称司令;还有高绳之、孙丹崖等都自称司令。司令多如牛毛,士兵到处掠夺,搞得百姓无宁日,真可谓“十三司令争霸乱潮汕”。 十三司令又大概可分为五股势力: 一、属于孙丹崖一派的潮州士绅子弟或士大夫阶级,他们不一定是同盟会会员,主要成员有许无畏、肖公溥、王翼黄、林贤绍、方宏藻、方次后、何子因、黄虞石、吴子寿和卢青海。 二、属于张立村一派的主要是客属的同盟会会员,包括张则通、蔡鹤田。 三、属于梁金鳌一派的主要是广府人以及叶楚伧、林伯渠等报界中人。 四、领导或参加过黄冈起义与农村会党关系融洽的许雪秋、陈芸生、陈涌波等人。 五、汕头的士绅巨贾如高绳之等以汕头商会名义招募的武装力量。 从上可以看出:清末,汕头埠是一个无强势政府主导的自治社会,因此各方势力各行其是,社会上既存在客土之分,又存有潮、客、广府三大民系之分,同时作为维护行商环境的汕头商会在汕头的社会治理中也颇具实力。 潮汕话的辛亥革命歌谣《县长老爷》,对当时潮汕十三司令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 县长老爷,清朝老爹,你家出身,土豪匪兵;辛亥革命,假意参加,从中出利,又当老爷;三民主义,全个无行,礼义廉耻,识无半成;豪绅作父,土匪作兄,抢掠勒索,狗腿“够坪”。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