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中国摄影史上“被遗失”的英国摄影师 最新 图1张

    1870年前后的汕头,已成为粤东、闽西南、赣东南上千万民众出洋的主要港口,巨大的物资转运和人流量使汕头逐步繁荣,更吸引了不少香港摄影师先后来此拍照,除了汤姆逊、黎芳之外,还有英国摄影师弗洛伊德。
    威廉·普莱尔·弗洛伊德(William Pryor Floyd) 1834年生于英国。1864年,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地纪事报及行业名录》中,职业是上海香浓照相馆的摄影助理。而据1866年1月25日《香港孖剌西报》报道,弗洛伊德曾于1865年在澳门开办了一家照相馆,不过该照相馆在第二年失火被毁,可能失去了全部底片,损失严重。1866年末至1867年初,弗洛伊德加盟了西尔维拉在香港经营的照相馆,任摄影师。不久,西尔维拉将照相馆转让弗洛伊德。于是,弗洛伊德在中环皇后大道62号开设了辉来照相馆(图①,贝内特藏),自称为“东方规模最大的照相馆”。之后,在香港的照相行业里,弗洛伊德成为汤姆逊、黎芳的主要竞争对手,他们两家都和弗洛伊德打了很长时间的价格战。1872年,弗洛伊德在竞争中失利,将照相馆出售给埃米利·瑞斯菲尔德的香港照相馆,1874年11月,弗洛伊德离开香港,终止了他在中国的摄影事业。
    弗洛伊德的在华摄影生涯中,拍摄了很多高水准的作品,成绩斐然,他的摄影作品主要是风景和室内肖像。他的辉来相馆除了出售香港风景照外,也出售他拍摄的澳门、广州、厦门、汕头和福州的风景照。在1868年5月22日的《德臣西报》中,弗洛伊德抛出如下广告:
    辉来影相现售香港、澳门、广州、厦门、汕头与福州各处风景一套,分上下两辑。照片为最新光学器材所摄,用当今一流镜头,拍摄视角可达100 ,三倍于东亚旅居摄影师常用镜头视角,可径直拍摄全景照片,无需拼接。敝馆现特降价,每张照片仅售50美分(此价格仅对订户有效)。
    订货者请与敝馆联系,至我处选片看样,如有特殊要求,亦可前来商谈。
    可惜的是,在中国的摄影史上,弗洛伊德属于被“遗失”的一位摄影家,他的作品从未在国内系统地结集出版,其在中国的第一次展览迟于2012年10月才在深圳举行。学术界对他的研究一直非常罕见,目前只有在贝内特的《中国摄影史》中有一些资料,今天,弗洛伊德的摄影作品虽然在世界各地均有收藏,但其中的汕头风景照至今未见,颇为遗憾。风景照之外,他拍摄的室内肖像作品也非常精彩,特别是手工上色的人物肖像,更广受欢迎。他拍摄的人像背景和道具都很简单,就是一块朴素的背景布,一张花地毯,一个小茶几和一两把椅子,但是人像都非常精致,被拍摄对象很放松,能够展现出自己的最佳装态。
    自摄影术发明之后,人们就一直在找寻“彩色的照片”,因为人眼看到的是彩色的景物。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催生了照片的上色工艺,之后渐渐形成照相馆的一种惯例。手工上色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弗洛伊德也是一位技法很高的画师,他使用水粉水彩等植物性的颜料手工上色,使画面非常细腻,具有水彩的透明感。如他的两幅手工上色的女性人物肖像,一张拍的是一位拿着手杖的老年妇女(图②),一张是手拿斗笠的中年妇女(图③),均制作于1870年前后。照片中,人物在中央,头部基本完整表现,手势自然,构图重心稳定,左右均衡,而被摄人物的视线所及方向留有空间。整张照片清晰度高,立体感强,质感得以充分体现,而背景虚化并与人物拉开距离,人物的色调与背景的色调成对比色。这种风格适合于大众的趣味,给人以静雅之美,反映了弗洛伊德肖像摄影的风格与特点。

你是本文的第72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1、16
作 者: 陈嘉顺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