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也是抗战时期潮汕党组织恢复发展79年。重温李平同志如何恢复重建潮汕地下党的历史,对当前加强青少年的教育是大有裨益的。
    李平同志原名李世向,小名吉葵。1917年7月生于广东澄海县苏南区北李乡一个侨眷之家。李平童年在家乡有德小学读书,喜欢体育和音乐。时逢周恩来率军东征来粤东,并出任东江各属行政专员,惠、潮、梅地区工农运动得到蓬勃发展。李平常随时任共青团澄海县负责人之一的二哥李世南,到县城参加工、农集会和示威游行,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932年他来到汕头大中中学读初中,在革命师生影响下,1933年5月,愤于日帝侵华和国民党当局不抵抗政策,毅然离开学校北上寻求抗日救国道路,并在上海结识了同乡前辈,时任中共文委和左翼文化同盟领导成员的杜国庠和中国社科联成员的柯柏年,受到他们的影响和教育。
    1935年在北平“12·9”爱国学生运动的推动下,李积极参加上海法南区和闸北沪西的抗日救亡活动。翌年2月他加入了共青团,三四月间在团江苏省委领导下,参加创建“中华人民抗日救国义勇军”工作。是年夏,广东的陈济棠和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不满蒋介石对日本投降妥协,打出了“抗日反蒋”的旗号。为利用两广当局与蒋介石的矛盾,把抗日救亡工作开展到华南。8月,义勇军总部派李平等人南下,与设在香港的两广代表机构联系。李平在轮船上认识了从上海回汕的方向明(方朗)、陈琴和陈绿漪,并了解到潮汕抗日救亡情况。当船经汕头时,方向明介绍当时汕头进步青年曾应之、陈维勤、方东平、陈克迅等人与李平认识。同年9月李在香港加入共产党。不久又受中共南临工委的委派来潮汕恢复和发展党组织。
    1934年10月,工农红军被迫长征后,广东当局加紧对东江革命力量的进攻。1935年4月国民党纠集优势兵力再次对潮普惠南的革命根据地发动“清剿”,潮汕地区只剩下潮澄饶工委领导的隆澄和苏南二个区委,其它地方党的组织几乎被敌破坏殆尽。由于设在香港的南临工委,未知当时潮澄饶地区还有党的组织存在,故李平自己重起炉灶,开始了他对中共潮汕党组织的重建与恢复工作。
    李平到汕头后首先与曾应之、杜柏琛等人联系,建立起“华南抗日义勇军”,并从这个组织入手,从中物色建党对象。1936年底,李平吸收义勇军汕头大队部的骨干曾应之、陈初明、陈维勤三人入党,并于1937年1月成立了中共汕头支部,李平任党支书,这是抗日战争前夕,在潮汕地区重新建立起来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
    与此同时,李平经过审查并报中共南临委批准,恢复了李碧山的党籍。李碧山系越南人,1933年来中国参加革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工作。红军长征后与党失去联系,辗转来到汕头从事革命活动。李碧山恢复党籍后,与李平一起先后发展了方东平、方朗、陈慈娟入党,建立了汕头女工支部,方东平为支书。又在中学生中发展周礼平、郑克临、曾定石入党,成立了学生支部,周礼平任党支书。后又发展店员陈华、职员王勖、教员王亚夫入党,建立了文化支部,陈华为支部书记。李碧山还通过曾定石的关系,亲到揭阳五经富,发展了曾广、曾畅基、曾冰等人入党,建立起五经富党支部。是年春节后,李碧山又到梅县的松口、梅城、雁阳等地发展党员建立支部,还恢复了从南洋归来的原几位党员党籍,在兴梅地区撒下了革命种子,并发芽开花。
    1937年1月,李平到普宁县吸收了陈勉之入党。7月中共普宁县特别支部成立。
    1937年3月李平在澄海二区培道小学主持成立了中共澄海县党支部。
    1937年3月,中共南临委根据“西安事变”后全国出现抗日新形势和潮梅地区党的工作已有一定基础,决定建立起中共韩江临工委,书记李碧山,组织部长李平,宣传部长曾应之,青年部长陈初明。同年6月,中共汕头市工委成立,李平兼任市工委书记。韩江工委和汕头市工委的建立,促进了汕头和潮梅各地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1937年8月,南临委派潮安籍党员邱创荣回潮州重建党组织, 9月成立了潮安职工支部。年底,中共澄海县工委派党员陈益昌到饶平隆都活动,并于 1938年春成立了饶平县隆都党支部。同年10月惠来县党组织也得到恢复和重建。至此潮汕地区除南澳县外,都先后建立起中共党的组织,这是李平的一个重大贡献。它结束了土地革命后期潮汕缺乏党统一领导的局面,同时又恢复了同上级党组织的联系,使潮汕人民能在当地党委领导下,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和进行解放战争,写下了光辉篇章。

你是本文的第1197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7、3
作 者: 秦梓高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