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纪三十年代,普宁县曾出现一位有国民党少将军衔的顾百陶(1884一1952)先生,他一生都在追求民主光明,不只为民众做了不少好事,而且营救过苏区群众和革命同志。 顾百陶生于书香之家,从5岁开始便由他的父亲督教10年,为其学问打下坚实基础。15岁便外出拜师求学,在儒学上大有心得,明确爱人之仁,行仁政之德治等道理。23岁毕业于两广师范,在学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向往革命,在就任澄海口德学校校长时兼向沪汕各报投稿,揭露黑暗,追求光明。武昌起义时,顾百陶奔走于大江南北,不久在沪铁道杂志社工作兼任各报撰述,鼓吹革命。1913年时局骤变,顾百陶避走南洋群岛,仍努力鼓吹革命,及至1917归国,依旧紧握笔杆,坚持战斗。 1919年顾百陶回汕任《公言日报》主笔兼汕头公学教务长。他抱着教育救国信念,1921年,当他调查得知汕头贫苦儿童失学者达4000余人时,他随即向敬文社租赁仓沮庙,创设汕头义学,招收贫寒学生200名,且不收学杂等费。孰料于1924年,当局以办市小为辞,派队警迫胁义学解散,但所租校址期限未满,顾百陶依法力争,一时海内外各报均代鸣不平。汕头义学解散之后,鉴于国内军阀专横,政治腐恶,顾百陶又拿起笔杆,创办《真言日报》,担任社长兼总编辑。他在记载论评中,不避强御,不涉偏颇,在言论界颇不示弱。 投笔从戎是顾百陶的人生转折点,他曾任海军政治部主任,后被授予少将军衔,在西南于右任麾下工作。由于其待人宽三分的老诚性格而受排挤,最终退出军界,任广东省参议员,后为普宁参议员,解甲归田。 顾百陶居家仍关心国家命运,想从教育入手,培育英才,昌明科学, 以挽国家危局。他在本乡办学,不论民众士绅,一视同仁。益岭村一村民的儿子求学无门,特来求顾解决。顾百陶说:“教育无乡界”,遂把其招进学校就读。他爱护青年,扶掖后进,意在报国。据汕头市政协原副主席陈德鸿回忆:“我家务农,经济比较困难,父兄曾因此议论过要我停学找寻工作或留家种田。顾先生从他儿子那里知道这件事,也了解我的学习成绩不错,庶堪造就,几次托人向我父母进言,让我能继续上学。”“我每次见到顾先生, 他总是谆谆勉励:‘你家是种田人,能读中学,可不容易,要好好学习,日后可以报效国家。’”他还帮助陈德鸿从普宁一中转至金山中学读书。 顾百陶一生追求民主光明,曾为革命做出贡献。1930年,国民党大肆剿共,当局把夏地几十名村民抓起来。4月29目,又把益岭60多名村民囚于平湖20多天,并滥施酷刑,无辜的村民生命危在旦夕。顾百陶闻讯,马上出面设法营救,终于使村民获释回家。尔后,当局又限令益岭全村的村民三天内搬离乡里,顾百陶又尽力斡旋,益岭村民才得以在原村居住。 据李雪光著文回忆:1945年我党在普宁建立抗日游击队,在浮江寮等村建立地下交通站。浮江寮地下交通站由党员孙振文等负责,孙以保长身份掩护。其时地下党负责人李雪光到浮江寮研究工作`,刚好孙振文被国民党陈君秀的特务队逮捕,情况相当紧急,李雪光等找到和孙振文有点远亲关系的顾百陶出面周旋。顾百陶是县参议员,经他多方工作,孙振文才得以出狱。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