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香园(图①)是一座幽静的老别墅,她隐藏在汕头外马路,鲜为人知。上世纪30年代,园主人在该处兴建了这座中西合璧的私家园林。这里先后作为汕头纪委、抽纱公司办公场地及六一幼儿园旧址。如今的香园人去楼空,关于她背后的故事,很少人听说。几年前,笔者在香园阁楼看到一个年代久远,沾满灰尘的木箱,上面的标签有“阳江老铺广兴隆造”等字样,字迹已经模糊,可见主店在阳江,分店在香港,很有可能是以前主人从香港带过来的。如果能找到香园的主人,或许能挖出隐藏在其后面的一段海外华侨的家族历史。木箱里还有一男一女两张大的老照片,估计是园主人了。 香园曾作为马禄孚洋行的办公地 当笔者走访了汕头抽纱业的老员工,才得知:解放前,香园主人是马禄孚洋行的买办戴天纵(戴威廉),戴天纵在海边有游艇和别墅。马禄孚洋行是当年汕头抽纱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旗下有六七百名女工。香园以东一片还有另外的五大抽纱公司,其主人大都是伯德利教会的长老和教友,戴天纵也一直支持教会工作。香园原来有一个喷水池,大海就在前面。而香园东面的茂庐则是谢炳正的抽纱公司所在地,后来曾作为汕头演出公司办公地。谢秉正也是伯德利教会的长老。因为谢戴两家是亲戚关系,侧门可以互通,两家的地下被挖了一个很大的防空洞,连在一起,足可以容纳三五百人。2006年,笔者再次进入防空洞,发现台风珍珠已经把这里面灌满水。 戴天纵可能完成中国第一次人类学调查 戴天纵,1905年出生,祖籍潮安,曾就读于汕头华英中学堂。一份资料显示, 1918年至1919年,上海沪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葛学溥,让其一位名叫戴天纵的学生回到家乡潮州归湖镇凤凰村进行人类学调查,这是一个戴姓为主的村落。1923年学生戴天纵陪同葛学溥来当地实地调查,最后葛学溥在学生调查的基础上,写出了《华南的乡村生活——广东凤凰村的家族主义社会学研究》一书。葛学溥是美国布朗大学毕业生,同时也是一名传教士,他信仰基督教。同时上海沪江大学也是传教士创办的教会学校,前身是浸会神学院和浸会大学。如果葛学溥的学生戴天纵和马禄孚洋行的戴天纵是同一个人,那么戴天纵等人在近百年前的那次调查有不同寻常的意义,1918年戴天纵只有13岁,1923年也就18岁,可那是中国人在社会学、人类学方面第一次对村落全面的田野调查! 马禄孚先生曾变卖香园躲避战火 实际上,马禄孚先生是马禄孚洋行的创办人和资方,他是一名美籍犹太人,公司总部在美国的俄亥俄州。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回忆,汕头马禄孚公司是中国的总部,在上海和香港有分公司,汕头公司位于当时的崎碌路98号,公司办公室和仓库则位于崎碌路150号,崎碌路也就是今天的外马路。公司生产抽纱,布料是爱尔兰的亚麻布,有的是在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或者美国购买。丝绸则是在中国和日本购买。其中手帕、桌布的产量比较大。1939年日军入侵汕头,马禄孚公司卖掉香园躲避战火。1941年12月8日,大量库存被送往日本军事当局,还没收了他位于崎碌路98号五居室的公寓。上海、香港的一些货物和个人收藏的中国古玩也没了。1956年他接受了美国西奥多赫尔曼的采访,显示汕头马禄孚洋行存在的时间是1925年至1949年。 沙飞妻子记忆中的香园 听说著名摄影家沙飞的妻子对香园有着一段很深的记忆,几番周折,笔者联系上了远在深圳的沙飞女儿王雁。她介绍,上世纪30年代初因为家庭变故,母亲王辉坚决帮助家庭度过困难。王辉通过启予公司董事长陈玉潜(当时汕头中国银行行长)介绍妹妹王勖、王勉到马禄孚洋行抽纱公司当抽纱女工,后因该公司生意发展,急需增加记账员,由于王勖是高小毕业,在公司当记账员,每月工资12元,王勉仍当抽纱童工,每天工作9个小时,每月工资3元,在公司吃午饭后休息一会儿就要继续做工。王勉后来经过学习,还当了英文打字员,月工资20元。同时,王辉在基督教青年会学曼琳(曼陀林),王勖学小提琴。 1933年3月,王辉和汕头无线电报局同事、著名摄影家司徒传(沙飞)结婚。 香园走出去的抗日女英雄 值得一提的是香园还走出去很多抗日女英雄。王辉妹妹王勖14岁时,在汕头马禄孚洋行当会计。抗战前入党。“七·七”事变后辞职参加李汉魂一五五师随军工作队,她性格比较恬静,喜欢默默地读书,研究问题。她是汕头解放后第一任市长谢育才的夫人。抗战爆发前,她已参加了中华人民抗日义勇军,是该组织的骨干之一,但活动是秘密的。抗战爆发后,所有的义勇军成员都加入了青抗会。她和陈莉(潮阳县文教局前局长)原是马禄孚洋行的职员,两人每月都有三四十元的工资,生活过得很舒适。可是由于爱国主义思想的激发,她和陈莉两人都辞去了洋行工作,脱下旗袍,穿上戎装,参加了青抗会的随军工作队,走上抗日的前线。她俩的事迹在青抗会中成为佳话。 据了解,1938年,王勖和谢育才结婚,他们长时间活动于粤东、闽西和赣南一带,王勖曾先后担任澄海、潮阳县委、龙岩县委妇女部长,1941年随谢育才调往江西省委,谢育才任江西省委书记。后来,谢育才加入韩江纵队,后任解放后第一任汕头市市长兼市委委员。1957年,任海南农垦局局长兼党组书记,后兼任海南行署副主任。离休前,王勖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所长。 李氏家族是香园最后一任房东 1939年,日本军队入侵汕头,马禄孚公司卖掉香园躲避战火,去了香港。香园被李氏家族(达濠青蓝乡)买下。上世纪40年代初潮汕在日本军国主义统治下,商业萧条,侨批中断,抽纱解决了千万人的饥寒交迫。这一时期是潮汕抽纱业最兴旺的时期。马禄孚洋行也重新租下香园继续经营抽纱。1947年谢雪影著的《汕头指南》一书显示,当时的外马路150号是“同孚洋行”,买办是戴威廉。可见戴天纵还是在抗战后继续经营着抽纱。 解放后,这里先后作为市纪委办公地、抽纱幼儿园,直到1991年落实华侨政策,香园归还给了李氏家族。现在,一走进香园,可见到香园大厅中央那幅巨大的老照片,这就是李氏家族的全家福,中间的一位男子抱着一个小男孩,那位小男孩正是香园现在的主人,如今也已是70多岁的老人(图②)。
|
你是本文的第614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5、9、7 作 者: 丁烁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