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元秉性自皎洁 吟得诗成句里香 最新 图1张

    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大多爱花,把赏花当作是一种情感寄托。曾任明吏部员外郎的潮州名贤唐伯元也不例外。他作有“吟得诗成句里香”的诗句。那么,在他的诗篇中出现的花的意象寄寓着什么样的情感呢?
    明万历十五年(1587)夏,时任礼部制司主事的唐伯元告假省亲,在潮州一住两年,他在郡城潮州小西湖畔修建“醉经楼”,醉经楼四周湖光山色,环境清幽,唐伯元真正地放松身心,他“无案牍之劳形”,有天籁之悦耳;无学术之纷争,有知音之开怀!处于这样的心境,伯元自然诗情勃发,写成十几首状景寄情的小诗,不事雕琢,清幽自然,品之有味。
    其醉经楼四首之一有这样的诗句:
    典衣为沽酒,典地为栽花。
    此诗平白如话,体现了诗人旷达的情怀:卖衣只为与诸君子开怀畅饮、押地只为栽花自赏。唐伯元到底栽的是什么花呢?他吟:
    种花莫种奇,卜筑何妨拙,客来归不归,楼上看明月。
    哦,种的是普通平常的花。
    诗人在醉经楼八景诗之《桃花坞》中又写道:
    一坞深复深,见花不见树,人间可避秦,何必桃源路。
    伯元借桃花寄情,故乡潮州小西湖畔实乃其回避纷乱时事的“桃花源”,表达其无心出仕的情怀。据诗题,醉经楼周围长满缤纷的桃花树,树应是自然生长,不是他种的。
    唐伯元又有诗——《新移芍药台上》:
    花台春烂熳,芍药可谁同。旧蕊交新蕊,深红间浅红。妍堆酣晓露,力困倚微风。开谢寻常事,浮生信转蓬。
    这首诗写花台春意盎然,芍药花大而艳丽,怒放时十分壮观,无可媲美,但按照自然规律开谢交替。唐伯元触景生情,不由产生了年华老去、一生飘泊的感情。这可是诗中芍药香,仕途蓬草飘啊。
    唐伯元在另一首八景诗《李家园》中写道:
    春林翠欲流,繁芳发罗绮,前日是张家,今朝又姓李。
    这是一首典型的借景抒怀诗。春天树林苍翠欲流,繁密的花儿开得灿烂,眼前的“李家园”之前是张家的,现在属于李家了。诗中借园主人的变换表达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情。
    唐伯元爱芍药的艳丽,他还爱其他什么花呢?
    在《十月十一日同诸僚友集吕鸿胪宅看菊追次璧间韵》这首诗中,诗人写道:
    自是东篱巧傲霜,秋英烂熳艳华堂。白衣似爱陶潜兴,青眼从教阮籍狂。此日看花犹帝里,十年起草愧明光。独怜同舍兼同调,吟得诗成句里香。
    东篱傲霜、秋英艳堂的非菊花莫属。伯元我是一个俗人,似与陶潜有相同兴趣,与狂傲的阮籍器重别人一样对菊花青睐有加。今中观赏菊花犹身在帝京,十年来功业难成愧对朝廷。唯独与诸君志同道合,诗吟成句飘菊香。
    诗中,伯元借爱菊花抒发了自己仰慕陶潜阮籍隐逸避世的情怀!
    《其二》:
    盆满黄金丛满霜,锦为屏障画为堂。留连不是因花恼,酩酊原非为酒狂。羁旅魂惊亲舍远,簪袍晚滥主恩光。月明马上催扶醉,白玉珂声汉署香。
    诗中,唐伯元通过对黄菊白菊的描摹,表达了尽忠而不能尽孝的强烈遗憾。正是如此,他在《采芳亭承南罗二长官见招赏菊集诸曹友为补重阳之会》诗中又吟:  
    恼杀黄花仍五色,簪看绿鬓赛重阳。谁知玉露凋伤后,更向疏篱作意香。
    菊花高洁傲风霜,即使遭受寒露而凋谢,香依旧!菊乃花中隐逸者,伯元再次借菊花表露仰慕陶潜,盼望能早日致仕归隐的情怀。
    但作为朝廷命官,该返京时还是要起程的,起程的那一刻唐伯元眷恋桑梓之情就溢于言表,他写诗:
    《庚寅春三月始克赴京至二河留别诸亲友奉和薛舜征兄见赠之韵》:
    遄发今晨已后期,亲知远送劝行卮。莺花处处堪留恋,江舸朝朝对别离。
    画省几违高卧枕,班衣重整拜宸墀。孤征此际情多少?漫说君王雨露私。
    诗中颔联情景交融:故园中鸟语花香的春日景色处处值得留恋,可惜江上船只天天面对别离!这是典型的乐景衬哀情,借缤纷的花儿反衬出别离的苦痛!  当然,即使怀着强烈的抵触情绪,作为朝廷命官的他还是怏怏上路,确实“无奈浮生任转蓬”。
    其实,在唐伯元踏上仕途的第十个年头,就在他开始任南京户部主事之后,他已经产生了强烈的“不如归去”的情怀。在乙酉年(1585)的元日一口气写了八首诗,其中出现花的意象的是这一首:“窃禄谁家子,言归竟不归。高堂双白发,帝里又芳菲。谷送宫莺晓,烟添御柳肥。斑斓五色在,何处试春衣。”帝都北京又是一年春来到,花儿又开得灿烂,睹景思人,想起“高堂双白发”,可又“言归竟不归”,心痛啊!
    在唐伯元的《寄寿太宰杨公三首(其一)》诗中,他写:
    归来黄发又经春,圣代休休一个臣。旧履声高天子听,新槎浮近海鸥亲。可能杨绾为丞相,忽向明星见老人。岭上桃花千万树,不知何处宰官身。
    诗人借山岭上长满桃花的万千桃树,表达了已经在官宦场中迷失自我的感情,更抒发了尽快归隐之情。
    遍读唐伯元遗存之诗,心中有憾也有惑:“岭海士大夫仪表”、一代“理学儒宗”唐伯元为什么没写过一首吟咏梅花之诗呢?而据民初饶锷(国学大师饶宗颐之父)先生的《潮州西湖志》中载“‘梅花庄’在湖山北寿安寺左,明唐伯元建环庄多植梅花故名”,是唐伯元辞官回到潮州归隐后,在西湖山北麓的寿安寺旁建了居室,种了梅花,命名为梅花庄,可知唐伯元是爱梅花的,他把咏梅之诗写在心里。明史《儒林传》载其“清苦淡泊,人所不堪,甘之自如”。唐伯元“吟得诗成句里香”,这香流传千古。

你是本文的第583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4、12、31
作 者: 陈群歆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