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抗日战争时期,潮阳人民众志成城,开展对敌斗争,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动人心魄,令人感奋于怀。 民国二十六年(1937),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民国二十七年4月初,日机首次轰炸潮阳县城,6月19日,日寇军舰炮击海门尖山,7月2日炮击海门,15日炮击广澳,民国二十八年6月21日汕头沦陷,8月日军占领达濠,民国三十年3月25日潮阳县城被日军占领。之后,日军在潮阳各地烧杀抢夺,无恶不作,激起了潮阳人民的极大义愤,抗日救国的烽火燃遍潮阳大地。在中共潮阳地下党的领导下,民国二十六年潮阳成立了青年救亡同志会(后改为青年抗敌同志会),广泛深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至民国二十八年(1939),全县成立区青抗会3个,乡(镇)青抗会12个,还有跨乡的南山青抗会,共有会员4700多人,各青抗会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排演抗日话剧和小品,走上街头、圩集和村寨演出;青抗会还根据中共潮阳地下党的指示和部署,安排和挑选一批热血青年到大南山、小北山参加抗日人民武装,直接与日寇战斗;此外,青抗会还发动群众支援前线,锄奸肃敌,一直坚持至抗日战争胜利。 在抗战期间,潮阳军民与日寇开展浴血战斗,出现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场面,其中载入史册的就有“河西反攻”、“四月反攻”、“七月反击”、“古埕自卫战”、“西胪自卫反击战”等轰动省内外的战斗。河西反攻发生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5月15日,占领达濠的日伪军300多人分三路攻河西(今属濠江河浦),翌晨3时,县长沈梓卿组织军民反攻,毙伤日伪军多名,敌溃退渡濠江时溺水而亡者100余人,此役大获全胜,收复河西。四月反攻始于民国三十年(1941)3月24日,日军侵占县城后,国民党军队于月底反攻县城,与日军激战于县郊金浦、白竹等乡村。4月7日,以潮普揭三县团队为左翼从西胪内輋乡出发,独立23旅一营为右翼从临昆山出发,与日军激战,至晚9时撤退。此役日军伤亡多人,兽性大发,10日出动300多人进攻西胪内八乡和桃李溪、马厝寮等乡村,翌日又出动飞机12架轰炸赤寮、桑田、华阳等乡村,共投弹200多枚,群众死伤无数,其中仅赤寮(今谷饶镇)死伤100多人。 日寇的兽性灭不了抗战的烽火。民国三十年3月24日,侵占潮阳县城的日军派小分队驾船到古埕村劫掠,杀死村民姚猪屎等4人。8月2日晚,日军5人及汉奸又到古埕劫掠,村民奋起反抗,全歼日伪,抛尸于海。古埕民众预料日寇会疯狂报复,即召开群众大会,公推姚文柳、姚俊崖、姚木真、姚达池、姚木林等人领队,选丁壮60人组建杀敌护乡队,并向县政府申领步枪10支,手榴弹一箱。4日,日军小股渡海来犯,被护乡队打死10多人,伤1人。8日凌晨3时,日伪纠集300多人,乘月黑风高之夜包围古埕村,扬言把古埕踏为平地,护乡队及民众奋起反击,村民拿朴刀、尖串与敌巷战,鲜血洒满斑驳墙壁和卵石巷道,此役古埕村民和护乡队员牺牲76人,受伤300多人,被烧毁房屋数百间,乡民流离露宿,境况惨烈。 西胪自卫反击战是一次轰动海内外的战斗。当时,驻在桑田乡的日军经常到毗邻的西胪劫掠,西胪各村人民先后组建抗日自卫队,乡长陈邦宪卖掉一片公田,购置枪支弹药,准备好打击来犯日伪军。民国三十三年(1944)5月15日凌晨,日军中队长永芳敖幸带领日伪300多人,分两路突袭西胪,当日伪军来到西胪祖祠前时,早有准备的自卫队立即开枪袭击。驻西胪国民党军队一个连也全部登上屋顶反击战斗,双方展开激烈巷战。拂晓,驻关埠石井乡的国民党军队和凤山波美、竹林等自卫队闻讯前来助战。永芳敖幸情知不妙,且战且走,因路径不熟,退入老围烂泥田,敌人被陷入齐腰烂泥,枪筒灌进泥水打不响,人又动弹不得,好比蛇入竹筒。我军民关门打狗,枪弹齐发。是役,日军头目永芳敖幸等49名日军毙命,俘虏伪军中校队长伍荣等5人,缴获战利品一大批,我抗敌军民牺牲23人。西胪抗日大捷,轰动海内外。 在抗日战争中,潮阳旅外同胞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旅泰侨领慈善家郑子彬,在当地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把募捐的5万大洋派人送回国内,支援抗战部队,还组织一批热血青年回国参战。旅暹青年庄儒邦,在曼谷有丰厚家产,为了抗战,他毅然回国,到达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毕业后,组织本安排他留校工作,但他坚决地说:“我回国就是为了抗日,为了杀日本鬼子,我要跟随部队到抗战前线杀敌。”在战斗中,他英勇杀敌,多次立下战功,最后一次,在河北阜平县温塘与日军战斗中,壮烈牺牲。侨胞中的学者和文化人,也尽心尽力,为抗日救国无私奉献。潮阳棉城人姚华萼,1917年,跟随杜国庠到日本,进入东京高等学校学习,抗日战争爆发,他毅然回国,任潮阳联合中学校长,在学生中宣传抗日救国。后来很多学生走上抗日前线,还把一批学生送到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队伍。旅居泰国的潮阳古埕村人(今属潮南区)姚念,是旅泰青年作家,1936年,毅然回国参加抗日,由党组织安排,1938年2月参加新四军,参加抗日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外交部外事局局长和驻突尼斯大使。柬埔寨华侨马冰山,贵屿镇仙马村人,抗战爆发后,于1938年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不久任报社记者,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到抗战前线采访,写出了很多振奋人心的战地新闻和特写,受到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任弼时同志的表彰,新中国成立后,马冰山先后担任广州市教育局长,中央地质部教育司副司长。
|
你是本文的第487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5、5、15 作 者: 郭亨渠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