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时期汕头的铁路建设 最新 图1张

    十九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清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激发资产阶级有识之士举起“救亡图存”和“实业救国”旗帜。1860年汕头正式开埠,海外侨商纷涌而至,投资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先后修建了潮汕铁路、汕樟轻便铁道和汕潮电车铁路三大铁路。交通设施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汕头商贸的繁荣。
    1925年,民国汕头市第三任市长肖冠英在其所著《六十年来之岭东纪略》对汕头作这样精彩描述:“夫汕头一埠,据海关报告,每岁贸易额六七千万两,为潮梅各属及闽赣边县之门户。凡此等地方外出南洋群岛及东南亚细亚之移民、与夫对外贸易,悉由此经过。故其商业经济影响所及范围甚大……为全岭东之总汇,潮梅商业之中枢。”至二十世纪30年代,汕头商业之盛仅次于上海、天津、大连、汉口、广州、青岛,位居全国第七位。港口年吞吐量最高达675万吨,仅次于上海、广州,位居全国第三位。汕头的对外贸易也快速发展,怡和、太古、渣华、华暹、民生等10多家轮船公司和招商局先后在汕头设立机构。汕头成为五岭以南第二大繁荣的城市。1948年,民国汕头市长李国俊在《今日的汕头》这样形容:“汕头市工商荟萃,华洋杂处,为南中国第二大商埠,亦为岭东潮梅各属以至闽赣吐纳口岸。侨胞出入往来,均以此为孔道。故其环境与地位,实与一般县份有别……港澳两地,海通八达,商业发达,经济与汕头之关系,较诸其他地方,犹见重大。”由此可见当时汕头在华南乃至东南亚、港澳一带的重要地位。
   &sp;潮汕铁路因在当时国内号称“中国商办铁路之第一”而出名。殊不知同在这片热土上,还有一条汕樟轻便铁道和一条汕潮电车铁路,只因建造时间比潮汕铁路慢了十余年,也没过多的宣扬,故鲜为人知。笔者根据汕头市馆藏有关档案史料,对汕樟轻便铁道和汕潮电车铁路作简单介绍。
    ■ 链接 汕樟轻便铁道
    汕樟轻便铁道是由大埔人杨俊如和肖秋林等倡议创办的。计集资22.5万元,大部分资金由南洋华侨投资。1915年倡议资本集成后,1916年,组织成立了汕樟轻便铁道公司。1918年,汕樟轻便铁道由汕头开工建设至下埔站,1919年11月延筑至外砂渡口,翌年12月又延至外砂桥站,1923年延至澄海县城。全程共长16公里,设汕头总站和8个分站。
    汕樟轻便车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交通工具,路上铺设铁轨,乘客坐座用藤竹做成的藤轿,置于台车之上,用人力推行轻便车车厢在两轨上滑行。座位等级分为特别和普通两种,特别级客座左右各坐2人,普通级客座前后各坐4人。沿站效仿火车铺设交通路轨,特别级和普通级车厢合计200架,推车工人180人。1924年秋,杨俊如赴香港订购车辆车轨,欲加改良发展。第二段路线计划延长至樟林,故称汕樟轻便铁路,但后来只有澄海县城至莲阳河岸一段筑成通车。
    汕樟轻便铁道通车之后,每月收入国币7000元。除付推车工人的工资和其他费用外,公司得纯利约国币2000元。1922年后由于路政工人罢工,工人要求收入增至三成半,加上时局变化,军事骚动,士兵乘车常不给钱,各种苛捐杂税及内部人事纠纷,结果常常入不敷出。1929年,将全线抵押于日本人控制的台湾银行汕头支行,押款为国币10万元。
    汕樟轻便铁道汕头站周围的中山路同益市场北侧一带,原为荒冢,随着市政的发展,成为繁荣之地,市政府认为在市区内不宜设立车站,着令迁至郊外。1932年,随着汕樟汽车路修建通车,轻便铁道的营业大受影响,只作货运。又因车轨横越中山公园前,阻碍交通,市政府于1933年8月限令拆去。当时日本领事署即提出抗议,称轻便车公司已将其敷设地提供银行作担保,如欲强制执行迁移,须对台湾银行有相当赔偿,事情最后以阻挠而未拆,但是此后路轨枕木任其自然风化无人问津了。至抗日战争暴发,其历史使命宣告结束。现汕头市内,只留下“汕樟路”街名和轻便车头地名。
    汕潮电车铁路
    1919年,潮阳县绅陈坚夫、陈毅夫兄弟二人鉴于汕头到潮阳海道及练江水运迂缓,向政府申请兴筑汕潮铁路。铁路起自与汕头隔海的蜈田乡,经潮阳县城东沿练江北岸抵达贵屿镇,全长58公里。计划分三期完成,第一期资本预定100万元,资本大部分由陈氏兄弟负责,仅修筑后溪经东山至龙井一段,长5.8公里。工程兴建于1924年,由潮阳县人、曾留学日本的工程师陈心余设计施工。1927年12月,耗资100万元的汕潮电车铁路首期正式完工,铁路为狭轨式,故称汕潮电车铁路。第一期工程后溪至龙井段竣工通车,全长5.8公里,路基宽6米,铁轨宽1.2米,拥有汕头谦德洋行进口德国机车1台,客车12厢(可载600人)、货车6厢。后溪原为汕潮电船码头所在,至龙井之间河流比较淤浅,不便通舟楫。所以电车将行车时间与电船配合,发挥了较大作用。
    汕潮电车铁路公司开始通车时每日收入平均300余元,收支平衡,后来由于广汕公路通车,行人旅客纷纷改道,铁路营业大受打击,连年亏损。1933年不得已停业改为手推便车,由原公司员工自行维持。1938年,日军南侵逼近汕头,国民政府下令全路段拆除,枕木多供作燃料,一切器材运往贵屿,后迁兴宁。到中日战争结束仍无力恢复,全部余产变卖,悉数摊还各股东,路基租让给潮兴汽车公司,汕潮电车铁路的历史就此结束。

你是本文的第769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5、5、20
作 者: 黄浩瀚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