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电影有史以来,地处粤东滨海的潮阳就出了几位闻名全国的电影艺术家,其中有中国电影鼻祖之誉的郑正秋,电影先驱蔡楚生,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巍巍昆仑》和《大决战》的编导者萧穆等。三位电影艺术家,在中国电影史上拥有光辉的一页。这三人中,郑正秋和国民党元老于佑任的艺术情缘,尤为艺术史上的佳话。 郑正秋祖籍潮阳峡山都上盐汀村(今属潮南区成田镇),其父亲于清光绪年间到上海经商,清光绪十四年(1888),郑正秋出生于上海。七岁时,随母亲回到潮阳家乡,在私塾受启蒙教育,两年后,他又随母亲回到上海,进入上海育才公学学习。这段时期,郑正秋充满希望和理想,每天清晨,他走出户外,到附近公园漫步,在晨风里贪婪地呼吸着花草的芬芳;每当夕阳傍山时,走出那所寄托着光荣与梦想,孤独与惆怅的公学,他走过繁华的马路,翠绿的江堤,走进家门的一刹那,就像一艘搏击得很累的船终于靠港,心里感到温馨。他自幼聪慧,博学多才,尤喜写作。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先后在《民言》、《民呼》、《民吁》、《民主》等报刊上发表以评皮簧戏为主的剧评。主张改革旧戏,提倡新剧,并抨击当时的腐败政治,深得国民党元老于佑任的赏识。当时,于佑任主办《民主》报,他在百忙之中访问了血气方刚的郑正秋,郑正秋后来在《申报》刊登的文章记述了于佑任初次来访情形:“他面貌慈祥,满脸笑容,称我的文章写得好,希望我多写点揭露封建礼教的文章……我们谈得很投机,及后成了好朋友。”应于佑任之约,郑正秋写了《粉墨场中的杂货店》一文,在《民主》报副刊发表后,这篇既揭露封建社会旧礼教的罪恶,又批判纯艺术的自然主义,反对视戏剧为茶余饭后消遣娱乐品的文章,引起了上海艺术界与教育界的强烈反响,一时间,邀请郑正秋前往演讲的文艺团体和学校络绎不绝,每当他有所顾虑时,于佑任总是给他打气,有两次还陪他到现场演说,每次都是在热烈掌声中凯旋回归,于佑任和郑正秋的心也连结得更紧了。郑正秋的每篇文章,无论是杂文、论文还是散文,都凝聚着让人鼓舞、让人振奋和让人难以释怀的美,他迅疾凌厉的笔锋,让人难以言道的空灵、肃穆、清冷、宁静的气息,摄人心魄。 辛亥革命后,郑正秋又以凌厉的笔锋和艺术的天赋投身于襁褓中的中国电影事业和戏剧事业。于佑任深表赞同。他以最大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开始话剧和电影剧本的创作,1913年,组织新民社,编演《恶家庭》等话剧,又编写了电影剧本《难夫难妻》,与张石川联合导演了这部片,在国内各大城市引起轰动,好评如潮,使他享誉影坛。于佑任看了电影后,给郑正秋来信鼓劲:“兄之妙笔,于银幕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以兄之才艺,正如高山流水,佳作将滚滚而来。”正如于佑任所预料,民国五年,郑正秋又编写哑剧《隐痛》、《皇帝梦》,揭露袁世凯的罪行,并既当编剧,又当演员,亲自登台演出。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郑正秋又创作了话剧《孙中山之死》,并亲自扮演孙中山先生,演出逼真,感情真挚,轰动剧界。这段时间,于佑任仍视郑正秋为深交挚友,两人书来信往,过从甚密,于佑任建议影剧事业要关照民国新生一代,让少年儿童茁壮成长。郑正秋于是连续编导《孤儿救姐记》、《苦儿弱女》、《好哥哥》、《小朋友》、《小情人》、《一个小工人》等六部儿童故事片,成为我国这一时期儿童电影创作的代表人物。 郑正秋热爱自己投身的事业,更热心培养艺术事业的后一代。上世纪20年代初,与同仁合资创办明星影片公司,并开办明星新戏学校,自任校长,呕心沥血,培养年青一代。1929年,蔡楚生从汕头来到上海,先后在几家影片公司当过临时演员、剧务、场记、布景。郑正秋很快发现这个家乡青年人的才艺,认为是个好苗子,他找到蔡楚生,谈话间,觉得是个志同道合的好老乡,立即请他到明星影片公司当副导演,当时,郑正秋正在组织一批新影片的拍摄,立即让蔡楚生这个初出茅庐的潮阳小老乡协助拍摄《战地小同胞》、《桃花湖》等六部影片。与此同时,郑正秋从明星新戏学校学生中发现了胡蝶,又着意加以培养,尔后,蔡楚生成了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胡蝶也成了红极一时的名演员。 在中国影剧史上,郑正秋是一位让人称道的爱国艺术家。九·一八事变,神州大地燃起了抗日的烽火,郑正秋积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在他从艺之日,就与于佑任共同发誓,以清代左宗棠“心忧天下”为己任,他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募款支援东北马占山等抗日部队,多次上书向国民政府要求抗日,并发表政论文章,抨击当局的妥协和不抵抗政策。1932年,郑正秋在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中国电影文化协会。为了编写抗战题材的作品,他深入军营,与战士谈心,来到里弄,与市民促膝,远离市区,到城乡倾听民众心声,国难当头,似乎山水也有所知,山野披褐,草木凋零,池塘水瘦,庭院残破,更激起了他的满腔悲愤。先后编导电影《自由之花》、《姐妹花》、《再生花》,这些影片播出之后,极大地鼓舞了群众。《潮阳县志》记载:“《姐妹花》在上海上映,连续两个月爆满。1935年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展览会上,《姐妹花》获得好评。近五十年后的1982年,《姐妹花》在意大利上映,博得外国朋友赞誉,轰动国际影坛。” 世事沧桑跌宕,郑正秋历经坎坷,以其真诚与执着,为中国电影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积劳成疾,于1935年7月16日逝世,年仅48岁。一代影星陨落,国人哀痛,在南京的于佑任发来唁电,著名作家田汉送来题词挽联,联曰: 早岁代民鸣,每弦管繁急,议论风生,胸中常有兴亡感; 谁人拧国难,正火热水深,老成凋谢,深厚难留兰桂香。
|
你是本文的第4474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5、5、3 作 者: 郭亨渠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