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望拜潮水,无家在客船。 一来仍一往,今日又今年。 有信从天外,缘声到枕边。 海门春树暖,吹浪起晴烟。 上面这首《元旦舟中听潮》,悬挂在海门真武古庙对面的老人文化活动中心。诗的作者是南宋伟大爱国诗人谢翱。透过此诗,我们从中可窥见谢翱与潮阳区海门镇和睦居委境内真武古庙的一段因缘。 谢翱(1249-1295),字皋羽,号唏发子,谥乐耕公。他不仅是南宋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抗元的民族英雄。同时,他还是粤东地区20余万谢姓居民的始祖。谢翱原是福建省长溪人,其先祖谢邦彦是宋代著名词人,其父谢钥著有《春秋衍义》、《左氏辨证》传于世。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谢翱随父移居临安,时年17岁,已能诗善文,颇具声誉。 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六月,元世祖下诏攻宋。景炎元年(1276)七月,文天祥开府于南剑州(州治在今福建省南平市),号召四方起兵护宋。谢翱激于爱国义愤,同其四弟谢瑞石倾家资,赴国难,率数百乡勇投奔文天祥,并被任命为“谘事参军”,其时谢翱27岁。翌年八月空坑兵败,谢翱随陈龙复等受命入粤组建行府分司,于九月直航潮阳。那时,随军而来的谢翱妻子毋氏已怀身孕,不久便在潮阳后江船中产下一子,取名怀壶,字醉仙。《元旦舟中听潮》诗,便是有感于此而作。 随后,谢翱发动各地勤王,使文丞相顺利入潮。祥兴元年(1278)十一月,为了进击陈懿、刘兴之叛军,谢翱兄弟俩将妻儿寄居海门白土村,毅然出征。十二月二十日五坡岭兵败,文丞相被执,谢翱兄弟机智逃回白土村家中,改姓埋名潜居。祥兴二年二月十六日,谢翱兄弟以真武庙作掩护,经过一番筹划之后,在海滨召集生还乡兵及村民,假借拜“风雨圣者”,在真武庙前乘夜庆祝长春节(宋太祖诞辰),以寄托对宋故国的怀念,同时继续开展抗元活动。由于叛徒告密,致白土村及真武庙被剿毁,四弟谢瑞石也被用火活活烧死。 宋亡之后,村民在海门近郊复建真武庙,借玄天上帝之名暗中纪念谢翱抗元义举。此庙就是今日之真武古庙,也是海门现存纪念玄天上帝的庙宇中年代最早的古庙。最近,“真武古庙遗址”还被列为第五批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 庙经沧海桑田,清咸丰八年(1858)重新修建,近年再修。虽历经几次修建,但基本保持明清建筑风格,古色古香,系传统的庙宇建筑。坐西南向东北,贝灰木石结构。其面宽约16米,纵深约18米,建筑面积约29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由前后厅、拜亭、天井、右厢房构成,匾“真武古庙”匾额为邑人篆书。厢房陈列有谢翱的画像及颂联,联曰:“谢氏精忠玄帝颂,翱公大节海门扬”。 更难能可贵的是真武古庙理事人员,近年来在林松元老先生带领下,依靠当地党政重视支持,认真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并致力于地方文化建设,先后组建了笛套音乐队、英歌队和锣车鼓队,多次开展民间艺术活动。去年,还兴建了一座高三层、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同时举行乡村文化活动。2014年正月初一,他们组织的笛套音乐队、标旗锣鼓队、英歌队三支队伍,参加首届潮汕民俗文化展示周在汕头市中山公园表演,还令前来观看的郑人豪市长,竖起了拇指喝彩。
|
你是本文的第87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4、8、31 作 者: 际云 林启文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