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当今热谈120年前甲午风云之际,不禁令人想起广大台胞,义愤填膺,反对朝廷因战败而被迫割让台湾、澎湖给日本,所掀起的波澜壮阔的抗日保台爱国浪潮。其最重要三位历史人物刘永福、丘逢甲、许南英(后两人为潮籍),皆与潮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很值得我们崇敬和纪念。 一、南澳总兵刘永福 刘永福(1837—1917),又名义,别字渊亭,广西钦州人,是在越南抗法“黑旗军”首领,威震中外。光绪十二年三月二十一日被钦命为南澳镇总兵。越载五月,奉命代理陆丰碣石镇总兵。十六年正月,再任南澳总兵。 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春,中日衅起,清朝廷向台湾增防,钦命澳镇刘永福率师赴台,帮办台湾军务。他奉旨在南澳招潮勇千名,募足八营兵,仍号“黑旗军”赴台防守。9月,日本挑起侵略战争,中国陆海军受挫,日本侵占东北九连城、安东,11月又陷大连、旅顺等。次年2月,日军攻占威海卫军港,我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月,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议和,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割让给日本,并赔巨款。消息传到台湾,全台震动。名士丘逢甲率绅民电抗力争,清廷不纳,再电询刘永福,刘电复,誓与台湾共存亡。刘永福把在南澳镇所招千名潮勇在内的黑旗军,派驻日寇可能要进攻之最前线,黑旗军成为保台抗倭之主力。后战事失利,台北沦陷。台湾巡抚唐景崧惊惶撤往大陆。日寇奸淫掳掠,刘永福闻报愤甚。台胞代表会议,授刘永福总统印,刘说:“土地存亡系于军,总统印无能为力,需台民积极筹粮饷,我当拒倭保民!”军民推举他为大将军,他登台立誓说:“自问年交六十,万死不辞,军民共守,意志最贵相投!”5月初,日寇攻打新竹,刘永福令杨紫云率军,会同吴汤兴部义军,前去守卫。敌我进行大小20余次交战,维持一个多月。7月下旬,天气更加炎热,日寇加紧了进攻。他们调动了大量兵力,侵入了台中的彰化,黑旗军与徐骧部联合,冒着酷暑,反攻彰化、苗粟、六萧等地,激战近月。日军死伤不少3000人,连总指挥能久亲王也被击毙。但义军损失也大,总兵杨泗洪和徐骧等将领,在乘胜追击中不幸中弹殉国。日舰驶入安平港,刘永福指挥击沉之。日舰又密集台南海面。他指挥部下,先在海滨掘堑坑,以木桶去底埋于堑内,中插竹签,外蒙草皮。倭寇登陆,多坠坑被竹签刺腹死。后来寇炮轰海岸,炸毁坑堑、炮垒。他率军民扼守阵地迎击,倭寇受阻。时日伪台督桦山资纪致书刘永福诱降,他复书严词拒绝,并命吴桐林(另一说是幕僚罗绮章,南澳人康木垒说还有康荣三守备)回国求援。吴遍说沿海六大督军,皆以朝廷有令割台为由,不能援助抗倭,致使守台义军弹尽粮绝。张之洞令吴桐林急电刘永福归国。而倭寇得到刘永福回书,知诱降无效,在攻下台中后,增兵猛攻台南。 刘永福在粮尽援绝之下,知败局已定,叹道:“是朝廷误我,非刘永福误台湾!”他又不愿死在倭寇之手。农历九月初二日,黑旗兵在白沙墩捉获两名英国人,押解到衙署,刘永福邀之请入内室,商议撤出台湾。两英人是爹利士号商船船主、舵师。入夜,他视察安平炮台,含泪而别,乘英船撤走。日舰第八军追至厦门,搜船无获。 刘永福有二位亲信是南澳岛人,一位是姓姚的师爷,另一位是守备康荣三。当刘大人乘夜撤离台岛时,姚师爷、康守备紧随护之,侥幸皆生还大陆。从厦门来汕头住驿馆时,康守备决意归乡,刘大人把祖传三尺长宝剑赠之,以资纪念。那宝剑成为康氏传家宝。 二、爱国诗人丘逢甲 丘逢甲(1864—1921)出生于台湾铜锣湾,长大居漳化县,祖籍是广东镇平县(今蕉岭县)。光绪二十一年(1895)三月,清廷派全权大臣李鸿章到日本,在马关谈判,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澎给日本国,以求和平。台湾绅民闻变,一片哗然。在籍之工部主事丘逢甲,以台民义不臣倭,三度刺血上书清廷,又函电力争,朝廷皆不接受,唯饬撤回在台文武官员。丘逢甲以为朝廷虽非蓄意弃台,和议已定,不能挽回,便奔走呼号,倡建台湾为民主国,改元“永清”。众推巡抚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总统。丘逢甲变卖家产组织义军,被推为义军统领。防务督办之南澳总兵刘永福为大将军。檄告中外。 丘逢甲率义军守卫台中,以抗倭寇。在率部援北时,于新竹与寇相遇,经二十余昼夜苦战,终因械、粮不足,伤亡惨重,不支折返。唐景崧见势险恶,基隆失守、台北告急,即微服由泸尾(今淡水)乘德轮内渡。于是群龙无首,台北遂被日寇侵占。当时刘永福守台南,众推之继位总统,但他不受总统职,只受大将军印,愿率众保台。丘逢甲欲往依之,道路阻隔不能前行。 日军因丘逢甲首倡台湾抗倭自主,率台民抗战甚力,故悬赏严缉。他率众退据山地死守,终因人心涣散,事无可为,不得不采纳部将谢道隆“强祖国以复台”之议,于农历六月初旬,由五叉港(今悟棲)坐渔舟,内渡泉州。他先回祖籍蕉岭,越冬(1896)归籍海阳县,从此至1903年秋,一直居住潮汕。先后应潮州知府李士彬之聘主讲韩山书院(今韩师),应潮阳县令裴景福之聘主讲东山书院,并曾兼职主讲澄海景韩书院,1901年春回到汕头同庆善堂旧址创办岭东同文学堂(在今外马路129号),培养了一批人才。 在潮汕期间,教务繁重、生活艰苦之下,丘逢甲仍以惊人毅力,创作了1200首诗,占其现存诗吟总数逾半,是潮汕文化一笔财富。岭海诗长黄赞发《谈丘逢甲居潮诗作》中指出其主要题材为四方面:痛念台澎,志存恢复;说潮咏怀,托古誓世;遣责列强,痛斥清廷;酬答唱和,互为激励。 三、弃笔从戎的许南英 许南英(1855—1917),号藴白,一作允白、齐云、又号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毗舍耶客、春江冷宦。先祖于明嘉靖年间由广东揭阳迁至台湾,居于赤嵌(今台南市)。 光绪二十一年(1895)农历六月,在巡抚唐景崧先跑、爱国诗人丘逢甲战败被迫内渡后,台湾反对朝廷割让而抗日保台首领,仅留下巍然天南一柱之大将军刘永福,独撑残局。时许南英任“台湾通志总局”,协修《台湾通志》,见时局危急,毅然以一介书生挺身而出,请缨报国,担任台南府城的团练局长(或称筹防局统领)。率练勇500余人,为全城代表,拥护刘永福。 日军进占台南府城后,台湾大部分地区相继沦陷。日人因许南英辅佐刘永福办理团练抗日,悬赏追捕之。南英知无法隐藏,于是尽散私财给与部属,并得乡人之助,由安平港内渡厦门转往汕头,投靠同宗。后协助广州知府、番禺县令评阅县试试卷。光绪二十七年任乡试阅卷官。后署广东省徐闻知县。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任阳春知县,后调阳江州同知,兼办清乡事务,施行新政,培育人材。改濂溪书院为阳江师范传习所,以培养小学师资,又创办地方巡警及习艺所,以保障治安及增进民众之谋生技能。因其个性廉介,对当时政风败坏,深恶痛绝,适逢武昌革命,即应友人电召前往福建漳州,任革命政府之漳州民事局局长。1913年,出任龙溪县知事,不久请辞,从此绝意仕途。1916年,因友人林叔臧之荐,前往苏门答腊棉兰,为当地侨领张鸿南做传记。翌年,因水土不服染患痢疾,于十二月二十四日病逝,享年63岁。 许南英是爱乡爱国的志士兼教育家,亦为清末台湾三大诗人之一(另二人为施士洁、丘逢甲)。工书、善绘画。其平生以梅自况,特爱画梅,作品清绝脱俗。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