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老厝一段历史 最新 图1张

    八十年前,永泰街4号是市民眼中“最有银”的地方,它不仅在汕头银业、侨批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老市区曾经繁荣的重要见证之一
    前年,笔者写的《四永一升平 老汕头的殷实之地》一文中就提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汕头城区已形成三大商业网,即小公园、“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当年汕头市区约有大小商行、店铺3000多家,其中“四永一升平”就占了近三分之一,故有“四永一升平,过去最有银”之说。
    “四永一升平”中的永泰街,在“四永(永兴街、永泰街、永和街、永安街)”中是最短一条街,只有36个门牌号,街头仿似倔头巷,街尾与永平路相接。可别小看它巷窄街短,在20世纪30年代可是名声在外,它集药材批发、金融侨批于一街,业务遍布海内外。这其中的永泰街4号,在人来人往的闹市中更显得引人注目,它是市民眼中“最有银”的地方。
    中西合璧的建筑
    从永平路拐入永泰街,尽管永平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永泰街却显得人迹稀疏,格外寂静。只见沿街一座座破旧败落的楼房,顽强生长在墙头的野花杂草与崎岖不平的水泥路和谐地相处在一起。一直往前走,尽头处被小公园改建片区的遮板封堵,留下一条小道,行人可往永和街。在这尽头之处,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建筑,门牌号是“永泰街4号”。这座建筑,在整条街中可算最有特色的建筑。
    这是一幢三层半、交椅座、单背剑的竹竿厝,钢筋混凝土结构,其立面结构都是仿巴洛克风格,明显体现了当年汕头作为开埠城市,中西方文化交融的重要表征。永泰街4号立面参照巴洛克建筑建造——大气厚重的石框门楼,大门两侧是两根圆圆长长的希腊式立柱,从地面直顶到三楼的屋檐下。立柱柱头是爱奥尼克式,有富于美感的涡耳状装饰。墙面分布着艺术韵味浓郁的浮雕,门窗则由钢条焊制成西方情调的花窗,体现了精巧成熟的建筑施工艺术。大门前有两级石台阶,据一位老住户回忆,七十年前他还是“奴仔”的时候,经常在此处玩耍,感觉至少有三级台阶,解放后修路时路面升高,才少了一级台阶。在解放前,这幢楼算得上一座“高楼”,站在晒坪顶,往东望可以看到南生公司和旁边的小公园亭,向南可看到安平路。
    永泰街4号最原始的产权人是谁?目前还无确认。我从《汕头市志》(邮电)卷中查到这么一段文字:“民国七年(1918)建于永泰街全成兴内的汕樟电话公司房屋1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827平方米,造价约2.3万元”、“民国七年(1918)有利银庄开办汕樟电话公司……以后,各电话公司历经变迁,至30年代,发展成为……汕樟澄莲电话公司(设在永泰街)……”上述的文字所指的是否是永泰街4号?还望知情人赐教。我是这样认为:解放后,永泰街4号曾先后是汕头市税务局、汕头地区农机学校的所在地,但后来成为邮电局职工宿舍,想必这座厝与邮电有关联。
    汕头银业、侨批的大本营
    永泰街4号,曾是汕头银业同业公会会所。也有人认为,汕头银业公会旧址是在安平路与南生公司一墙相隔之处。
    据《广东银号简史》介绍:汕头自开埠以后,商业逐渐繁荣,内外贸易兴旺,金融业也随着得到发展,成为广东东部潮梅的金融中心,而银庄是汕头有代表性的金融机构。汕头银庄分银庄(或称汇兑庄)和收找店两种。经营银庄者主要有潮阳、普宁、揭阳和潮安、澄海、饶平两帮。最初的汇兑庄是澄海人创设的诚敬信庄。至光绪二十六年(1900),汕头已有银庄12家,民国二十一年(1932),更发展至60多家,此时为银庄业最繁盛时期。此后走向衰落,到民国二十五年只剩下30多家。民国二十七年仅剩下光益、普通光益、裕有信、陈炳春、永安和黉利等几家。汕头沦陷后,这些银庄全部停业。民国三十五年全国银庄登记时,汕头正式领有执照的银庄只有鼎康、汇康两家,但自民国三十七年以后,在通货膨胀日益加剧,金融混乱的情况下,银庄又兴旺起来,黑市庄号达到200多家。
    汕头银业同业公会原为银业公所,成立于民国九年(1910),民国十九年《工商业同业公会法》颁布后,改称为银业同业公会,为收找店的组织。会员分甲、乙、丙3级,按等缴纳会费。银毫买卖、各国货币找换、股票债券的买卖是公会会员的主要业务。票据价格以票据买卖所根据各地的行情而决定。民国三十五年(1946),收找店全部停业,银业公会也跟着一起结束。
    永泰街4号也是汕头侨批业公会的会址。综合《汕头市志》等史书载:光绪八年(1882)汕头有批信局12家,已设有南侨批业公所。民国十五年(1926)改为汕头华侨批业公会,是各侨批局的联合机构。民国二十年(1931)又改为汕头市侨批业同业公会。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汕头市有批信局66家(尚有规模较小者30家未参加公会),日军侵占汕头的民国二十九年(1940)仅存36家。此外运销业、客栈业、茶业、酒业、糖业、出口业等也有些兼营侨批业务。从当时潮汕(各县、市)全貌看,民国三十五年(1946)有批信局130家。据民国三十五年(1946)调查,潮汕华侨在东南亚国家(包括香港)开设的批局451家。20世纪30年代汕头每年平均侨汇高达0.8亿元,汕头是中国收受侨汇最多的侨乡。当时汕头的侨批局大多汇集在“四永一升平”和“四安一镇邦”一带,仅这条短短的永泰街,就有好几家批局。某批局后人陈先生清楚地记得:11号门牌是天外天批局,15号是宏通批局,均为经营泰国批业;34号是光益裕批局,先经营新加坡批,后转为泰国批。
    1949年10月,汕头解放后,当时因财政尚未统一,物价不稳,有些侨批局从事投机走私套汇和黑市买卖等活动。当时在永泰街4号楼里,经常有一帮人出入,他们揽收侨汇后,除明批向银行结汇南方券外,其余暗批及电信原汇则买黑汇分发港币,市民称之为“炒牛”。这种黑市买卖,在1950年底就彻底被取缔了。
    由此可见,永泰街4号不仅在汕头银业、侨批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老市区曾经繁荣的重要见证之一。如今,永泰街4号被定性为危楼,大门己被封堵,但建筑专业人士却认为:该建筑属框架结构,整体十分稳固,立面保存完整,加上它曾在汕头侨批史上发挥的作用,建筑本身就是一件文物。只有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利用才是对老建筑最好的保护。

你是本文的第900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11、28
作 者: 陈楚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