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侃与岭南心学 最新 图1张

    薛侃,字尚谦,号中离,明代揭阳县龙溪都凤里(今潮安县庵埠镇薛陇村)人,生于成化二十二年(1486),卒于嘉靖二十四年(1545)。正德十二年(1517)登进士,即以侍母回家。正德十六年(1521)授行人司行人。嘉靖三年(1524),奉使湖广,事竣,便道回乡,适母病卒,守制三年。期间结茅中离山,与士友讲习不辍。嘉靖七年起故官,九年迁司正。嘉靖十年闰六月,因疏请早定皇储,触怒了其时正在祈求子嗣、讳谈此事的嘉靖皇帝,即被逮捕下狱,追究主使者,备受严刑拷打,但他坚持奏疏是自己写的,清光绪《海阳县志》卷三十六《列传五·明一》对此有生动的描述:“侃瞋目曰:‘疏,我自具。’”又有“侃曰:‘明有君父,幽有鬼神,头可断,此心不可欺!’观者啧啧,以‘真铁汉’称之”的记载。故历经数天,不能定案,最后被削职为民,直至他谢世后的隆庆元年(1567)才复官,赐御史,入祀乡贤祠。《明史·列传第九十五》有其传。他的著述也颇丰,据《海阳县志·列传五·明一》所载,侃“著有《研几录》、《图书质疑》、《经传论义》、《中说》、《西湖记》”等,还有“《鲁论真诠》未成,又十余年,(叶)萼得其稿,追绩成之”。他信守“居官则思益其民,居乡亦思益其乡”的诺言,为民众办了不少好事实事,特别是为潮汕百姓开辟了一条“二水弗通”的中离溪和筑建宗山书院讲学、传播王阳明心学等尤为人称道。
    开辟中离溪 造福当地民众
    开辟中离溪,薛侃是有其初衷的。因为当时交通条件差,主要靠舟船水运,而这里却是“为渠为池,旱干水溢,农人弗便也;其地产桔柚诸果,贩鬻以脚,商者弗便;人家一瓦一木,动费资运,居者弗便也;舟楫转海而后达……行者弗便也”。在桑浦山筑室讲学的薛侃,耳闻目睹,深知农田旱涝之患,百姓运输之艰难。于是,他倡议开掘溪渠,疏通东西两溪,并且“以告府主王南湖”。利用冬春水涸有利施工的天时地利,知府王袍“命经卫涂竹泉董其事”,“乡荐士林孚中公协相以成”,于明嘉靖六年(1527)正月廿四兴工。“动七都之众,尽数月之勤”,完成了这一段十里长的人工河道,沟通了从龙溪至枫口两条溪流。
    此溪一通,“农者利灌,商者利贩,居者利运,行者利舟楫”,沿途两岸百姓得益匪浅。他们感恩戴德,遂将此新开辟的庞大水系称之为“小运河”,并以其号命名为中离溪。有关中离溪的开辟经过及其受益情况,有桑浦山摩崖石刻的“薛侃开溪记”为之佐证,还有前人游览之后留下的石刻题诗,歌颂薛侃开溪造福乡村的功绩:“二水距东西,当中恨隔离。沟通有薛子,终古姓名题。”
    建宗山书院 力促心学盛行
    宗山书院位于现时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塔下村境内的桑浦山麓,是薛侃被削职为民之后于嘉靖十一年(1532)建造的,又称怀惠祠。薛侃建此书院,既是纪念尊师王阳明,又是自己讲学之所,可见其尊师重教之风。他在结庐宗山书院讲学之前,曾在中离书院讲学。因此,有人说:“宗山书院旧又称中离书院”。但据汉学大师饶宗颐《薛中离年谱》记载,明嘉靖四年(1525),薛侃“讲学中离山,日与士友讲习不缀。四省同志闻风远来,至不能容,各自另架屋以居,会文考德,兴发益多。”薛侃且撰有《中离书院钟铭》云:“晨昏二十四敲钟,声彻前峰与后峰。试问岩前诸学士,已闻尝与未闻同?”由此可见,中离书院与宗山书院,是两所建于不同时期的书院,其规模、格局、功能也有所不同。
    岁月沧桑,宗山书院已废,现内存石马槽和石柱脚,外存一座花岗全石结构的石牌坊,坊高约6米、宽约7米,为三门四柱二重楼,石梁柱榫铆合。坊额横书“宗山书院”楷书四字,落款是“大明嘉靖壬辰冬吉日立”;背额行书“仰止”二字,相传是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亲书的墨宝。虽然宗山书院已荡然无存,但因有薛侃在此筑室讲学,倡导崇文风气和严谨治学精神,传播阳明心学,又令其声名远扬。
    薛侃是明代大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岀类拔萃弟子之一,师从王阳明的时间较长。因此《明史·列传第九十五》、乾隆《潮州府志·人物·名臣》和《海阳县志·列传五》均有其“师王守仁于赣州”(王守仁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的记载。但事实是,薛侃在此之前便已经师事其师王阳明了。明正德九年(1514),王阳明升任南京鸿胪寺卿,他即到南京师事之,直至正德十一年,入其门已是三个年头。正德十二年他登进士后,在王阳明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安南、赣州等地时,他才再谒其师于赣州。正德十三年正月,王阳明出征三浰,他还代理其师府中政务,并兼当阳明儿子的老师。在师事王阳明期间,薛侃潜心钻研,因而深得阳明心学精髓,为其日后传授阳明心学、促成王氏学在岭南一带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人师表,薛侃以自己的品学兼优感化学子,给学子树立楷模。他在明嘉靖四年起至嘉靖七年复官之前于中离书院讲学期间,以及在被削职为民后的嘉靖十一年至远游江浙之前于中山书院讲学期间,正是以其严谨治学的精神,博得世人称道,令四方学子慕名纷至沓来。他致力传播心学、倡导心学,积极提倡“以诗文为虚,济人利物为本,以反心无愧为公”,要求学生为学必须精益求精,在当今仍然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他所传授的阳明心学:“致良知”与“知行合一”,注重自身修养,敢于抨击程朱理学的不足之处,也是有其先进性的。加上文状元林大钦等曾在宗山书院讲学,他与翁万达、林光祖、成子学、陈思谦等又经常来往,聚谈交流,书信切磋研讨学问,因而促进了潮汕士子掀起学习心学的热潮,使阳明心学得以迅速传播。自明清以来,潮汕学风鼎盛,人才辈出,是有薛侃的一份功劳的。
    嘉靖十五年以后,薛侃还曾远游江浙,与罗洪先在青原书院会晤讲学;后又回归罗浮山(今广东增城东),讲学于永福寺;还到过东莞、惠州潜心讲学。对此,《海阳县志·列传五·明一》也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侃“丙申远游江浙,会罗洪先于青原书院,乃归罗浮讲学于永福寺,益力学,从游者百余人……东莞学者迎居玉壶洞,一载过惠,在惠前后四年。”他不遗余力地传播阳明心学,更使其声名远播,并将潮汕乃至岭南的儒学推上一个历史高峰,促使王氏学盛行于岭南一带。这也是因有薛侃潜心钻研、致力传播阳明心学才使之然的。于是《明史·列传第九十五》、《潮州府志》卷二十八《人物·名臣》和《海阳县志》卷三十六《列传五·明一》均记下浓墨重彩一笔:“自是王氏学盛行于岭南。”

你是本文的第770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11、7
作 者: 林树源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