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时光倒流5年的话,华振中这个名字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我不认识这位国民党爱国将领,更不知道他与潮汕有一段割舍不了的渊源。直至近年开始寻访抗战老兵,研究潮汕抗战史,不断接触到这个名字,知道汕头沦陷时,这位第十二集团军直属独九旅旅长兼潮汕警备司令如何率领军民奋起抗击日寇,并许下“不收复失地,不离开潮汕”的誓愿,不由得对其肃然起敬。本次汕头市政协文史委前往韶关调研,探访华振中故里也就成为我随行的源动力。 汽车在通往始兴县隘子镇的山路上盘旋,十弯八曲,兜兜转转,山道陡且险,连续不断的急转弯让人有些发晕。一百年前,这里一定还不是铺着柏油的一级公路,十多岁的华振中,该有怎样的毅力才能走出这绵延不绝的山间小路去报读军校?世人爱说“乱世出英雄”,其实英雄都出自这些不甘沉沦且胸怀大志者。在那个社会动荡变革不断,国势衰微、军阀割据、外强觊觎的时代,个体于大局面前何等渺小,甚至连自己的生命和未来都无从驾驭,若没有坚定的信念与过人的胆识,华振中会像他的众乡亲那样呆在乡里终老一生。 故屋残破不堪家乡唯留一侄儿 生于清光绪18年(1892年)的华振中是韶关市始兴县隘子镇井下村围墩里人。我们到达这里时,始兴县政协一帮人早已在此等候。县政协副主席廖晋雄像见到多年老友一样哗啦啦说个不停。他用一句半咸不淡的潮汕话讲“我也是潮汕人”,称父辈抗战时期从潮汕迁徙来韶关,所以当接触到有关华振中的史料,了解到他在潮汕英勇抗日的事迹后,自己成为了华的拥趸,着手调查、撰写他的传记已有数年,目前尚未完稿。 廖晋雄带我们敲开了华振中侄儿华任仁的家门。他是目前留在村里的华家唯一直系亲属。70多岁的老人得知我们是为其大伯父华振中而来,高兴得连连握手问好,并领着大家上楼,迫不及待摘下墙上的照片镜框,小心翼翼拿出华振中与亲人的合影,告诉我们:“这是家里仅存大伯的照片,还是多年前表哥从外地寄来的。”照片已经发黄发蒙,背面的字迹也模糊不清,仔细辨得这么一行字:“此照片系四兄邮回,原拍于五十多年前。现重拍于香港,想念先人及于(余)等手足情谊。故寄回。以作留念。仁。九一年中秋日。”照此推算,该是摄于抗战时期的旧照,照片中已届中年的华振中英姿勃发正气凛人,没穿军装的他仍显一副职业军人的威严。 华任仁介绍,大伯一家出走后再没回来过,因为华振中父亲当年的墓地在大跃进时期被挖掉了,骨骸不知去向。而故屋也被几经占用,待到归还时也已残破不堪。我们要求他带路,去看看华振中故居。 爬上一段小坡路,映入眼帘的,满是颓败破落的景象。门道里,屋顶坍塌、梁柱歪倒,经年不用的废弃杂物满地狼藉,雨水顺着残破的屋檐往下滴落,到处弥漫着潮湿发霉的气味。门道外,诸多杉木斜顶着几欲倒塌的断垣残壁,荒草凄凄处几株芭蕉树顽强地生长着。唯有屋后一排保存尚好的工房,以及完工于清末的屋前大型浮雕照壁,告诉我们这儿曾经是辉煌一时的大户人家。 少时目睹家庭受欺凌发奋自强 华任仁指着屋后一间工房说,大伯华振中当年就在这里出生。他又指着另一间工房说,华家房子被占用后,自己一直住在这里,直至前几年危旧得确实难再住了,才撤出去。 华振中在他的《自述》中说过“我家是个半耕半读的小康之家,自我上第十代之桂芳公起,历代未曾中落过。”多年研究华振中的廖晋雄印证了这一说法,据他介绍,华家到了华振中的父亲华玉镜这一代,仍很殷实。只是在农村,殷实之家也会受到强房的欺凌。华振中年幼时,常从祖母的讲述中得知家里“因为人丁少,曾备受强房的欺凌,以致有家而不得归,房屋田地曾被人强占两年之久。”他自己也“亲眼看过两次被人打进家来勒诈”,由此从小种下了“自爱自立,嫉恶如仇的根性”。 华玉镜对儿子华振中的要求非常严格,使之“在家乡时绝对不敢看人赌博,绝对不敢对长辈讲一句谎话”。而他的庭训中有5点给儿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忠孝传家;忠厚传家;桃园结义;立志成名,不要求利”以及华振中从军校毕业后受其再三叮嘱的“只望吾儿良心上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做良好的军人便是我的好儿子。” 擅军事能打仗政治上却不敏感 少时的经历、父亲的训诲、军校的教育造就了华振中刚直不阿,同情弱者,尊重他人,感恩图报的秉性。走出隘子镇的他一直对家乡感恩回报,如1941年出资兴建俊士学校(现井下小学);开挖井下温泉方便乡亲们取水;联手张发奎(国民党著名高级将领)铲除乡霸官惕轩等等。但他的秉性在其人生各个时期,特别是面临纷繁复杂的政治及军事挑战时刻,也决定了长于谋略、擅军事能打仗的他在政治上不敏感,一生总是处于“站错队”、仕途坎坷的多舛命运。 1910年,18岁的华振中成为隘子镇张、官、华三大姓中第一个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堂的子弟,由此开始了他的职业军人生涯。3年后考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第二期,1917年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与他同期的同学中,上官云相、顾祝同、薛岳、余汉谋、李汉魂、黄琪翔、邓演达等后来都成为国民党著名将领。 保定军校毕业后,华振中在北洋军中呆过短暂一段时间,后回广东,在粤军第一师任少校营副,再任学生兵少校营长。1922年6月,孙中山挥师北伐驻扎广州期间,陈炯明公然叛变,围攻广州总统府,并指使部下翁式亮和杨坤如两团先期占领韶关,以阻止回师靖难的北伐军进军广州。在这严峻关头,被孙中山视为亲信的华振中正指挥数百人坚守韶关,或许出于哥们义气、爱护部属,或许对陈炯明抱有同情,他竟鼓动部分官兵开城门,让翁、杨两团兵不血刃占领了韶关。华振中这一关键时刻站错队的行为,对他后来的仕途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他对此也非常后悔,在回忆录中写道:“良心虽出自爱国家、爱部属,而事实是做了反革命!这是我良心上最大的憾事。”这一事件也导致他眼见昔日同乡下级如张发奎、薛岳等位列上将叱咤军界威震敌寇,而自己至终只能以中将军衔了断戎马生涯。 爱国家爱民族抗日寇屡建战功 陈炯明事变后,犯了政治路线错误的华振中痛下决心加入中国国民党,并辗转回到原粤军第一师一部扩编成的第11军。后第11军几经缩编、改编,华调任其属下第61师第七旅旅长,1931年率该旅随19路军调往江西。“九·一八”事变发生,19路军开赴京沪铁路沿线警卫,华振中则调任京沪卫戍司令部高级参谋,淞沪抗战前夕负责主持制定对日作战计划。“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因战争形势复杂,上海各报及其他中外报刊所载消息和评论很不一致。身兼“19路军义勇军”总指挥的高级参谋华振中除要协助蒋光鼐、蔡廷锴指挥协调作战外,更与司令部参谋朱伯康一起编写战报,担负19路军新闻发言人角色。战后,为给历史留下19路军顶住各种政治压力抗击日军侵略的真实史料,他接受蒋、蔡的命令,与朱伯康一起编写了40余万言的《十九路军抗日血战史料》,它成为后人研究淞沪抗战和19路军的重要文献。 全面抗战爆发后,华振中又先后参与“八·一三”淞沪战役、南京保卫战及庐山阻击战等重大战役。在1938年庐山阻击战时,已调任160师中将师长的他率全师官兵扼守庐山侧翼金轮峰等数座山头上,顶住日军飞机大炮的轰炸,连连击退疯狂猛攻之敌。此役160师以伤亡74人的代价,打死日军400余名,包括日酋大队长川上少佐等数十名军官,俘敌军官1名士兵12名,缴获一批武器,大获全胜。 乡里人都知道他非常热爱潮汕 廖晋雄说,“隘子镇许多乡亲都知道华将军在潮汕主持过抗击日寇战事,他非常热爱潮汕,在那里留下了好名声。以前跟随华将军到潮汕的老兵在世时,常讲述将军的一些轶事佳闻。”华任仁也拿出了当年华振中撰写的标明“供独九旅官兵专用”的《现代军人》和《全民抗倭战争刚要》等著述。其在自序中这样写着:“我一生最恨的是倭寇,我于本年(1939年)三月当潮汕万分紧张中,奉任独九旅旅长兼潮汕警备司令之命,在自己虽明知兵凶战危,军事没有侥幸;但为了爱国心和恨敌心的驱使,我不得不为国家民族的危厄,而实行挺身冒险……我绝不因为六月间的失败(指汕头、潮州沦陷前后华指挥独九旅及保安团抗击日寇,最终仍没能挽回沦陷之局势)而灰心,我初到潮汕的时候,决心以‘保卫大潮汕,要同时建设新潮汕’且务使独九旅依照建军原则,练成为能抗倭守土的现代军队为己责,直至现在,我还是照着这个决心在不断努力,而期有以补过与雪耻。” 1939年2月,接防潮汕的华振中迅速制定爱兵爱民、亲兵亲民、教兵教民的方略,加紧训练部队,并亲作《独九旅旅歌》鼓舞士气,动员兵民共同抗日(此前采访当年独九旅老兵及该旅战工训练班成员皆有述及)。汕头沦陷前两天,华下令拆毁潮汕铁路破坏沿路桥梁和马围机场,阻碍日军推进。6月21日,日寇进犯汕头时,守军与之激战于街巷,后日军舰在飞机掩护下驶进汕头港,独九旅被迫撤出汕头。6月25日,日军主力2000余人沿铁路沿线和护堤公路进犯潮州,独九旅与保安第5团等部在华美、金石、乌洋、浮洋一带猛烈抵抗。庵埠到潮州仅30余里,但日军耗费整整2天才得逞。7月,华振中率官兵反攻潮州,一度占领市区大部,4天后因日援军赶到,恐腹背受敌而撤。华振中深为痛惜,认为“这是我此生的奇耻大辱,终身不会忘记”,并立誓“不收复失地,不离潮汕”。1940年9月,独九旅调防离开潮汕,华振中愤然辞职。 我在颓败的华振中故居前肃立,静默良久。初夏潮湿的南风轻轻拂来,也拂抚着这行将坍塌的百年老屋,遥想这位当年以抗倭为人生“无可推脱之己任”的民族英雄,最终客死马来西亚(1979年逝世),今日倘魂归故里,该作何感喟?
|
你是本文的第738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4、5、21 作 者: 林琳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