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物 陈来福 1923年出生,饶平大埕人。1944年加入国民革命军70军80师通信连任通信兵。后前往福建参与战斗。1945年6月随部队调防江西。抗战胜利后随部队辗转杭州、南京。后由南京返回家乡饶平务农。 前言 潮州饶平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与福建省毗邻。抗战时期,战火纷飞,老百姓为了躲避战乱,谋得生路,很多人都逃往毗邻的福建。今年91岁高龄的陈来福也是其中之一。他当年独自一人前往福建,就为了谋得一条生路。那时候,战乱不断,人们今天刚寻得谋生之路,也许明天就被战火摧毁了。于是,陈老伯和许多人一样,选择了一种最直接最稳妥的方式:卖新兵。 近日,记者趁着大雨间歇的空隙,驱车前往饶平大埕。在陈伯侄子的带领下,来到了大埕上东村陈伯的家中。陈伯的家是一间简陋的潮汕民居,阴暗的屋子里摆放着一张简陋的床和一副简易的潮汕工夫茶具。得知我们要来,陈伯早早就烧开了水,等着冲茶给我们喝。对于过往抗战的经历,陈伯记忆深刻,只是由于不识字,对于部队长官的名字、前方战斗的情况,他表述得不是很清楚。只是频频说道,“我这条命是战场上死不了,捡回来的。” 口述 “为生存去诏安卖新兵” 我的家在饶平大埕上东村,家里条件普通,但温饱尚没问题。可是到了战争年代,一切就不一样了。要说卖新兵,我有三次卖新兵的经历。那时候部队需要人,时常都有征兵。我19岁那年的冬至日,便头一回遇上了征兵。虽说是征兵,不想去的方法很多,比如上缴一定量的粮食就可以不去,或者雇别人替你去。19岁那次征兵,我雇了一个饶平人替我去。第二年,部队再次征兵,我又雇了另一个人顶替我。就这样躲过了两次征兵。 虽然留在了家里,可是生活一年比一年艰苦。为了谋生,21岁那年,我独自一人离开家乡,和同乡几个人一同前往福建诏安。本意是想找点小生意做,养活自己之余还能寄点钱回家。家中除了父母,还有四个弟妹,作为大哥的我,责无旁贷需要帮忙赚钱。可是却找不到门路。最后,只得选择卖新兵。我记得那时卖新兵价钱很低,还不到1600关金券。但至少能赚点钱寄回家,到了部队里,至少三餐是不用愁的。 进入部队后,我被编入70军80师一个通讯连当通讯员。我们的军长叫陈孔达,师长名字是李良荣。我们通讯连当时负责的是无线电报还有电话的接收。 “通讯连也得驻扎前线” 通讯连虽然负责的是通讯事项,可是打仗的时候,我们也是需要上前线的。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战斗,就是1944年底的那场持久战。那场战打了得有三四个月,最后我们胜利了,每个人还分得了4两猪肉。 我记得是1944年12月底,部队接到命令,前往福州参与作战。 部队往前线作战,我们通讯连也得跟着去,因为通讯工具都在我们这里,前方军情要向后方汇报、后方指挥命令的传达,都得通过我们的电话和无线电报。因此,我们也需要上前线。那时候我已经是班长。我们班总共3个人,负责电话的接收。我们3人跟着部队徒步前进,还得背着电话机、电线,以及一些工具。这些东西很沉,一捆电线有4里路那么长,背久了走不快。于是我们轮流着背,三、四里路轮换一次。 到了前线扎营时,就问团长哪里适合我们搭通讯点,确定好位置后,首先在位置上挖一个战壕,我们得躲在战壕里,才能避免战斗中通讯工具被破坏。要知道,通讯工具是唯一连接前线和后方的途径,要是被破坏了,军情无法及时传递,随时可能影响战事。 “子弹从头顶飞过也毋需慌张” 那是一场激烈的持久战。三、四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都随部队驻扎在前线。因为是通讯兵,只有我们班长有配一把三八式枪,其他人都没有,主要是为了让我们能自保和保护通讯工具。但是,子弹、炮火都是不长眼的,有时正替长官转接着电话,炮弹就从上方“嗖嗖”地划过,可我们都已习惯,能镇定应对。若是惊觉炮弹在四周落下时,就得及时卧倒。 很多时候,团长他们也会替我们选择比较安全的地方。若是这边战况比较危险了,就会让我们及时转移到另一个地点。转移、搭线、接通信号,发现危险时再转移、搭线、接通信号成了那几个月里战斗的全部。 “攻入福州城活捉战败日军” 当时我们整个师部只有3门过山炮,武器少得可怜,火力不如日军。可是,我们还是坚持最后取得了胜利。到1945年4月,我们成功攻入了福州城。日军战败后准备从福州城坐船撤退。在撤退的时候,有18个日军因为来不及上船,被我们围住了。可是他们不肯投降,仍要负隅顽抗。打到最后没有子弹了,就在枪口插上刺刀,继续抵抗。最后,5个日军被我们击毙,而我们也牺牲了7个战友。剩下的13个日军被我们押送到师部,再由师部交由军部处理。 这场战斗过后,部队经过休整,到6、7月的时候又再次前往江西作战。当时88军准备从湖南到江西。可是在半路被日军拦截了,于是我们便按命令前往支援。 一个多月后,8月15日,日军便宣布投降了。福州那场战斗成了我参与过最长也最激烈的战斗。 后记 抗战胜利后,陈来福所在的部队从江西前往杭州,在那里休整了4个月。陈伯说,那4个月里,他们得到了百姓的热情欢迎。每天都有人拿鸡和鸡蛋去慰问他们。4个月后部队又前往山东、南京。在南京时,陈来福遇到了同乡人陈良惠,他当时在国防部工作。在他的帮助下,陈来福拿到了一纸证明书,从南京搭了3天3夜的船返回家乡饶平,以务农为生。 史料 国民革命军70军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队进行统一整编时,以第28军第19师为骨干扩编组成第70军,隶属第10集团军,李觉任军长。此时,该军仅辖第19师,李觉兼任师长。该军组成后,先后参加了浙江镇海抗击日军登陆作战和淞沪会战。1941年1月,第49军预备第9师拨归该军建制。同年3月,该军调至赣北参加了上高会战。8月,该军隶属第3战区时,李觉升任第25集团军副总司令,陈孔达任军长,段衍、张言传任副军长。1942年5月,该军参加浙赣会战后,调至福州南平、浦城等地担任防守任务。1945年春,国民党军调整编制时,将该军独立第33旅改隶第3战区突击第2纵队(游击部队)。此时,该军下辖第80师、第107师和预备第9师。同年5月,该军参加了南战场闽浙追击作战。 链接 陈孔达 陈孔达,1897年生,浙江省嵊县人,保定军校步科八期毕业。与蒋介石、陈仪是浙江小同乡。北伐时期担任蒋介石大本营参谋。抗战期间曾率部参加“八·一三”淞沪之役,后任职中央训练团办公厅主任。1941年,调国军驻福建第七十军军长,官拜中将。抗战胜利,奉命率七十军赴台接收。国共内战爆发后,陈孔达被调往大陆,后随国民党当局撤退台湾,于1959年退役。1990年9月24日,逝于自宅,享寿94岁。 寻人 为抢救即将逝去的民间记忆,普及抗日战争知识,重温历史,勿忘国耻,唤起读者的爱国情操。我们致力搜寻与抗战有关的人与事,并加以报道。
|
你是本文的第734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4、5、17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