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位出国多年的老同学返汕特约我逛一逛人民广场,他那寻梦的眼睛露出惆怅的神情,感叹改造后的人民广场虽时代感强、现代气息浓、城市格调高,但与他记忆深处的人民广场绝然不同,徜徉一会就离开,我却思绪连绵。 1999年人民广场进行改造,原来的广场面积、范围与现在的大致相当。小时候曾听父母说,广场建成之前是一片海滩,市政府后门就是大海。1956年开始建设人民广场,许多市民参加了运沙载土的义务劳动。 上世纪70年代,我家离广场很近,人民广场就成我们小孩活动的地方。整个广场东西是两个长方形对称的大花圃,各种花木错落有致,既有参天大树,如榕树、木棉树,也有低矮的芭蕉树、茉莉花……即使夏天中午也能遮阳蔽暑。广场中间是一大片沙土空旷地,安装有几个没有球网的足球门,北面朝南有一个水泥结构的露天主席台,大概有2米多高,需要登若干级台阶才能上去。在那个特定时期,几乎所有单位、学校都建造有主席台,模式也是一模一样,但人民广场的主席台可能是当时汕头地区最大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台后面还有一些房间,下面是规模较大的地下室。台的两侧竖立着两块巨幅大型对称四面体的毛主席语录碑,呈长方形,碑的外体抹有瓷砖,边框是金黄色水磨粗石,碑至少10米高,长约20米,碑基有2米高,如果碰到下雨我们能躲到碑基避雨。 我上初中时,七中校园很小,有时体育课只能到人民广场训练。白天人民广场总是人来人往,聚集了许多喜欢锻炼玩耍的年轻人和学生。如果说,广场的白天属于小孩和学生,那么早晨则属于中老年人,晚上属于情侣。早上,有许多中老年人在此晨练,打太极拳、打球、做操、跑步,洋溢着城市的活力。晚上,广场花圃及周边的树林花木被恋人占领,成为恋人的世界,懂事的小孩都会流连在花圃之外,尽可能不干扰恋人谈情说爱。我特别喜欢夏夜的人民广场,那夜来香、茉莉花味及其他不知名树木散发出的植物香味,沁人心脾。海滨路未建成之前是一条海堤,在海堤观海听涛看星星,惠风吹拂,十分惬意,让人心旷神怡。 中间沙土操场和主席台是当时全市的政治活动中心。我N次拿着小板凳被学校安排来这里参加各种集会,既有欢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应征入伍新战士的欢送会,又有各种宣誓大会和庆功大会。印象最深的是1976年9月18日,我读小学五年级时到人民广场参加毛主席逝世追悼会,场面庄严肃穆,至今难忘。不久,我们又持着鲜花、标语,唱着颂歌,来到人民广场参加粉碎“四人帮”群众游行队伍。但人民广场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型批斗会特别多,每逢有大节日之前,总会宣判一批犯人,警备特别森严。我最后一次参加是1983年1月17日,在汕头市人民广场举行审判大会,王仲被依法判处死刑,押赴刑场枪决。以后人民广场全市性大规模集会越来越少。 对于人民广场,能勾起记忆的东西很多,有甜蜜,也有苦涩。失去的本该伤感,但社会总在发展,值得记忆的东西,不一定值得留恋,新的人民广场为新的生活呈现新的内容。
|
你是本文的第622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4、7、24 作 者: 姚庆辉/文 王瑞忠/摄
|
|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