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动人诗篇留潮汕 最新 图1张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老舍有文学语言大师的称号。其中包括三万多字的小说,42部戏剧,约300首旧体诗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茶馆》等。
    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我国人民艺术家、著名作家老舍先生,1962年春天,与著名剧作家田汉、阳翰笙、张庚等南来潮汕,一路旖旎风光,风土人情,欣欣向荣的景象,以及独具魅力的潮剧都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和良好的印象,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饶的生活素材与灵感。此行,他们都留下了十分动人的诗篇。
    老舍潮剧诗有几首  
    不说其他人,只说老舍先生,他此次的潮汕行,究竟创作了几首诗歌?我们如今仍然不时提起的,是他赠予广东潮剧院的两首七绝:其一曰:莫夸骑鹤下扬州,渴慕潮汕几十秋。得句驰书傲子女,春宵听曲在汕头。这一首写他游潮汕夙愿得酬的欣然,还有对潮汕喜欢的心情,欣赏潮剧时陶醉的愉悦心境。可谓通篇都围绕一个喜字来展开。其二曰:姚黄魏紫费评章,潮剧春花色色香。听得汕头一夕曲,青山碧海莫相忘。这是专为潮剧而写的,这南国奇葩,独特的美令他沉醉,这里有新鲜的艺术冲击,有眼花缭乱的忙不迭的欣赏,有都觉得好的美丽印象,与心心相印的难忘。或者,其间不无客气之处,却也多少可见出老舍先生对潮剧的钟情与入迷。
    这一路走来,可以看出他们的心境是放松与快乐的,处处生机,处处崭新的景象,又怎不令他们倍感欣然?一路上,他们不但饱览南国美丽而生动的风光,更观赏了不少潮汕各地潮剧团精彩的表演。在普宁他有诗咏在“流沙观潮剧”的情景,诗曰:春宵鼓板动流沙,绝唱倾城放百花。古调新声春永在,岭南儿女尽名家;又有一首是赠澄海某潮剧团的,诗曰:鲜花翠柏喜同堂,澄海春风百卉香。一曲宋元遗韵在,冠山韩水此情长。如此一而再地咏赋潮剧,这可以说是较少见的,由此可证,一者老舍先生等几位艺术家,此行仿佛是专为考察潮剧艺术而来的;二者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潮汕地区潮剧艺术之欣欣向荣,也历历如见;三者潮剧的精彩表演倾倒了老舍等艺术家,他们是由衷地赞赏。这可以说是潮剧由草台班向艺术的殿堂转化的一个划时代的时期,很值得治潮剧史者的注意。
    这几首写潮剧的诗,有几个意象,老舍先生不惜一而再地重现:其一是春宵,这是良辰;其一是鲜花,不但符合春天的节令,也是潮剧蓬勃与灵秀生动的表演给老舍深刻的艺术体会——或者潮剧因此也有了“南国鲜花”的美誉。其一是古调新声,潮剧来于南戏,溯源古老,声腔、表演都让人有宋元遗韵的感觉,而这古调却也不是泥古不变的,随时代的变化,它吸收了民间朝气蓬勃的元素,融合时代的精神,所以它充满了创造性的活力。
    不该遗漏的一首诗  
    但老舍先生的潮汕行,就只写下以上的诗吗?或者大多数人都会如此认为,我所见过的也多只是这几首而已。其实,却是不然的。近日我读黄苗子的书《世说新篇》,其中的“老舍的诗”一文中就又收有一首,曰“经过汕头赠梅阡”:
    橘柚花香迎客舟,一帆春雨渡汕头。
    海门四望千峰涌,港口雄开万里流。
    弦管倾城唐宋曲,嵌雕绝技鬼神愁。
    红棉白鸟诗情在,况有潮声微似秋。
    此诗让我们眼界大开,无疑的与以上的几首绝句比,意境及内涵都更为阔远。这是一首写潮汕的好诗,包罗的内容更丰富,写出了潮汕的海光山色,花果飘香,港口、海门莲花峰的宏大气象,以及嵌瓷木雕的精美绝伦和潮剧的悠悠古韵,尤其这一句“红棉白鸟诗情在”,多么富于情趣,有情有景,有趣味有诗情,不但景色如绘,可见他小说家的敏感与白描功夫,而且诗情画意交织,是诗更是一幅生动的画卷。
    我们不知道,如此之好诗,在潮汕却为何鲜见人提起,这是什么缘由?于此诗老舍先生该是满意的,他写来赠予梅阡,即可证明。梅阡(1916-2002),不是潮汕人,乃天津人,生前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北京人艺导演,曾改编执导过老舍的名作《骆驼祥子》。老舍这人敦守古礼,很会广交朋友,不少人都深深地感受到他的挚诚。每年花开时节,他都会邀请朋友到家赏花饮酒。或者因为改编执导过他的作品,故与梅阡有深厚的友谊,却也是正常的。所以,老舍先生才把这首写汕头的得意之作写赠给他。
    老舍生于老北京,满族人。父亲是北京城的一个守门兵卒,死于清末八国联军入侵之役,在老舍先生的《正红旗下》里有生动的描写。老舍后来虽也留过洋,回国后也到大学当教授,成了作家,但心中始终有一种平民思想,热爱民间文艺,乐与艺人交友,他还写过曲艺呢。这一艺术取向,也使他热爱京剧等传统戏曲。因此,他对潮剧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热爱,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而他对潮汕恐怕也不是完全陌生的,或恰如上诗所说的“渴慕潮汕几十秋”,这可能是写实。于是,这回终于得偿所愿,当然其快何如了。何况,又刚从萧瑟满目的北方来,这“橘柚花香”,风物都令人耳目一新的南国海滨城市,又如何不令他感觉处处生动,处处新鲜?并由衷地欣喜。我们常说,言为心声。这首诗就可以说,正是心声之作。
    老舍先生海内海外走过的地方不少,什么奇妙的风光没有见过?却如此喜爱和欣赏潮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缘分,但愿我们不要忘记这位老朋友。

你是本文的第483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4、1、15
作 者: 林伟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