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汕头埠的一宗疑案 最新 图1张
    民国时期的汕头埠,是中国一座重要的港口城市,是各式人等谋生求发展发达的一个平台。纷纷扰扰的众生在这里奋力搏击,演绎了多少故事。有些故事的人物、情节冲越了伦理道德法律,为时人所不齿所不容,成为奇谈奇案。整理这些旧事或可为地方文史提供一些待考资料,也可起到劝世、警世的作用。
    两年前,我曾写过有关汕头大同游戏场趣闻的文章,其中说到鸦片杀人的一桩怪事,那桩事可能偶发,这里说的则可能是故意杀人案——
    孙商人的家事
    话说辛亥革命前后,乾泰厝内住着一个孙姓商人。孙商人在五福街开着几家铺面,经营粮油糖豆,南北干鲜果,积攒了一些钱在潮阳老家置田造屋,由结发妻萧氏把持家政。在汕头乾泰厝内另置外室,娶小老婆周氏。萧氏育有二女一男,两女均已出嫁。儿子孙东年方十二的时候,萧氏忽然一病不起撒手西归。孙商人把孙东接到汕头读书,与周氏等共同生活。
    周氏育有一男,叫孙南,已9岁,颇受孙商人疼爱。而孙东自小不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初来乍到,未免生份。周氏心胸狭窄,视非己出的孙东为肉中刺、眼中钉,常常对其施以暴力,餐饮也不给足,并且不断在孙商人枕头边诉说这个前人子的是是非非。孙商人渐渐地对这个长子生出厌恶之感,有时心烦了,竟也施以拳头。孙东几次被打跑了,是店里好心的伙计把他找回来。孙东最后一次被伙计找回来,孙商人往死里打他,孙东跪下求饶,保证不再逃跑,服从管教。从此,孙东任由父亲、庶母打打骂骂,从不敢还嘴抵抗,低眉顺眼,放学回家就脚勤手快地帮家务。转眼到了16岁,他父亲就叫他辍学到店铺里帮忙,当成一个普通伙计使唤。又过了二年,孙东18岁了,父亲就指令他回潮阳老家务农。原来孙商人一直偏爱次子孙南而厌孙东,准备把孙东赶到乡下,拨出几亩薄田叫他自立门户,余下大部分家产,全交给孙南。
    对父亲的指令,孙东唯唯诺诺,打点包袱就要走,却不料被周氏紧紧拉住不放。周氏求告孙商人:“把阿东留下吧。阿南还小,家里的好多事,非阿东来干不可。现在的阿东,已不是几年前朽木不可雕的乡下奴仔了,他很懂事,又勤快。”孙商人万万没有料到周氏会为孙东说话,毕竟是亲生骨肉,潜意识也有几分怜意,听了周氏的话,自然也有些欢喜,于是收回成命。自此更是对阿东另眼相待,提拔他为主管进货的“落河”。
    周氏母子吸毒身亡
    孙家人似乎彼此相安无事,和和睦睦过了二三年。忽一日,孙商人回到家,惊骇地发现周氏和孙南双双死在家中炕床上,手中都握着一管鸦片烟枪。孙商人最痛恨鸦片,见此景象,悲哀之余大骂周氏和孙南“可恶”、“丢人”。
    警察局叫来法医验尸。尸检结果是:“吸鸦片过量致死。”孙商人请来殡仪人员草草收尸了事。周氏年未及半百,不上寿之人,孙南更是在夭折之列,何况他们是吸毒,干见不得人的事而死,万不可张扬。让孙商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一、他最恨人吸鸦片,而家中居然藏着烟枪,老婆、孩子瞒着他吸毒,他竟一点都不知。二、他对家庭经济监控极严极紧,很少给老婆、孩子“活水”钱,而他们不菲的毒资从何而来呢?三、吸鸦片的人不少,有些人抽得变形变骸,还不致死,而他老婆和次子从表象上还看不出是“鸦片鬼”,怎么就这么容易“鸦片过量”死了呢?
    周氏的几个兄弟也不认同周氏“鸦片过量”致死的说法,坚持“不明死”的说法。按照潮汕旧俗,妇女在夫家“不明死”,娘家的人可来夫家闹事,索取巨额赔偿。他们来找孙商人算账,砸了孙家的几处铺面,向孙商人索要一大批赔款。孙商人有防备,早把贵重物资和现钞转移走。孙商人坚持警察局给的“鸦片过量”的说法,把周氏兄弟告上官厅。周氏兄弟也不是省油的灯,要警察局举出“鸦片过量”致死的其它案例。警察局当然举不出,而周氏兄弟也无法举证周氏非鸦片过量死亡。这官司打了几年,一直“胶着”,成为悬案。双方耗了不少钱财。
    萧舅父不打自招
    如果不是“自家盐钵生虫”,这件案或许会成为“千古疑案”。
    话说那天中午,汕头福合埕裕记菜馆,一个半老头喝了几杯,脸上泛红,破口大骂对酌的那个年青人:“你这忘恩负义的家伙,要不是我帮你出主意,你能有今天?还不知你后母婆继续怎样收拾你呢!”年青人低声争辩了几句,半老头越发激动起来,年青人不敢再顶撞,陪半老头再饮二盅,起身对半老头作揖说:“舅,对不起了!铺内有事,我得赶回,您慢慢饮,账我会了。还想吃什么,您就叫,欠账由我回头来还。”匆匆走了,撇下半老头独斟独酌。
    俗话说得对,路边说话,草中有人。陪半老头饮酒的年青人是孙东,而孙东的邻桌一班人,其中有一个是周氏的内侄,他认识孙东,孙东却不认识他。这周内侄知道姑母死得跷蹊之事。听见那半老头教训孙东的一席话,心中觉得有异,待孙东一走,周内侄移位来与半老头搭讪,先问老叔何方人氏,再道今天天气哈哈哈,专拣些半老头喜欢的话说,还叫来一瓶竹叶青,不断给他斟上。这半老头贪杯,也喜欢听奉承话,这素昧平生的青年人的作派正投其缘,竟有相见恨晚之感,交谈甚欢。再几杯黄汤下肚,已是亢奋不能自已。周内侄试探着问:“刚才那青年人是谁呢?怎么能撇下您跑了呢?”半老头忿忿地说:“那是我外甥,忘恩负义的家伙!”被酒精麻醉了神经的这个半老头,话匣子一打开,竟再也收不住,如竹筒倒豆般哗啦啦把什么都说给周内侄听。
    半老头是孙东亲舅父,姓萧。是他出主意帮助孙东杀死周氏母子的。那年,孙东离家出走,跑去找他出主意,萧舅父告诉孙东:“有仇不报非君子,有恩不报是小人。”他以“卧薪尝胆”的故事教育启发孙东通过隐忍而达到实施报仇的目的。孙东听了他的话,回到父亲身边,忍辱负重。周氏被邻居教唆,背地里抽上鸦片。而孙商人最恨抽鸦片恶习,且对家庭经济管理十分严条,周氏无机可乘,毒资无着落,很是痛苦。孙东向萧舅父通报了这个情况。萧舅父认准了这个机会,怂恿孙东背着孙商人变卖了萧氏遗下来的金银首饰细软,用以贿赂周氏供给其毒资。周氏由此对孙东的态度来了180度的转变,所以在孙商人要遣送孙东回乡下时,出面保住。孙南渐渐大了,萧舅父又指使孙东教唆他学坏,迷上鸦片,毒资全由孙东背地里供给。终于,周氏和孙南母子俩发展到不用互相遮盖,一起躺下抱烟枪的境地。于是,孙东瞄准机会,在周氏和孙南的鸦片烟枪里,各藏进了几个木虱(臭虫),鸦片混进臭虫,就会变成毒药,让人致命。这是萧舅父从他人学来的一个“秘方”。萧舅父自认帮助外甥除掉仇人,夺得家产,功莫大焉,不时来向孙东要几个零花钱,但孙东出手越来越吝啬,萧舅父认为这是过河拆桥的行为,很是气愤。
    真相大白。周内侄阴使同伴到警察局报案,带来几名警察把萧舅父拘捕。周内侄举报孙东是同案犯,要求警方立即将其抓起来。警方采信周内侄的主张,派出几十名警员兵分几路捉拿孙东。但孙东却忽然从人间蒸发,自此不知所终。
    酒醒后的萧舅父,装聋作哑,矢口不承认在菜馆说过的那番话,反咬一口,说是周内侄诬陷。主要犯罪嫌疑人孙东未到案,其他更无任何证据坐实萧舅父有罪。有人主张,让萧舅父吸食有臭虫的鸦片以辨真伪,更多的人反对,说是不符合执法程序,且有丧失人道之嫌,时在民国之初,军阀混战,执政者不断更迭,此案拖延日久,最后竟无结局。民间茶余酒后的议论是:1.老奸巨滑、心机重重的萧舅父,何以就被几杯黄汤灌得什么东西都吐出来?有人解答:周内侄会催眠术。2.孙东为何适时跑了呢?答案有二,其一:孙东认为舅父贪婪且有醉后失言的毛病,预知要出事,溜之大吉。其二:菜馆某伙计与孙东要好,当警察来菜馆抓萧舅父时,某伙计在第一时间告知了孙东。孙东知东窗事发,走为上计。
    这案情对社会的影响
    鸦片掺臭虫会毒死人?可能后来还是无人去验证,但汕头埠的鸦片吸食者,都宁信其是真实的,每个人的鸦片烟枪都配备了一条长长的“亚铅”线,用以清通烟管,防止烟枪钻进臭虫(汕头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是臭虫多发地区)。尽管瘾很大,吸食前还是得耐着性子用“亚铅线”(铁线)把枪捅了一遍,以防周氏母子悲剧重演。一般市民则多在家庭的伦理道德的层面上来议论此事。
    这故事我于50多年前听居住乾泰厝内的亲戚孙医生讲述,30多年前我的音乐老师,家住乾泰厝内的徐伟俊先生也跟我提起过。

你是本文的第336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日报”2014、1、5
作 者: 鄞镇凯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