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福,任汕头市长关注民生 最新 图1张

    张永福在民国时期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这位籍贯广东饶平樟溪镇锡坑村的“国之名士”,生逢中华民族命运出现大转折之际,在他一生所经历的两次重大历史事件中,分别作出了完全相反的抉择。昔年积极投身辛亥革命,倾其所有支持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卓著功勋,成为民国元老级人物。抗战时期却依附汪伪政权,沦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汉奸”。其身上“一为功之极,一为过之极”的政治标签,使他成为了一个悲剧性历史人物。在从来就缺乏宽容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他的评判一度为“过大于功”,诸多史料上即使谈及海外华侨支持孙中山革命,对他的辉煌业绩都没有详尽叙述,没有还原他的真正历史地位,而对当今的潮汕人来说,鲜少有人知道这位饶平籍“老乡”曾当过汕头市市政厅长(市长),且于任职期间为家乡父老做过几件好事实事。
    将华英中学收归公办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随着新加坡华侨在国民革命中地位的下降,作为新加坡华侨社会的头面人物,张永福的影响力也大不如前。此前,因他将主要精力投入于政治活动上,使其橡胶业生意也经营不善,几近破产。1925年,国民党在新加坡又遭受压制,其活动成为非法,于是张永福萌发了回国的念头。
    回国后,张凭借与原来的革命党人、当时已成为民国高官的上层人物的广泛联系,以及本人的威望,很快走上了仕途。他先担任中央银行汕头分行行长、广东中央银行副经理。同时担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咨议。1926年11月16日至1927年4月21日,张永福当了一回真正的父母官,成为汕头市的市长(市政厅长)。
    上任市长,张永福处理的一件大事就是将原来由教会管理的华英学校收归公办。该校原是英国长老会开办的一所教会学校。1906年由澄海富商陈雨亭等本地人与英国长老会合资成立,由于实施的是有别于其他教会学校的相对世俗化教育,很快成为岭东地区办学水平最高的学校。1925年上海爆发“五卅惨案”,全国反帝热情空前高涨。为防止英籍教师收到冲击,华英学校暂时关闭。该校学生会就此向校长华河力交涉,刚把校舍租借过来,即于9月5日登报宣称华英学校停办之后,学生重新组织改名“南强”,以表示“完全脱离英人”。并称校舍原本就不是英人产业,而是一种“公产”。
    南强学校成立后,教学管理混乱,学生功课荒废,大部分精力用在政治活动上。在校教师纷纷离开,接受其他学校聘任,多数学生公开表示如果华英不重开,他们不会回到南强。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南强有利,国民革命的任务之一就是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收回教育权自然属于其中任务,因此收回华英这种本来属严重侵占的行为,便受到来自各方的鼓励、支持与赞许。然而南强中学的运作困难重重,首倡其事的校长很快就打包裹走人,学校管理几近瘫痪,加上严重的经济困难,校董们不得不考虑扔掉这个包袱。
    在汕头市政府方面,早在1925年9月,当时的市长杨霖就“鉴于收回教育权之时机已至”,专门派教育科科员到各处教会向华人宣传。其间,经过雷飙、陈崮民、邓振铨、范其务四任市长,到张永福时,政府将南强改为市立学校的意图已很明确。张永福亲自出面与南强校方会谈,给予经费资助,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并达成了收归政府的初步意向。遗憾的是,学校尚未正式接管,张永福已经离职。1927年9月,时任市长的方乃斌宣布南强改为汕头市立第一中学,并自任第一任校长。
    招商引资并普查物价
    商人出身的张永福一到汕头,便发现这个开埠较早的沿海城市具有发展前景。他把自己的一些橡胶产业迁到汕头经营,并动员商业伙伴来汕头投资,希望为汕头地方经济发展尽职。
    为更好掌握影响汕头经济发展及百姓生活水平的基本数据,张永福动员全市各行各业商会,对汕头物价变化情况做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以便制订相应政策。1927年3月,他以市政厅长名义,分别致信汕头各商会、各大企业:“迳启者,本厅长自抵任以来,对于汕市行政设施极为留意。为谋根本之解决,应于市民生活费增高程度为要着。前经本厅第八次厅务会议公决,本市出入口物价自民国元年至十五年,由本市各商人会所调查列表到厅,以便汇集编成指数,以为调剂之策划。”张一方面表达了对于民生问题的“极为留意”,一方面明确提出从“市民生活费增高程度”入手,谋求“根本上之解决”。汕头市档案馆现存一份写给“电灯公司”的市政厅公函原件:“贵公司为工商界之总汇,对于物价当能详悉。希于十日内造表列明送厅,以备编订,切勿延误为荷。”公函上署名有厅长张永福,秘书吴佛徒和工务科长林克明。
    从该公函可以清楚看出,任职汕头市长的张永福希望有所作为,通过市长这个职位实现自己的投身革命的目的。他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改善经济环境、造福民生这些关系百姓疾苦的问题上,力求“根本上之解决”。同时他也明白凭借一己之力很难完成,所以要求各企业各商会普遍参与,群策群力。这项工作若能按计划完成,必对汕头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遗憾的是,公函发出仅仅一个月,张永福不得已离开汕头市长职位。
    受“清党”运动波及去职
    张永福担任汕头市长仅5个月,“四一二事变”发生,蒋介石发起空前规模的清党运动,大肆搜捕共产党人,取缔共产党组织。受清党打击的,除了共产党人,也包括国民党左派和许多民众团体,甚至最早提出“清党”主张的西山会议派亦未能幸免。
    张永福不是共产党人,连国民党左派也算不上,却在“清党”开始后10天,就被免去汕头市长职务。究其原因,一是他受过良好的中、英文教育,关心经济建设和民生疾苦,行事作风较为开明,与军阀时代靠贿选上台的官僚明显不同,所以很容易惹来嫉妒,被土豪劣绅利用“清党”将他清除。二是昔年汪精卫跟随孙中山奔走革命,常住张永福家,同甘苦,共患难,世人皆知张与汪交情甚笃。而今汪蒋反目,曾经作为全国革命中心的广东成为“清党”的主要地区,张永福在政治上无所依托,即使没有受到“清党”株连,“走人”也是必然的事情。
    心灰意冷的张永福离开了汕头,回新加坡过起闭门索居的生活。这一段不够半年汕头市长经历因“清党”被迫离去而成为“屈辱”之行,使他对蒋介石这位少有交往的国民党新右派领袖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加上后来回国任国民党中央侨务委员会常委期间,亲见内政废弛,纲纪混乱,许多地方官吏贪污腐化,中饱私囊,加深他对自己多年在海外奔走呼号,不惜倾家荡产相助的国民党当局深感失望。这也是促其后来附逆汪伪政权的重要原因之一。

你是本文的第572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都市报”2014、3、19
作 者: 林琳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