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这一天也被称为东方的情人节。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我国古代的民间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织女与牛郎就会在鹊桥相会。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女性于是便在七夕晚上朝天祭拜,乞求织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相传在唐玄宗时宫里曾造了一座用彩锦编织而成的乞巧楼,每到七夕晚上,乞巧楼上摆好瓜果酒肉,嫔妃们一手拿着五色线,一手拿着九孔针,在晶莹皎洁的月光下穿针引线,期盼得到上天的赐巧。民间在七夕之时年轻女性们纷纷做起了女红,“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描写的就是这一盛况。

    七夕节离不开浪漫的色彩,罗帕和梳子是古代男女七夕的传情之物。古书有云“有女子,手执罗帕,巧笑嫣然”,古代女子面对心上人含羞敛眉,面飞红霞,借罗帕暗送秋波,平添了几分娇媚和缠绵,让人怜爱之意顿生。我国古时送梳子有私订终身之意,“一梳梳到底,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子孙满堂”,既包含了美好祝愿,也传递了真爱。直至今天,有些地方还有七夕送梳子的习俗。

    光有罗帕和梳子还不够,古代男女在七夕不但要享受精神上的愉悦,也要让味蕾得到实惠。现代人在情人节能吃到美味巧克力,古人则在七夕“大快朵颐”巧果。巧果的主要材料是糖和面,大致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拌匀后摊在案上擀薄,再用刀切为长方块,入油炸至金黄即成。这种食品在今天的靓男俊女看来实在是算不了什么,根本不能和德芙的美味相提并论,但在物质生活水平低下的古代,这巧果不失为一道人间美味了。

    古代的男女在七夕的夜晚,没有温情的烛光晚餐可以享用,没有罗曼蒂克的通宵电影可以欣赏,但他们笃信抬头就可以看到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他们会在七夕的夜晚躲在瓜果架下去用心聆听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时的脉脉情话。这样的七夕远离了纷繁尘世的骚扰,比起现代人的情人节,更加超凡脱俗,也更质朴清新。

你是本文的第1116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10-08-16
作 者: 黄春兰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