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是由居住在本土的潮汕人、居住在国内其他地方以及海外的潮汕人与关心潮汕的人士所共同创造出来的。据考古发现,在福佬人进入潮汕地区之前,已经有蛮、越、瑶、僮、畲等土著民族在这里居住、繁衍。现在,这些土著民族虽然已经迁往他处或者消失(畲族同胞现仅居于潮州凤凰山一带),但是他们所倡导的风俗习尚却对潮汕文化产生了深厚的影响并一直遗留至今。
    潮人穿戴服饰保留畲、越遗风。旧时潮汕姑娘出嫁之后,都要梳起后脑髻(潮语叫“打鬃”),作为已婚妇女的标志,现今潮汕部分妇女仍有这种打扮。据考证,这种穿戴方式是由潮汕土著之一的南越人的“椎髻”习俗转化而来的。现今饶平县的新塘、坪溪和潮安县的凤凰山等乡镇山区妇女,历来有戴“帕仔”的习俗。戴“帕仔”就是取一块一尺见方的蓝色粗布,先将一面折成两寸过缘,再折成对半,打在后脑高髻上,这种习俗源自潮汕土著畲族人家的妇女出门戴“帕仔”为其祖先遮羞的遗风。
    潮人饮食风俗保留蛮越遗习。潮汕人一向好食水产,潮州莱也以烹制海鲜取胜。据晋·张华《博物志》卷三载:“东南之人食水产,西北之人食陆畜。食水产者,蛤螺蚌以为珍味,不觉其腥臊也。”清乾隆《潮州府志·风俗》也称潮人“所食大半取于海族……尚承蛮徼遗俗”。可见这不仅是潮汕“南邻大海,得地之利,盛产海鲜”使然,而且也是受到蛮越土著的饮食习尚影响的结果。
    潮汕礼俗保留蛮僚遗习。旧时潮人有酷嗜槟榔之俗,婚娶聘礼中更是少不了槟榔一物。清·屈大均《广东新语·木语》卷二十五载:“粤人(指粤东)最重槟榔,以为礼果……女子既受槟榔,则终身弗贰。”嘉靖《潮州府志》也载:“潮界八闽,气候视岭表差异。春正二月多冱,冬或衣葛,喜食槟榔,嫁娶以之为礼。”明万历《普宁县志》也称“元旦敬礼祖先,具槟榔萎叶……相拜也各备槟榔萎叶。”可见在潮汕地区,槟榔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婚娶聘礼中一件必不可少的礼物。另据《太平御览》卷九七一引《九真蛮僚俗》载:“九真僚欲婚,先以槟榔子一函诣女,女食即婚。”《太平寰宇记·岭南道十四》卷一七0也载:“索妇之人,未婚前先送槟榔一盘,女食尽则成亲。”可见旧时潮汕各地在聘礼中送槟榔的习俗源自古代岭南“蛮僚”遗习。
    潮汕丧葬旧俗保留蛮越遗习。潮汕丧葬旧俗礼节繁多,风尚奢靡,有些习俗还是受到蛮越遗习的影响而形成的。如“买水”一俗,查《中国丧葬史》一书所载,中原地区的葬礼并无此俗,这说明由中原地区迁徙人潮的福佬人原本是没有这一习俗的。另据《文献通考》卷三三0所载,西原蛮“亲始死,披发持瓮,恸哭水滨,掷铜钱纸钱于水,汲归浴尸,谓之买水。”清·吴震方的 (岭南杂记》称这种习俗“此亦蛮风也”。可见潮汕地区“买水”的民俗是受“蛮风”影响的结果。此外,受蛮越人遗习影响而形成的有“二次葬”、“奏鼓乐”等丧葬旧俗。
    

你是本文的第1482位读者
来 源: 《潮汕风俗人文探究》
作 者: 蔡金河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