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汕头市工艺美术学会编撰的《工艺汕头》一书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汕头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杨群勇先生在为该书撰写的前言指出:“《工艺汕头》出版,目的正在于推介追索传统潮汕民间工艺,展现汕头工艺家的精神风貌,展示他们的才干手艺,帮助人们思索手艺的前途,传承汕头民间工艺的火种。” 《工艺汕头》是一本好书,是一个了解汕头工艺美术业的窗口。 这本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开卷首先读到的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在第二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上操着剪刀兴致勃勃体验潮阳剪纸的画面。叶选平同志对汕头的工艺情有独钟。他与剪纸新秀魏惠君侃完剪纸,又问微雕艺术家陈建全怎么样在一根9.5厘米长的头发丝上雕刻几百个字,然后还细读秦宪生创作的38米长的木雕《法界源流图》……图片还记录了汕头市委书记黄志光到市文联调研工作,参观汕头工艺家部分新作、力作以及近几年来汕头工艺界美术展的资料。更多的图片是汕头工艺精品的辑存,其中有叶锡永作的木雕《飞夺沪定桥》、何汉林作的木雕《双凤朝牡丹》、陈炎坤作的木雕《双龙争珠》、黄荣浩作的玉雕《安居乐业》、赖乙宁作的瓶内画《婴戏图》、吴泽鲲作的瓶内画《秋江》、袁六昌作的石雕《春意浓》、詹益盛作的石雕狮、蔡锦城作的大型纱丁《水漫金山》……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读者如果有兴趣了解美奂美轮的汕头工艺作品是怎样诞生的,诸如它的制作流程,它的材质,它的艺术语言,作者的创作意图等等,该书录入40多篇解读文章,业外人士如若能通读这几十篇文章,有可能成为半个“汕头工艺通”,这话一点不夸张。比如,读者能有几多人知道汕头瓶内画是怎么画的?您读了这本书就能知道了。它告诉您:“瓶内经磨模处理后,使内壁细而不滑,颜料能够附着其上。瓶上下两端及线条描金,卷草纹图案填上白、桔红、蓝、浅绿等颜色,此后再在瓶内壁衬上浅蓝色,使整个瓶的外观显得富丽堂皇、独具韵味。身怀绝技的大师用弯曲铁线为杆,狼毫作笔尖的特制小笔蘸上墨及国画颜料,伸进直径仅8毫米的瓶口,在内壁上反向作画。”这本书里还介绍头发丝是怎样成为“艺术头发”的:“这件作品的白头发丝取自年近20的男青年。发质韧、条粗、坚硬、光泽温润,便于上色,适合运刀刻字。作者将发丝固定在一个非常精密的夹板上,在夜深人静时进行雕刻……不能有任何情绪波动,在150倍以上的显微镜下,凝神屏息,用仅是发丝十分之一的刻刀,在一个不能有任何误差的平面上游行……”在这本书里面,对四五十件工艺精品进行详细的注解。例如,一件雕刻鹌鹑、菊花的玉雕摆件,为什么取名“安居乐业”呢?书中告诉您:“鹌”与“安”,“菊”与“居”谐音。 这本书的另一重要价值是“以人为本”。数百年来,潮汕地区的传统观念是“只重作品不重人”。直到目前,在“拯救民间文化”的口号召唤下,有关部门派出一路路专家、学者深入民间“发掘、整理、研究”,他们只是惊叹潮汕民间文化的璀璨,惋惜其中部分种类的灭失无传,然而却很少过问创造这些璀璨文化的能工巧匠有谁。那些还活着并继续在创造民间文化的民间艺人,就在“深入下来”的专家、学者眼皮底下而很少有人垂顾。《工艺汕头》的目的之一是要为一大批汕头民间艺术的守望者立传,推介、表彰他们刻苦成才、固守传统艺术家园的事迹和精神。黄斯毅、袁六昌、何汉林、赖乙宁、陈建全、黄符生、蔡锦城、詹益盛、黄荣浩、杨进城、许志华、陈旺松……一串读者可能陌生的名字,引发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