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将新建的韩江北桥命名为“潮州金山大桥”,以为十分确切。金山,是潮州的发祥地。现辑录志籍中对“金山”的记述,与大家共同增强对金山的认识。 金山,又名金城山,因金氏居其地而得名,有悠久的历史。 嘉靖《潮州府志》:“金山,在(海阳)县治后,跨金城,东临韩江,西瞰大湖,初金氏所据,故名”。 饶宗颐《金山志序》:“金山一名金城山,其以‘金’或‘金城’名是山,■自何年,今无可考。郡县志仅云山旧为金氏所居而已,而未云及得名之所也。予按王象之《舆地纪胜》引潮州旧《图经序》云:‘一潮州耳,或曰金城者,以是山旧属于金氏’。《纪胜》所引之《图经》,为唐或北宋时书,以此推之,则是山得名之始,当在唐或北宋之前,其遐远盖已莫得而计矣。” 以山名城,抑或以城名山,“金城”又是潮州城的别称。 饶宗颐《金山志序》:“一潮州耳,或曰金城者,以是山旧属于金氏。”“旧时地志言金山者,率与城东韩山混。阮《通志》以《舆地纪胜》引大观《九域志》云:‘金城山有韩木’,遂疑金城山别名韩山,不知潮州也称金城,此云‘金城山’,与常之指金城山者异,乃谓金城中之山也。” 历代道、府县署,皆建于金山之旁。金山既是政治中心,也是军事要地。 明嘉道《潮州府志·建置志》:“府署,旧枕金山。宋景炎三年(1107)毁于兵燹,元至正间(1341—1368)总管丁聚建为总管府。洪武元年(1368)改为卫,通判张杰移府治于新街(原市政府旧址)。” 清乾隆《潮州府志·署廨》:“分巡道行署,旧在金山前保善坊。”“潮州总镇署,在郡北金山之麓,即唐时刺史堂旧地也。”《永乐大典·潮州府》引《图经志》:“州旧有子城,以金山为固。” 金山成为胜景,在宋大中祥符(1008—1016)中;而始辟应于唐或以前。 黄仲琴《潮州金山志》:“《清一统志》:金山……宋祥符中知州王汉创建亭榭。”“《广东通志》:宋祥符中辟建荔枝亭,就山诸奇石为独秀峰、凤凰曲、初阳亭、题名冈、望贤石、伏虎石、西晖亭、西晖岩、隐石、仙游洞、凤台诸胜,又有凤山楼,■澜堂,今皆圯。” “按上诸书,……夫唐相堂衮镌刻‘初阳顶’三字于山颠,今迹犹存。刺史韩愈构款凉、延光二亭于凤山楼侧,虽废圯漫灭,而志乘载焉。此二事者,皆在金氏之后,则此山开辟,不知在唐以前若干年矣。” “金山古松”、“北阁佛灯”都是潮州八景之一,俱在金山。 《潮州市志》潮州八景·金山古松:“昔年,金山之颠有一株古松,树身粗壮,雄伟挺拔。”宋末,元兵铁蹄蹂躏潮州,马发率潮州军民抗击,终因寡不敌众,退守金山。最后,全家壮烈殉难。后人把马发一家安葬在金山之麓。”“昔时把‘马丘松翠’列入‘潮州八景’,以后又演化为‘金山古松’,可惜古松已不复存在。” 潮州八景·北阁佛灯:“北阁在金山面临韩江山腰,建于明嘉靖年间,是一组由亭台楼阁组成的庵寺,因阁前佛灯普照四方而称‘北阁佛灯’。” 金山书院、潮州中学堂、省立金山中学、潮州市金山中学,皆建于金山,并都是潮州的最高学府或最高学府之一。 光绪《海阳县志》:“金山书院,在城北金山。光绪三年(1877),总兵光耀拨款饬绅士郭廷集就周濂溪祠旧址建,为九属生员肄业之所。” 饶宗颐《潮州志》“潮州中学堂,在潮安城,光绪二十年(1902)四月以金山书院改办。” 饶宗颐《潮州志》:“省立金山中学,在金山,原为金山书院……民国2年(1913)改称省立潮州中学校,10年(1921)易名省立潮州金山中学校。“ 《潮州市志》:“潮州市金山中学在城区北面的金山,该校于民国15年(1926)秋创办,初期校名为潮安县立初级中学。……民国37年(1948)秋,始办高中,改称潮安县立第一中学。1952年,学校从西湖搬上金山(原金山中学迁至汕头)。……1985年1月,该校改名为潮州市金山中学。” 清郑昌时《韩江闻见录》有咏金山诗一首,脍炙人口,现录于后。 《潮州二十四咏·金山》: ■■金城跨碧峰,岿然形胜壮雄封。平临十万铺鳞屋,高倚千寻偃盖松。卧石阴崖啸风虎(山上有伏虎石),灵湫飞浪卷云龙(北有龙潭)。此山正毓凤冈秀,莫向钱龟寻隐踪(昔有人隐金山,守一龟,小如钱)。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