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揭阳榕江北河的塘埔渡,是潮汕惟一的官渡,它记载了封建王朝和旧社会官僚的血腥统治和劳动人民的辛酸血泪,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旧貌换新颜。塘埔渡连贯揭阳县城通达潮州府官路的要道津口,往来的潮人外地的仕农工商络绎不绝。官府眼见有利可图,遂将之收为官渡,所收渡船钱概归官府,并立下字字如铁的规章约法:凡官差衙役过渡,免收渡钱,不分昼夜,随到随载,渡夫若敢违犯,按情治罪,决不宽恕。
     塘埔渡成为官渡之后,渡夫苦不堪言,历经漫长的岁月。渡夫为官差衙役过渡,旦夕辛劳、报酬微薄,稍有疏忽,即遭辱骂甚至拳打脚踢。文官武员过渡,偶有怠慢,渡夫则生命难保。“塘埔渡案”控诉揭阳县令草菅人命,演出了活活蒸死渡夫的悲剧,惨绝人寰,旷古未有,令人震惊。流传于潮汕各地的“塘埔渡———该哉”的歇后语,典出此案,妇孺皆知,千古遗恨!
     清代名震中外、威慑外敌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过此渡。这位名宦虎门火烧鸦片,振我国威,灭洋人之威风,为国为民一片丹心昭日月,英名流芳千古。道光年间,他在家乡福州(古称候官)养病,时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爆发,道光三十年农历九月十三日,清廷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兼广西巡抚,要他“驰赴广西”。卧病在家的林则徐,于农历九月二十八日接到上谕,于是抱病上道,卧舆兼程,日行百里。道光三十年十一月十七日,途经塘埔渡,抱病夤夜过渡,当夜月黑风高,天寒地冻,浊浪排空,小小渡船剧烈颠簸,林则徐发高热大呕吐,病情加剧。上岸之后,在渡亭内歇息,塘埔乡民闻讯,纷纷前来看望他。林氏感动不已,不顾病魔的销铄,强展笑颜,连声感谢众百姓,并鼓励大家勤耕力作。是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林氏因抱病赶路,沉疴于身,于普宁洪阳的文昌阁不幸谢世,普邑官绅士庶闻之无不坠泪。塘埔乡民获悉噩耗,大恸不已,含泪自觉到渡口悼念这位铁骨铮铮、力挽狂澜、万民拥戴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仰天长叹,泪如泉涌。
      1923年,军阀混战,祸及无辜百姓和船民。陈炯明与许崇智在渡口鏖战,害得塘埔乡民不聊生,离乡别井,携妻带儿逃走他乡,挨饥受冻,客死异地。抗日战争时期,烽火连天,华胄神州,遍遭浩劫,日本鬼子攻陷揭阳之后,在塘埔渡口筑据点,肆意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生灵涂炭。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解放全中国,国民党胡琏兵团作垂死挣扎,溃逃至塘埔渡口,强拉壮丁,抢夺民财,动辄杀人,塘埔百姓泪血斑斑,陈尸道路田野埕头巷尾,令人目不忍睹。旧中国的瘟官,恰似魑魅魍魉,害得船民及该渡东西渡口的人民苦不堪言,为古邑揭阳写下血泪史的一页,令人不堪回首。而像林则徐这样的好官,却是凤毛麟角。
      新中国成立之后,塘埔渡两岸的人民结束了悲惨的命运。渡船上的红男绿女,不论官民人等,一个个喜乐洋洋,欢声笑语,渡夫们更是心花怒放,喜形于色。
      上世纪90年代初,揭阳市将渔湖规划为经济开发试验区,新世纪初在古津口建起气势雄伟的“榕东大桥”,旧貌换新颜,桥上的小轿车穿梭,令人留连忘返,年长一辈来到桥头,面对雄伟壮观的大桥,抚今思昔,心潮起伏,恰似滔滔向东流的榕江水。
      塘埔渡的沧桑,激发人们更痛恨封建时代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更热爱艳阳普照欣欣向荣的新中国,热爱美景如诗如画的家乡。

你是本文的第1624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2005-3-24
作 者: 谢惠如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