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埔角新圩临溪的杂货店挂上油漆一新的匾额,上书“天成号”字样。店面陈列着各种日用百货。街上行人稀少,生意冷淡。店老板正和店员闲聊,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黄淑英南委赴任 店老板身体魁梧,器宇轩昂,满脸络腮胡子。这时有个青年店员喜形于色,走进来,悄悄说:“大哥,保姆来在家里啦。”老板微笑着点点头,说:“好吧,你们招呼生意,我回去看看。” 他步行回到2里外的墩背家里。这是一间旧书斋,大门堵死。他从子孙门进入,来到客厅,一个相貌姣好的小个子青年妇女抱着哇哇大哭的孩子摇着哄着,老板笑着朗声说:“一进门就忙着啦。”她脸一红,知道来者是谁,口里说:“孩子肚饿哩。”老板娘端一碗甜米糊出来,和老板打过招呼,便一汤匙一汤匙地喂孩子。孩子糊了一嘴一鼻,甜甜地笑了。 原来,这个老板就是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领导人方方。1940年,方夫人在梅县生了一个胖娃娃,为了纪念诞生地,取名梅婴,方方想找个劳大苦深觉悟高的女共产党员给他放哨、做饭、带小孩。由地下党组织挑选了一人,今天,前来赴任,她名叫黄淑英。 黄淑英原籍揭阳县山东围村。早年家庭殷实。胞兄在饶平县黄冈镇开一间财源豉油铺。母亲生了四个男孩后,一下子又生下双胞胎两个女儿。母亲深受多子系累,一狠心便把淑英送给人家当童养媳。夫家贫寒,小淑英7岁便开始干活。每天一早,不管天寒地冻,拿起粪筐到村头巷尾捡狗屎猪粪,回到家里坐下来便织苎麻。丈夫是个二流子。结婚后,她得不到一点温暖,感到做人无用,想离开家庭,进尼姑庵当尼姑,了却终生。 那时候,胞姐黄婵莲、嫂嫂林德英已参加地下革命工作,知道苦命妹妹的心事,便引导她参加革命。1940年下半年,由她们介绍,黄淑英入党,在榕城西门尼姑庵做募捐工作,募捐钱米布匹支援抗日救亡运动。 在那里,黄淑英结识了女壮丁训练班助教的一位姑娘,剪分头,大家称她“小弟”。“小弟”问她同意不同意给方方同志当保姆。黄淑英欣然答应,便由一个姓陈的交通员带她到大埔角南委机关。 方方主持的南委机关以“天成号”杂货店作掩护。方方当老板。店员是两个客家人,负责店前买卖,也是机关工作人员。 方方在大埔角2里外的墩背租一间旧书斋居住。方方待人亲切和蔼。机关里的人称他为大哥。机关里还有两个女青年,分别以方方的妹妹和弟媳身份出现,是机关机要人员。她们亲切地称黄淑英为二嫂。 两个机要人员经常工作到深夜,埋头抄抄写写。方方常常每天一早挟着一本线装书上百侯杂货分店去。那里也是秘密联络点。线装书里有用药水书写的秘密情报。傍晚时候,方方才回来。 副部长郭潜叛变 1942年5月26日,南委组织部副部长郭潜在韶关被捕,叛变投敌。方方已从报告中获悉,江西省委被破坏,他对粤北形势已有所警惕,先后召开了几次会议,作出应变计划,决定撤离大埔角。他对当地群众说,大埔角偏僻,近来盗贼经常出没,要大家注意。 方方把形势告诉机关里的同志,做好撤离准备。他说:“机关内就只有这么几个人,如果一起撤走,一来会影响群众;二来会引起敌人注意。”黄淑英一边专注地听着,一边哄着孩子。孩子入睡了,她说:“大哥,你们先走吧。我留下来,他们就不会怀疑了。” 方方看着她,看着她怀里的孩子,高兴地说:“对,你带着孩子留在这里,人家还会怀疑吗?” 方方就要撤离了。为了孩子安全,黄淑英把孩子交给他们。方方感动地握着她舶手:“组织会来接你们的。”六月初,方方带着夫人、孩子和两个机要人员悄悄离开大埔角。 黎明前山村犬吠 几天后,交通员小陈来通知剩下的同志撤离。他告诉黄淑英,晚上注意狗吠声。狗在村前吠便不能走了。 晚上,黄淑英点一盏昏黄小油灯,一直不敢睡。天刚亮的时候,村前狗吠声非常热闹,黄淑英心卜卜跳。小陈说“敌人来了,不能走,赶快藏起来。” 凌晨,大埔角新圩薄雾迷蒙,一片死气沉沉。老百姓见来了很多人,身穿白色西装短裤,背着枪,以为贼来抢天成杂货店。有人赶快报告伪乡长黄必盖。老黄以伪乡长身份作掩护,是南委接头户。他立即披衣起床开门出来,见状,拿来一面大铜锣大喊:“打土匪呀!打土匪呀!”锣声喊醒了沉睡的山村。 村里男女老幼纷纷拿起尖串、鸟枪呐喊着包抄敌人。敌人不知虚实,边开枪边向高坡撤退。 黄淑英混在人群中,见杂货店被敌人包围,店员曾友深也被缚走。杂货店后面是一条溪,停泊着一只木船。敌人把店里的东西搬上船开走了。 南委机关遭破坏,闽粤边区处于白色恐怖中,黄淑英逃到百侯—小山庵藏起来。庵里供着一尊瓷白佛,住着两个尼姑和一个五岁女孩。黄淑英在庵里住两个多月,山下已渐渐平静。她把五元钱压在香炉下,离开小庵,到大埔角墩背找书斋主人。主人的儿子也是地下党员,被敌人抓走,黄淑英失去联系,准备回揭阳。 书斋主人是个和蔼的老人,叫老伴煮了一个大饭包,送黄淑英上路,吩咐她一路不要开声,以免被认出是潮汕人,要不盘问起来就麻烦了。 乡公所二奶解围 因为到处路口设哨站,黄淑英抄小路山路走,每天要走100多里路。夏天多雨,常常遭雨淋。晴天日头晒死人,又累又渴,溪沟都是黄泥水,她便捧坟埕水喝。 来到丰顺大妹乡,一条溪水挡住去路。黄淑英戴着大竹笠低头趟水过溪,不料溪那边站着几个乡公所丁,指手划脚叫唤:“快抓住她,抓住这个走路婆(逃婚),”黄淑英回头见一个男人跟在后面。那男人性格暴躁,听到叫喊,便大吵大闹:“别胡说!我不认识这个‘学佬’(潮汕人)。” 两人被带到乡公所。那男人面红耳赤,说他不是拐卖妇女的人。他是给姐夫插完秧回来的。 黄淑英没有路条(通行证),被扣留在乡公所。三餐吃的饭是用咸草袋装糙米蒸熟的,这是喂犯人的饭食,很难下咽。黄淑英吃不下。伪乡长审问她:“你是干什么的?”她一口咬定:“我是个食斋人,上百侯看姑母回来。”伪乡长的二奶听说老色鬼又抓了个食斋的潮汕人,非常生气,叫丈夫把她放了。她温和地说:“我也是食斋人。你食什么斋?”黄淑英说:“我食红尘斋(可以嫁人),你呢?”二奶说:“我食斋期 (三六九日)。你准备到哪里去?”黄淑英说:“我要回揭阳。” 认义父学说客话 第二天,二奶给黄淑英一个饭包,叫女儿带路送她沿溪岸走,溪岸没有哨站。 黄淑英来到丰顺潘田铺,因为没有路条,不能过汤坑哨站。这日,她见两人挑着门板,用潮州话交谈,异乡遇亲人,黄淑英非常高兴,便跟了上去,问他们怎么来到这里。原来他们从南洋回来,住在潘田铺,当挑工。听说她要回揭阳没有路条,年长的老挑工便告诉她,学会说客家话才能过哨站,。黄淑英便认他为义父,每天跟他挑柴挑米到汤坑圩,赚工钱,一住就几个月。黄淑英学会说客家话。 这年十二月初,黄淑英含泪拜别义父义母,挑柴过了哨站,在汤坑圩找到方东平。他在这里开西药店,也是地下联络站。黄淑英上大埔角时也曾经住过他的联络站。方东平拿20块钱给她,叫她到揭阳梅北乡找陈君霸。 尼姑庵喜过新年 黄淑英先回到家乡山东围,白发苍苍的母亲见了女儿,老泪纵横,一家人悲喜交集。老母亲问她这几年哪里去了。她说:“在阝留隍给人当契女(义女),学织布。”这天恰巧侄儿出世20日,家里设席请客。老母亲劝她多住几天。 临近过年,乡里家家户户做棵品。听说她要回阝留隍,没有什么见面礼,老母亲便叫她多带些土特产。黄淑英带了200个饭棵,来到榕城尼姑庵,见到救亡的同志们,大家悲喜交集,欢欢喜喜过了年。 新年已过,以教书作掩护的地下革命工作者陈君霸夫妇在饶平浮滨大榕铺张竟生博土办的维新小学教书。黄淑英给陈君霸带小孩、做饭。后来经人介绍,黄淑英和樟溪烈火村的长工张水弟结婚。 解放后,黄淑英一直在村里做妇女工作,任调解员、接生员,还当过县政协委员。1990年12月逝世,享年71岁。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