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人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文研会暨“郑和纪念馆”筹建活动仪式,于7月11日在广东揭阳市华南酒店隆重举行,这是继去年底在云南昆明召开的第二届郑和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又一次盛会。
    郑和,原姓马名文和(又称三宝),云南昆阳人(今昆明),回族,明内宫太监,侍燕王赐以郑姓,世称“三宝太监”、“三保公”。明永乐三年(1405至1433)他先后七次,奉皇命率舰队通使西洋,历时28年,走遍东亚南洋群岛、印度洋、波斯湾等四十多个国家地区,远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开创了世界航海史无前例的壮举!郑公此举,比起西方哥伦布、麦哲伦的远航要早半个多世纪,且舰队规模之大与船只之多,超过他们好几倍。
    传统的观点认为,郑和几次航海起锚,均由江苏大沦刘家湾出发,哪为什么要选址揭阳筹建郑和纪念馆呢?有些人觉得不可思议,未免太离谱了。郑和航海究竟与揭阳有何干系?俗语说:天下事无奇不有,郑公航海史玄奥之谜,就看看谁来揭示吧!据近期广东历史学者编著出版的《广东丝绸之路史》一书,收集了新发现的明代万历三十年(1602)郭编纂的《广东通志》记载,永乐五年九月(1407)“命太监郑和出使西洋诸国,首从广东往占城起。”这次出航,以大量丝绸纺织品、香炉、花瓶、烛台、灯盏、香盒、金莲花、香油、金钱一千、银五千等贵重物品向当地佛寺布施。据《广史》书主编的中山大学黄启臣教授所言,郑和七下西洋,是明朝政府组织的大规模航海活动,每次都要经过广东南海水域的南澳岛、大星尖、独猪山、七洲洋等到达西洋诸国。郑和七下西洋有利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向全球扩展。(南澳岛曾出土书有“三宝公”香炉)在该史书首发式所举行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建设广东文化大省研讨会》上,雷于蓝副省长赞同广东史学界大胆开拓进取的新史学观点。黄教授对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是从广东那个港口起航,为什么会从广东出发?留下一道未解的课题,有待史学界共同探讨。
    事情真有不谋而合的凑巧,潮汕历史文化中心揭阳市研究会的徐光华同志,接香港港侨发展有限公司派员协助前来传递信息,提供郑和七下西洋时,在揭阳市惠来神泉港建有仓库,存放物资等云云之说,对其信息的可靠性如何,老徐一时难作断言,据他所掌握的潮汕各县市史籍中,可尚未见过记载,但从惠来神泉港的地理位置重要性而言,《世界地图》上有明显的标志,清光绪六年(1880),英国万国公司在惠来靖海建立起当时世界最高的国际航标灯塔,于此类推,这些可贵的线索与黄启臣教授所讲的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要经过广东南海水域的论述,互相吻合。为摸清史实底细,徐光华专程驱车抵惠,邀请该县政协文委、地方史志办、文化局、博物馆等有关领导同志,召开座谈会,认真分析研究,并深入走访文物收藏家古汉龙同志,据古所述:儿时遇一游方和尚“云海法师”告诉他,“郑和七下西洋时,曾派兵扫清惠来一带海盗,在神前(泉)屯兵二百,在华家山(属神前镇另一角落处)屯兵三百,并在一块大石上,凿了一个很深的孔,作为竖旗之用,及后,又在神前(今水仙宫、妈祖宫一带)设立二个储运仓库。至清顺治时,因近海居民接济闽兵海寇,故将当年郑和设立的储运仓库烧毁。法师还送几张郑和航海羊皮地图给他,可惜文革时被作“四旧”烧毁了。经过大家的思考探讨,达成共识:惠来典籍县志虽未记载郑和航海史迹合乎情理,因郑和首次出洋时间为明永乐三年(1405),而惠来置县于嘉靖三年(1524),相距一百余年前的事,未必都能一一记得上去,至清代时,为防“近海居民接济闽兵海寇”,曾下令“迁近海居民入内地五十里”,郑和设在神前的储运仓库被清兵烧毁符合史实。粤东海滨乃中国南疆沿海前线要地,郑和七下西洋由此起航,设立储运仓库之说未足为奇,这是研究郑和航海史的一大突破。
    为一进步掌握郑和下西洋更翔实的史料依据,筹建会同志再次深入调查了解,从神前大禹皇帝水仙宫管理老人陈古成口中,获悉一首赞颂郑和航海事迹的民谣:“孔雀东南飞,日月照斗回,大明开山祖,国师乃刘基,神机出海马,奉旨征西洋,潮江春水色,潮邑真宝地,郑和曾幸游,流涟情忘归,可惜有钦命,神迹同日辉。”因年长日久,陈老对这首民谣记忆未必很准确,但从它所反映的内容,恰好应证上述史实。他还透露郑和下西洋时的一枚千岁玉牌下落于民间。当年,郑和从潮、梅古道返回南京时,曾涉足普宁洪阳,到榕城水城巡视,最后一次登临黄岐山巡游,他对“海滨邹鲁”的揭阳乡土人文、民情风俗怀有深厚的感情兴趣。郑和航海除了惠来神泉等处留下许多足迹与传说,在古揭阳辖下的浦渔村(今汕头市所辖)建立潮州货栈,开设通商海关口岸,与吕宋(菲律宾)、印度、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与南洋诸国和伊朗、喀麦隆等亚、非四十八个国家地区通金融,建钱庄。郑和所铸的狮抱环球乌金印重6.6斤,通商世界各国,比起明皇帝的玉玺更为金贵。如今这狮抱环球的印模,已成了世界华人商贸的象征标志。郑和这位著名航海通商家已被世界华人称之“中华商贸通”,并戴上“世贸开山祖”的桂冠。纵上所述,郑和七下西洋在广东南海水域的潮汕大地揭阳市惠来神泉、普宁、榕城及今汕头市浦渔村、梅州等地留下许多有待进一步考证的文物迹地。

    

    

你是本文的第1240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03-09-7
作 者: 林英聪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