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上唐代摩崖石刻,在广东属罕见文物;对研究唐代社会历史文化提供实物资料,有一定历史价值
    
    迎着朝阳,渡过梅潭河,我们来到了粤东侨乡大埔县农业旅游开发中心休闲乐园旅游。但见锦山千年古道沿途文物古迹丰赡,景色迷人。
    锦山古道位于大埔三河镇坪水村,据古道旁摩崖石刻记载,始筑于大唐天宝年三年(744),距今有1255年的历史。它沿山而筑,逆梅潭河而上,地势险峻.西起三河坪水锦山,东至湖寮龙江河头,全长约 15公里,是唐、宋、元、明、清至民国以前,湖寮、百侯、枫朗、饶平及毗邻福建等地人们通往三河到海内外各地的必经之道。由于这段古道是由一座悬崖峭壁的大石山开通的,道旁还有总长达300多米的险道墙栏,墙高0.4至0.8米,厚0.2米,离梅潭河水面约40米。道宽I. 5米至2米左右,其中有条石29级。墙栏历经千载,日晒雨淋,仍然屹立道旁,堪称古代建筑奇观。这条古道直至1970年,大埔开通了湖银公路之后才废弃,杂草丛生。古道旁发现唐代、元代两处摩崖石刻古迹。唐代摩崖石刻记载:“化首赖士明钞拾两,化首余文贵钞拾两,郭德兴钞拾两,信女赖三娘拾两,同保平安吉,天宝三年二月白。”全文72字,直排,阴刻。现字迹如旧,从碑文看是记载当年修筑古道捐款人芳名的。
    元代石刻记着石刻时间“……至元七年岁次辛已。”共141只字,直排阴刻,现字迹基本可辨。至元七年(1270),距今729年。从石刻内容可知是记载当年捐款建镇安桥及修锦山古道芳名的。由于年代久远,镇安桥已毁,遗址被三河电站水库区淹没。
    由千年古道再往上步行数公里,有梅潭控头石林石刻群。其中有明代嘉靖年间副使黄廉大幅题刻:“磐石之安”,并在码头凉亭作一联云:“古木千章,山容如滴;悬崖百尺,江流有声。”清代湖寮龙岗举人张某大幅题刻“松烟飞翰”;无名氏题刻“三腔巨浪”。民国期间,有驻粤东军政官员吴奇伟两大幅题刻;“报国效忠”与“礼义廉耻”;原大埔县长罗博平题刻“顶天立地”及对面公路旁由原国民党高级将领罗卓英题刻的“梅江涛壮”四个大宇等,笔飞墨舞,行云流水,与新发现的唐代、元代石刻,互相媲美。
    锦山古道上唐代摩崖石刻,在广东全省实属罕见的珍贵文物。它比百侯镇旧寨蔡仙训的摩崖石刻宋开禧元年(1205)还早461年。唐、元两处摩崖石刻的发现,对研究唐代、元代的社会历史文化提供了翔实的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其发现者休闲乐园总经理刘风雷欣喜地说;“锦山古道文化遗存中可以看出,上在,1255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十分重视发展道路交通,兴办公益事业,发动社会贤达捐资,为人民做好事,与今天县委、县政府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造公路桥梁,发展交通事业,保护生态环境等是一脉相承的”。目前,锦山古道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近,县委书记曾百友实地察看丁锦山古道旧址后,欣然挥毫为牌楼写下“锦山古道”四个大字。古道中的撑腰巨石、华宝钟鸣、石鼓大王、险道墙栏、醒狮迎客、三叠瀑布、榕抱金砖、碧波鱼跃、渔翁垂钓等奇景,给游人留下了不少诗篇。其中《千年古道》诗云:“锦山拥翠路漫漫,荆棘满途古道盘。廿九石阶千载固,唐人碑刻尚留看。”又《摩崖石刻)诗云:“谁把摩崖壮锦山,琳琅石刻越千年。月明江上风光好,胜景长留人世间。”

你是本文的第1065位读者
来 源: 《逢看湖山便忆家》
作 者: 谢如剑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