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自制的土玩具 最新 图1张

    带海外亲戚一家逛汕头超市,小孩被琳琅满目的玩具吸引住了,见啥要啥。回想小时候没多少玩具,有几件靠自己利用废旧物品自制的,土得简直不算玩具,也玩得心满意足。
    油纸伞骨“弹弓”
    孩提时,雨伞很多是油纸伞,木制伞柄,竹制伞骨,纸制的伞面,精致的手艺,还有那永远散发着的桐油芳香气味,令人难忘。如今除了在舞台上面,见到人们拿在手上的都是更加轻便实用的布伞,不锈钢的伞骨,化纤布的伞面,伸缩型的拐杖型的自动张开的等等,就是再见不到油纸伞了。
    油纸伞用坏了多是纸伞面裂了,补得不能再补以后,孩子们就充分利用其“尸骨”,取下其中两支相连的竹伞骨,把纸伞面剪到只剩下末端几厘米,就变成一把弹弓。玩时一手握紧伞骨的一头,另一手捏住折起来的伞面,里面夹着一块小石子,稍稍用力往身边拉,伞骨就弯成弓状,纸面端一放手,伞骨一挺直,就把小石子弹将出去。伞骨弯得越厉害,弹力越大,“子弹”打得越远,只要伞骨不弯到折断。孩子们就这样一人一把纸伞“弹弓”比赛,看谁打得远打得高,也比谁的手艺好。
    桶箍“滚环”
    十岁上下的孩子很喜欢玩“滚环”游戏,手执一支头部带有一个铁弯钩的小竹竿,用它推着一个铁丝圆环向前滚动满街跑,只要铁环保持滚动就不会倒下,想跑多远就能跑多远。在玩不起单车的年代,这种游戏吸引了很多男孩子。
    与玩滚环同在一个时期,有一种普及到家家户户的家具叫木桶。木桶除了木制的“桶墙”之外,一定要用到把一块块桶墙箍起来的“桶箍”。原始的桶箍用竹条或竹条编成的竹辫做成,后来被铁丝或铁丝绞成的圆环代替,这铁丝桶箍大小轻重刚好可以当滚环玩。新的桶箍是绝对不会用来当玩具的,孩子们捡来废弃的旧桶箍,锈迹斑斑也好,粗细不一也好,当铁环来滚却是变废为宝。
    别看滚环设备简单,滚起来还要一点功夫,更重要的是其中还有科学道理,不知不觉为日后学骑单车准备了一点感性认识。
    大纽扣“悠悠球”
    那时候流行一种军大衣,衣襟各有一排大大的塑料纽扣,直径达四五厘米,纽扣中间的小孔距离有几毫米。孩子们拿一条长棉线或麻线穿过纽扣的一个小孔,再穿回对角的另一个小孔,两头扎紧,成为一个棉线或麻线圈圈,纽扣就穿在线圈里面,两个手掌在线圈里撑开,拉直线圈,摇动纽扣让线互相缠绕在一起,手一撑开等于拉直棉线,纽扣就飞转起来,线拉到快绷直时再稍稍放松拉力,纽扣靠惯性继续转,又把棉线缠绕起来,等纽扣转速减少到接近停止的时候,手又拉开绷直线圈,纽扣就往回飞转。如此周而复始,纽扣越转越快,十分有趣,道理和现在孩子们玩的悠悠球道理一样,都是利用惯性。还有的孩子拿酒瓶铁盖子砸扁,用铁钉铆出两个小洞,代替大纽扣玩,两个人各玩一个,比赛谁的铁盖沿先隔断对方的棉线。
    谁也叫不出这种游戏的名字,但它主要靠大纽扣或铁瓶盖旋转时的惯性,和今天小孩子玩的悠悠球异曲同工,因此我姑且把它叫作大纽扣“悠悠球”。
    榄核“弹珠”
    从前有一种游戏叫“打榄核”,类似玩弹珠游戏,只是因为玩不起玻璃弹珠,才物尽其用拿黑橄榄的核代替,当然规则上就得有所修改。
    那时候送粥的菜肴品种很少,黑橄榄就是饭桌上常见的,吃完饭剩下的榄核有的是,孩子们就捡来代替弹珠玩“打榄核”。“打榄核”和“弹珠”最大的不同就是玩者各用一个特制的榄核“母珠”来进攻。榄核“母珠”进攻不像玻璃珠子靠滚动而是靠滑动,滑得越远越有劲就越好。玩者自己挑出个头大的榄核,在磨刀石上磨出四个平面,其中接触地面的一面必须十分光滑。要想“母珠”滑得远,还得增加它的重量,使之惯性更大,孩子们就打起牙膏皮的主意。牙膏皮熔点很低,只要把榄核接触地面的那一面磨得露出榄核仁,挑去核仁,灌入熔化的牙膏皮铅水,铅水在空的核仁洞里凝固之后,“母珠”体重翻倍,就成了克敌制胜的利器。
    土玩具虽土,但因为都是亲手制作的,多了一种成就感,玩起来更有意思。

你是本文的第2790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7、3、30
作 者: 江建安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