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德至仁吴泰伯 三退三让季札公——一副对联蕴涵的千古佳话 最新 图1张

    对联之美,可于一对几字或十几字之间蕴涵千年佳话。这唯美古韵美得实在摄人魂魄,令人欲罢不能。
    让三尺情深意重,退一步海阔天空。少年顽劣,无所事事常游荡于村前寨后。成年之后却喜看一些闲书野史,读到了清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的“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懂得礼让成就至仁至德的“六尺巷”千古佳话。来到城市后反而孤陋寡闻了,以至于就是近在咫尺的礼让典故也一无所知。直到近期的一天走进市区大华路和金砂路交叉处附近的华坞村吴氏宗祠,看到了祠堂的祠联“至德至仁吴泰伯;三退三让季札公”,且和诸吴氏老者一交谈时,才仿如大梦初醒:退隐忍耐、礼让贤能的千古佳话其实在身边就能随时快乐阅读。
    史书《吴泰伯世家》,记载了吴国从开国祖先吴泰伯远避荆蛮(约公元前十二世纪中叶)至吴王夫差亡国(前473),长达一千二百年的一部兴亡史,录入吴楚、吴越以及吴与中原诸侯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也反映了吴国内部统治阶级之间的王室斗争和君臣龃龉。
    司马迁太史公用“皮里阳秋”的史笔,论断歌颂了吴泰伯、季札二人不慕权力,三次避位让国退居的高风亮节,却对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喋血残杀的恶政予以无情嘲讽,与公子光弑王僚的场面、吴国王族成员之间同室操戈以谋王位的残忍行径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伍子胥尽忠报国反遭赐死的具体史实的生动描述,愤慨地批判了吴王夫差的昏暗不明,抒发了对专制社会中正直贤能之士“忠而被谤、信而见疑”的人生悲剧无限的同情和不平。
    太史公从历史真实出发,记述了多位有血有肉瑕瑜互见的多重性格立体组合。如公子光这个形象,一方面写出了他的深沉有大志及精明干练:他善于择人,擢用了孙武、子胥这样的贤臣良将。他用人不疑,信任尊重敌国的亡臣如子胥、伯嚭等人;一方面又写出了他的阴鸷残忍,为了夺取王位不惜牺牲专诸去杀死自己的骨肉弟兄。又如夫差的形象,一方面写出他誓报国仇家恨的执着精神和西破强楚、南降於越、北威齐晋、称霸中原的巨大业绩,一方面又写出他好大喜功、拒谏饰非、暴戾寡恩的怪僻个性。
    有关吴国的史实,在《左传》及《国语·吴语·越语》中记载很多,有些言论连篇累牍。因此,司马迁以“博采”为基础,而以“善择”为主导,选取那些最生动最能反映吴国基本历史面貌的言论和事实,经过去粗取精的理解消化和艺术再创造,变为言约意赅的简洁叙述和传神对话,使全篇叙述不蔓不枝线索清晰。
    吴泰伯与其弟仲雍(就是对联里说的季札公),均为周太王之子,王季历之兄。季历十分贤能,又有一个具有圣德的儿子昌,太王想立季历以便传位给昌,因此泰伯、仲雍二人就逃往荆蛮,像当地蛮人一样身上刺满花纹、剪断头发,以示不再继位,把继承权让给季历。季历果然继位,就是王季,昌后来也成为文王。泰伯逃至荆蛮后,自称“句(gōu)吴”。荆蛮人认为他很有节义,为了存大义让位而逃避至蛮荒瘴气之地,这是一种感天动地的大德行,所以追随附顺他的人民有一千余户,尊立他为吴泰伯。吴氏宗亲自此以降,始终奉吴泰伯为始祖。泰伯死,无子,其弟仲雍继位;就是吴仲雍。仲雍死,其子季简继位。一直传至第十九代寿梦,寿梦继位后吴国方始日益强大,自称为王。
    从泰伯创建吴国算起,到第五代时武王胜殷朝,封其后代为二国:其一为虞国,在中原;其一为吴国,在夷蛮地。到第十二代时晋国灭掉了中原地区的虞国。又过了两代,夷蛮地带的吴国兴盛起来。总计从泰伯至寿梦共传十九代人。
    华坞村吴氏宗祠的大堂左侧还贴有吴氏列代先贤的画像,其中有一幅是潮州前八贤之一的吴复古。吴复古是潮州府蓬洲(现汕头市下蓬)人,吴氏族人也流传着他高尚的礼让品德;宋真宗、宋神宗都嘉许其让德会流芳千古。
    吴复古少即天资聪颖,勤读书史,精通经典。他论说谨严不苟,性情清逸,大词家天章阁待制李师中少负盛名,人称神童,豪放倨傲,很少服人,唯独对吴复古十分景仰,曾为之题书:“白云在天,引领何及。”吴复古从小恬静而豪放,任侠好义,“急人缓己,忘其渴饥。道路是家,惟义是归”。一如苏轼所赞:“子昔少年时,气盖闾里侠。自言似剧孟,叩门知缓急。”吴复古虽饱读经史,且“遍交公卿”,但却无意于仕途。他本可以以嫡子的身份承袭父荫,却固辞不受,将袭职让于庶兄吴慈翁,使之授国子监教授。
    但是,吴复古终于还是以道德文章显著而被举荐为孝廉,并得到宋神宗的召见,授以皇宫教授之职。为此,吴复古一时名重朝野,巨卿鸿儒如司马光、韩琦、苏轼、苏辙、李师中等等,都为之推心置腹,愿与交好。然而吴复古清逸成性,志在山水,淡薄功名,不久即以“孝养”为由,上表辞职。宋神宗也嘉许其孝心、让德,准其所请,并特赐他“远游先生”之称号。
    吴复古归故里后,别妻儿,离家室,到直浦都(今潮阳灶浦镇)麻田山中(一说在潮州城)筑庵辟谷,绝粒不食。苏轼为其以神宗赐号作庵名的道庵题匾“远游庵”,并撰写了《远游庵铭》。道庵北面,隔着小石山和小沼池,即为吴复古的居处“岁寒堂”。吴复古先贤寿高96岁,其辱少誉高。这对古人来说,确实难得、罕见。

你是本文的第744位读者
来 源: 摘自“汕头特区晚报”2016、8、3
作 者: 谢昇秀 文/图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