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一把孟臣罐与潮汕工夫茶紧紧相连的缘故,聊到茶具,尽管今天冲泡工夫茶多以盖瓯为之,但茶客们对于紫砂壶情之所钟依然津津乐道。
紫砂壶,在潮汕地区称为苏罐,因其出自江苏宜兴得称。宜兴位于太湖西滨,这里山清水秀,峰峦叠嶂。史上这里称阳羡,说到阳羡这名字茶客会恍然大悟:“这可是个出名茶贡茶的地方。”对了,“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唐·卢仝),“雪芽为我求阳羡”(宋·苏东坡),“尝啜阳羡茗,不游阳羡山”(明·高启),说的都是茶。什么叫天成巧合?茶与壶的相遇相配。阳羡既产茶,还蕴藏着丰富的含有水云母及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铁矿物质的陶土,它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又收缩率小,正好是制作茶壶的佳料,阳羡也成了陶都、壶都。 紫砂壶兴于明朝可以说是我国茶具发展的一大奇迹。明废除团茶改用散茶,改烹茶法、点茶法为瀹泡法,因此紫砂茶具应运而生并大行其道。紫砂壶由于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强大的温度适应能力,使其泡茶“既不夺茶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再加上造型简练大方,风格超凡脱俗,色调古朴雅致,韵味幽深旷远。于是,紫砂壶行世便成了“与黄金争价”的珍宝。几百年来,制作紫砂壶的高手、名家、大师辈出,明代的供春、时大彬、李仲芬、徐友泉,明末清初的陈鸣远、惠孟臣,清中叶的陈鸿寿、杨彭年,当代的顾景舟,这些名字都写着紫砂壶的辉煌,是一部宜兴紫砂的历史。 说到紫砂壶的文化意蕴,是它诞生于明代的思想文化背景分不开的,以王阳明心学为代表的新儒学,集儒学的“中庸、尚理、学简”、释学的“崇定、内敛、喜平”、道学的“自然、平朴、虚无”为一体。这反映在这一时期的艺术包括壶艺均以自然为美,这不正是茶人追求的精神思想吗? 紫砂壶小巧玲珑,“每一客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冯可宾《岕茶笺》)紫砂壶一开始便成为文人雅士饮茶时的必备之器,更有不少文人骚客直接参与了紫砂壶的创作,他们“千奇万状信手出”,出品了千变万化的造型,还留下不少题款绘画,使紫砂壶的实用性增添了艺术性,提升了壶的艺术品位和观赏价值,不失为一件有精湛的工艺特色又具深邃的文化品味的高雅艺术品。 好茶还需好壶泡,真正爱茶的人都会念想他心中的一把紫砂壶。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