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闽南、潮汕地区都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在历史的长河里,不少闽籍先民和潮籍先民冒着生命危险,远渡重洋前往东南亚及其它国家谋生。而与此同时,一种用于维系亲情的简单家书或汇款凭证——侨批,也开始通过民间机构流通于海内外。

    近日,记者在福建采风时了解到,一直以来,闽南侨批业与潮汕侨批业的关系十分密切。而由于福建诏安、云霄等县在地理上与潮汕地区相近,历史上汕头更成为了跨越两省的“侨批中转站”。

    “两地书”见证“两地情”

    往昔诏安云霄侨批由汕头投递

    一张张发黄的侨批,一个个异地的邮戳……眼前这些寄予无尽情感的纸张,仿佛向世人诉说着一个世纪前的光景。在福建采风期间,记者有幸从艺林堂集邮丛书执行主编万冬青的手中看到一张张弥足珍贵的侨批。从字里行间看出,这些侨批多数都是简单家书或汇款凭证,有的倾诉着侨胞对眷属的思念之情,有的则对汇寄回来的“批款”作详细分配。

    “这些虽然是福建侨胞寄回来的侨批,但以前福建境内不少的侨批都是经汕头转派而来的。”万主编表示,闽南和潮汕都是著名的侨乡,由于福建部分县镇位于闽粤交界,再加上当时的汕头不仅是粤东华侨出洋和对外贸易的出海口,更是潮汕地区的侨汇中心,所以不少福建侨批每次从海外寄回家乡,都要先集中通过汕头的侨批局再转派到潮汕和闽南各地。

    记者翻查资料发现,历史上闽南地区诏安、云霄等县的侨批业与潮汕地区的侨批业关系密切。比如汕头的光益裕、洪万丰、永安等侨批局的侨批投递范围就包括了福建诏安县,而宏通侨批局的侨批甚至还投递至福建云霄县。

    “从这一现象也可以看出闽南与汕头两地有着‘同根同源’的关系。”新华社福建分社原副社长、高级记者王炜中认为,虽然汕头与闽南一带分属不同省份,但当时两地的侨批却可以互通往来,这一跨省的“交流”方式不仅见证着“闽潮”的亲密关系,而且对当前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闽潮共建海西经济区有一定启示。

    侨批局维系“生命线”

    昔日侨乡一半人口靠“批款”赖以生存

    侨批因华侨而产生,而潮汕和闽南两地都是中国著名侨乡,当时侨批自然也扮演着华侨与侨乡联系的重要角色。据专家介绍,在历史上,潮汕侨批业的经营经历了三个阶段。起初,侨批靠“水客”递送,他们从海外的侨胞手中收揽需要托寄的财物书信后回乡传递,又将侨眷的回批带给海外侨胞,提供跨国越洋的双向服务。据资料记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水客”人数最多的时期,仅在汕头,专门递送侨批的“水客”就有800人以上。

    后来,由于出洋的华人不断增多,需要回寄的款项和物品也越来越多,单由“水客”运送已无法满足需求,于是便出现了一种民间自发兴起、专门办理侨批业务的私营金融机构——侨批局。据《潮州志》统计,1946年潮汕地区的侨批局共有131家,而在南洋各地的潮帮侨批局更高达451家。

    新中国成立后,侨批业扩大收汇业务,汕头将分散经营的侨批局集中起来,成立侨批联合服务部。1979年,汕头的侨批正式归口银行,并由中国银行办理。

    从潮汕侨批的发展过程,不难看出,侨批正如一条经济“生命线”,始终连接着潮汕及闽南地区侨胞眷属的生活来源。王炜中对记者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靠海外侨胞寄回“批款”补贴维持生活的民众,就占了当地总人口的一半左右,部分乡村甚至高达70%至80%。而如果以侨眷家庭为单位计算,平均每月收到的“批款”就占了家庭总收入的80%。

    侨批馆蕴藏“大富矿”

    “侨批档案”正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无可否认,历史上侨批联系着海内外侨胞眷属的情感,同样也见证着闽潮两地间的密切往来。时至今日,虽然侨批已退出历史舞台多年,但它仍如同一座文化“富矿”,静待着世人加以“开发”。可喜的是,经过多方努力,2004年,国内首座以侨批为主题的文物馆——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侨批文物馆正式开馆。而2010年,包括潮汕侨批在内的《侨批档案》更是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目录》。

    近日,记者来到市区金湖路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的侨批文物馆,里面“写批”、“拣批”、“送批”和“批来了”四组雕塑,形象地再现了侨批运作的全过程。这些雕塑有的坐着写字,有的背着送批“三件宝”(即市篮、水布和长柄雨伞)。在侨批收藏区,按照不同年份、不同国家、不同收批地的侨批一字铺开,陈列在一排排展柜内,让人目不暇接。

    据介绍,近年来该中心加大征集力度,至今已征集到各类侨批12万封左右,编辑出版了《潮帮批信局》及其续集共有3辑的《潮汕侨批萃编》,还有共7册的《潮汕侨批档案选编》。而且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袂编辑出版共125册的《潮汕侨批集成》,第一、二辑共72册已经问世。目前,包括潮汕侨批在内的“侨批档案”正申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

    新闻同期声

    侨批系“四情”

    作为侨乡特有的侨批,是在金融邮政机构尚未建立或极不完善的情况下,海外侨胞通过“水客”、侨批局的民间渠道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特殊汇款方式,其基本特征是“银、信合一”。

    侨批民间特色鲜明,跨国特性突出,内容翔实丰富,记载完整系统,从中可以了解到祖国和侨胞居住国的国情,侨胞故乡的乡情,侨批家庭的家情和侨胞与他们眷属的亲情,可谓是海内外华人社会的“百科全书”,有着珍贵的文献价值。2010年2月,包括潮汕侨批在内的“侨批档案”,正式列入《中国档案文献名录》。目前,正朝着列入《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的更高目标继续努力。

你是本文的第698位读者
来 源: 《汕头都市报》2012-03-9
作 者: 黄泽春 杨立轩 陈胜生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