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双忠文化节”场面
每年潮阳城区举行了“首届双忠文化节”巡游活动,今年农历二月初八,共有英歌队、笛套音乐队、潮州大锣鼓队、醒狮队、麒麟金狮队、标旗队、武术队、太极队、炮囊队、彩车队等30多支队伍,近万人参加了这次大型文艺游行。 “双忠”到底是何人呢?据史书记载,唐至德二年(757)间,时任河南节度副使的张巡与睢阳太守许远率领睢阳城(今河南商丘)军民与安禄山叛军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抗战,死守睢阳达10月之久。由于兵力悬殊,援军不至,粮草断绝,最终寡不敌众,睢阳失守,张、许二人也为国殉难,这就是中国古代史上最惨烈的战役之一的“睢阳之战”。“安史之乱”平定后,唐肃宗下诏在睢阳立庙祭祀“双忠公”。唐代以后,确立张巡、许远信仰在官方祀典中的正统地位一直没有动摇,历朝还不断地册封、加封,不断地强化,并演化成为“忠义报国”的楷模,成为官员、乡绅用于动员百姓的信仰资源。 然而,这两位“来自北方的神明”是如何来到远隔千山万水且之前毫无关系的粤东古邑潮阳的呢?据有关史书记载和专家分析,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宋熙宁年间(1068—1077),潮州府派军校钟英(潮阳人)带贡入朝,途经河南睢阳,谒双忠庙,遂请来双忠香火至潮阳,后建东山“灵威庙”进行奉祀,此为当时潮汕第一个双忠庙,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二是“双忠”事迹播扬于潮阳,与韩愈之彰显有关。韩愈曾作《张中丞后传》,表彰“双忠”精神。由于潮阳民众特别敬仰韩愈,故在崇祀韩公时并祀“双忠”,这是一个极富意义的解释。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古邑潮阳需要“双忠公”。因潮阳地处海滨,自古历遭山贼、海盗、倭寇之患,张、许二公生前保国卫民,竭尽贞烈,神之莅潮,正合民心所盼,是故理所当然地为潮阳官方和民众所接受、所崇祀。尤其棉城,不仅形成了“文化圣地”——“东山祭祀中心”,还因为双忠祠庙较多,民间进行了“统一安排”:东山的灵威庙是“双忠”的总部,城隍前的双忠行祠是“双忠”的现场办公场所,平和东的岭东古庙是“双忠”的家室,文光塔后的塔馆后祠(后迁至城区西环路)是“双忠”的书房,龙井的双忠祠是“双忠”的纪念馆,真可谓“分工明确”,其它“神明”无法相比。 双忠行祠理事长郑镇金介绍,这次活动由双忠行祠理事会倡导,有双忠行祠、塔馆后祠(双忠书房)、龙井双忠庙和城隍庙等四大祠庙及民间团体参与了文艺巡游活动。自2008年以来,双忠行祠理事会连续三年倡导举办纪念双忠公文艺巡游活动,今年这次活动还升格为“首届双忠文化节”,期间还有潮剧演出,并增设女英歌队、“拍地虎”队、“双忠精神耀潮阳”专题灯谜竞猜活动等内容。广东电视台、南方卫视和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节目还特此作报道。郑镇金还介绍,双忠行祠理事会将以此为契机,筹集20多万元,在活动结束后,购买60吨大米发放给城区的贫困户,同时到当地的福利院、光荣院、敬老院进行慰问,让双忠精神发扬光大。 笔者在现场看到,游行队伍分为随驾队伍和文娱队伍两部分。其中双忠行祠的随驾队伍有东信文艺协会的驾前笛套锣鼓队,宝光社驾前执事队,白宫社扶驾队,合众社扶敕封禄位牌队;文娱队伍主要有双忠行祠标旗队,海丰“拍地虎”队,贵屿华美女英歌队,后溪英歌队、笛套锣鼓队、醒狮队、武术队,南桂坊英歌队,雯禧苑笛套锣鼓队,合众社麒麟金狮队,少年武术队等。 如今,双忠圣王那种忠义报国的精神,已对潮阳民众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笔者坚信,这种积极影响,定会对建设和谐社会、幸福潮阳起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
|
▼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