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汕头人虽然经济拮据,但对于美食的追求依然十分执着,乐此不疲。价廉且味美的汕头传统小吃由商贩们或推小车或挑担子穿街过巷吆喝着,进入了千万百姓家,给那个年代汕头人平淡单调的生活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当时的小孩子,许多是靠卖泔水积攒零钱来享用传统小吃的,每每巷子口传来叫卖声,巷子里的小孩子们就已早早准备好了小碗、小盆伸长脖子候在家门口了。那个年代穿街串巷的传统美食主要有:韭菜粿、鲎粿、水粿和豆花等,在旧公园旁的“飘香”、“标准”两家小食店还能吃到滑润的水晶球、厚朥的炒糕粿,在老妈宫能吃到香软的粽球、在西天巷能吃到金黄香脆的蚝烙,还有原新观电影院附近香甜的杏仁茶和芝麻茶、至平路热乎乎烫嘴的粿条汤、尖米丸汤和粿汁是价宜的点心。那时外马路头北方餐馆的美食——香喷喷的煎包算得上是奢侈的美食了,每到周末,北方餐馆座无虚席,人头攒动,其热闹程度绝不亚于如今的“万客隆”超市。而双和市场方老伯的猪血煮猪肠汤也称得上计划经济时代的美食,2分钱一小碟的甘香钉螺蘸辣椒醋更不失为孩子们的可口美食。
    改革开放以后,汕头人的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嘴刁”的汕头人对美食的追求更加不遗余力。汕头人素来喜啖生猛海鲜、野味山珍,于是街面上悄然兴起了吃蛇热,七月流火的大暑天,蛇店最旺的红领巾路两侧人行道上,三五成群吃蛇的人们围坐于火锅旁,来上几盘蛇肉片,再加一筛空心菜。天热、火锅热,人们吃得汗流浃背,不亦乐乎,小伙子们干脆光起了膀子,一派热火朝天的美食场景。不久,狗肉火锅、羊肉火锅、猫肉火锅也相继登场,远洋冰镇保鲜的热带石斑鱼也成了汕头人火锅中的美食。每当寒冬腊月入夜后,汕头路边的火锅大排档纷纷支起灯火、搭起挡风篷与屏风,红红火火的火锅美食场面便拉开了帷幕,滋补暖身的各式火锅着实给汕头人带来了美食的惊喜,当前又兴起了杜龙鱼火锅和鹅肠卤水鼎仔。
    生活的改善使汕头人的美食环境大为改观,各类传统美食如雨后春笋般竞相登场,琳琅满目,不胜枚举,有马铃薯粿、粟只桃粿、红桃粿、(鼠壳粿)、笋粿、甜粿、发粿、乒乓粿、“小米”、秋瓜烙、萝卜糕、糯米钱、春卷、猪肠胀糯米、手拍牛肉丸、达濠肉饼和鱼丸、鱼饺、潮汕卤味……而外地的美食也相继登陆汕头,有湘菜、川菜、东北菜、北京菜、客家菜、西北拉面、雷州风味、福建沙县、罗家小吃等等,汕头人的美食口福实在是不小。
    吃腻了大鱼大肉的汕头人,随着美食消费观念的成熟和理性化,如今又热衷追求起绿色美食、乡土美食。斋菜、农家菜、食用菌、乡下土鸡和猪肚、内溪就捞鱼仔等应运而生,摆上了汕头人的餐桌。久居水泥钢筋丛林中的都市人,休闲地端坐于具有浓郁乡土特色的小菜馆里,唤店家来上一盘山坑小螺、一份野菜、几块油炸布仔豆干、一盆土鸡炖草药汤,再吃上两碗糙米饭,既养生又美味,享受一份回归乡间大自然的美食感受,确是惬意无比。
    但不管汕头人美食时尚如何变迁,对传统美食依然情有独钟,经常会买上几样传统小吃解解馋,美食一番,传统小吃不愧是汕头人的“感情美食”。

你是本文的第809位读者
来 源: 《汕头特区晚报》
作 者: 柯建宏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