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文化在汕头埠 最新 图1张
                                             ▲汕头老妈宫

     妈祖文化,是全国非遗保护项目。妈祖,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以及东南亚诸国,是助人为乐、救苦救难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化身。妈祖,一般指海上女神林默娘,也即天后圣母,而在汕头,妈祖与天后圣母有所区别,这是汕头埠妈祖文化的“个性”。

   “妈祖”早已成为辞条收进《辞海》:俗称“妈祖婆”。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相传宋福建兴化府莆田人,姓林名默。父母信佛,梦观音赐药而生之。八岁从师,十岁信佛,十三岁习法术。宋雍熙四年(987)盛装登山石“升天”为神。当地居民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立庙奉祀,称“通灵圣女”。宋元明清历代均有褒封,清封“天上圣母”。奉祀妈祖之庙称妈祖庙……每年夏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诞辰。

    妈祖的最早封褒是“天上圣母”,但民间一直称为“天后圣母”(比“天上圣母”低一档),其庙为“天后宫”,传说很多,其文化精神是“立德,行善,大爱”。

    汕头是海滨城市,民众信奉妈祖,早在开埠之前,汕头形成之时,第一批到此谋生的渔民,商人就把妈祖文化引进这方新兴的土地。

    汕头埠在三月廿三这一天

    每年农历的三月廿三日,是妈祖诞辰,汕头选定这一日为“闹热日”(游神赛会热热闹闹的日子,潮人俗称“老热”,书面语为“闹热”)。在潮汕地区,每一个村庄都有一个“闹热”日,近似中华传统的社日。社日是祭土地之神,春秋两祭,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闹热”日各村各里自定,所立定的日子的理由不尽相同,祭拜的神明也不尽相同,有奉三山国王的,有奉玄天上帝的。汕头是埠头城市,也有“闹热”日,似乎与其他埠头城市不同,形成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

    汕头埠人选择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埠众的“闹热日”,是有缘由的:早在汕头开埠前的清嘉庆年间,船商、小商贩就在成陆的沙汕头从事贸易活动,他们在现在的升平路盖了一座妈祖宫和一座关帝庙,祈祷神明保佑平安,生财有道,宫庙前就是商贸场所,是沙汕头的中心。我国沿海商人大多信奉妈祖和关帝,认为在这样的所在做生意有安全和诚信保障(妈祖是平安的保护神,关帝是诚信仁义的化身),所以船商、行商都喜欢到这里来经营。这里的人气越来越旺,在1854年漳潮会馆建成之前,这里已有200多间店屋,生意兴旺,人称“闹市”。漳潮会馆建成后,尤其是汕头开埠后,汕头商业中心转移,这一带被改称为“老市”(在今老妈宫对面新关街至民族路西一带)。无灾无难且经营得利的商人们,把功劳归于妈祖的庇佑,感恩妈祖,于是特别敬奉妈祖,经常祭祀,对妈祖的诞辰日,更是视为盛大的节日来庆贺。相沿成俗,农历三月廿三就成为汕头埠的“闹热日”。

    农历三月廿三这一天,汕头埠几乎举城同庆。家家户户蒸甜粿,杀鸡卤鹅炒面条作供品,祭拜完妈祖全家人和乡下请来的客人共进午餐“吃炒面配鹅肉”。

    汕头人几乎家庭里都设有妈祖神位,待到农历三月廿三这一天,摆上八仙桌,用平日量米用的竹筒装上八分满的米,放置在桌子前沿的中间,插上三炷清香,就算是妈祖的神位。也有一些识字者,用一小片红纸写上“天后圣母”四字贴到插香的竹米筒上,祭拜毕,红纸撕掉,竹筒恢复量米的使用功能。

    大多数人家只在家庭设临时神位祭拜妈祖,还有一些“诚心”者,除了在家里祭拜,还要再备一些供品跑到老妈宫、厦岭娘妈宫、华坞妈宫对着妈祖塑像顶礼膜拜,方显虔敬。故是日,这几处地方的路道“人满为患”。

    宫中妈祖偶像还要“出游”,保四境平安,很多文章书刊对此有述,本文不赘。在此要说明的是:据悉,老妈宫的妈祖自1939年汕头沦陷之后不再出街。其中原因后面再叙。

    汕头各个商业区间的商家都要联合举行祭拜仪式。以双和市场为例——

    整个市场休市半天(全年只有春节休市一天,妈生休市半天),11时就关铺门打烊。全体商家到妈祖祭棚前集中行祭礼。祭棚搭在市场东头(阜安街1号、2号的门前大街上),祭棚一侧是木偶棚,专请木偶戏来演出答谢神恩,活跃居民文化生活。祭祀完毕就演木偶戏,一直演到深夜。观众如堵,有当地居民,更有居民的三亲六戚。自有双和市场到1939年汕头失陷告停,复员后的1946年恢复至1956年,年年如此。当地人俗称演木偶为“做纸影”,由此民俗活动而衍生出“老热过做纸影”的俗语。有的店员工作不够主动,老板就会在背后非议他“做工课像抽纸影——抽步动步”。

    祭祀之后的供品,由主持人“标”给参祭者。程式大致如此:主持人举起一巴香蕉,喊:“这巴弓蕉6个钱,谁要?”甲喊:“我出8个钱!”乙喊:“我出10个钱!”如果没有人再接应,这巴香蕉就由乙用10个钱买下来。主持人再举起一盘红桃粿,喊:“这盘红桃粿12个钱,谁要?”如果没有人吭声,主持人或说:“那我自己收了。”自己花12个钱买下,或再喊:“10个钱,谁要?”如果还没人吭声,就再减价喊:“6个钱,谁要?”供品是吉祥物,大家都争着抬高价格买下来(雅说为“请下来”),几乎没有发生没人要而降价的事。“标”供品所得的钱,专款专用,留作明年妈生的庆典活动经费。

    供品“标”完了,就抓阄(抽签)决定下一次妈生庆典活动的主持人。抓到阄的下一次主持人,负责保管祭祀的一切器物。

    双和市场的“妈祖生”祭祀活动,1956年进行了最后一次,不久实行“公私合营”和“合作化”,这项活动自然而然告停。从此,汕头市的“妈生”祭祀盛况不再,但妈祖纪念这习俗一直保留至今。现在很多市民不再祭拜妈祖了,但到了农历三月廿三这一天,还是不忘记吃炒面条和卤鹅肉。

    汕头籍的船民,视妈祖为护航神,十分恭敬,几乎每艘小型船只,都在尾舱的正中设立妈祖神龛,在船坡沿(船舷)的对应地方,是不准解衣大小便的。每天晚上都要上香,到了农历三月廿三这一天,更要隆重礼祭,以示感恩。

    为什么要到妈屿放鸡?

    妈屿的老妈宫,称“天后古庙”,是汕头埠最早的妈宫,创建于元代;新妈宫创建于清咸丰八年(1858)。弹丸之地为何建了两座妈宫,记得林俊聪先生有撰文讲过,此处不述。这里要说的是妈屿放鸡山的由来,似乎这个故事还没有人说过。

    妈屿,原称马屿,因在大海中望去,状如一匹骏马而得名,毗邻一岛屿如鹿,称为鹿屿。早在汕头开埠之前的宋元时代,马屿已成为潮人过洋淘金的起渡点,来来往往商船也不在少数。船主为祈求航程平安,于元代期间集资创建了妈宫,请来了福建莆田海运女神林默娘。从事水上作业的人众以及家属,常来这里祭拜求平安,前往外洋的人,船到马屿,都要停泊,备祭品上妈宫求祈顺风。因妈宫而出名,马屿于明末改称妈屿。且说明代时期,潮阳招收都农民庄大犯了官事,决定随朋友的红头船到暹罗避祸。庄大遵古俗备供品准备到马屿拜妈祖求平安。他到市上买了一只鸡,准备回家宰了蒸熟作供品。正在此时,村人跑来告诉他,官府的差役已到他家了。庄大一听,不敢回家,抱着鸡急急跑到海边朋友待启航的红头船上,藏在货舱里不敢作声。这艘红头船启航不久便到达马屿,按惯例在此停泊,船上人员都到妈宫拜妈祖,庄大抱着活鸡,跪在妈祖塑像前祈祷,请求妈祖体谅他的实际困难,收下活鸡自行处理。拜罢起身,手一松,鸡跑了。若干年后,庄大发达回乡,念念不忘他当年用活鸡祭妈祖之事,认为这是他发达的缘因。他回暹罗时,船到马屿,又特地用活鸡祭妈祖。此事传开去,竟相仿效。后来的人不知原因,以为是有意将鸡放生。马屿于是又称放鸡山。这个放鸡山的故事是我的姑丈庄如林告诉我的。70年前,他在跑远洋的汕头籍船当水手,对妈屿是十分熟悉的。

    老妈宫妈祖显灵?

    这里说的老妈宫,指老市区升平路头的“天后宫。”这座天后宫,是汕头历史的一块里程碑,是汕头埠商贸业的发祥地。它的简史,前文已述。它让汕头埠民众甚至整个粤东地区的民众尊崇之至是汕头沦陷时“妈祖显灵”。1939年6月21日,汕头市沦陷,日本飞机狂轰滥炸汕头市区。天后宫南侧的广东省银行大楼(现为工商银行汕头分行外马办事处,原汕头炮台旧址),是日寇的重要轰炸目标之一,投下了好几枚炸弹。奇怪的是这些炸弹都弹跳到楼外爆炸,大楼安然无恙。不少人说,是妈祖显灵,保护了这一带的平安,更有人绘声绘说地描述,某某老婶和某某老叔亲眼见妈祖显灵现身,腾云驾雾在半空中,兜开裙袍接住日机投下的炸弹抛到空地上去。广东省银行大楼经受住日机的轰炸巍然不动是事实,老妈宫一带没受到大的毁损也是事实,人们把这些事实归功于妈祖的庇佑。抗战胜利之后,老妈宫妈祖的香火更旺了。

    40多年前,我下乡到粤东山村务农,同生产队有一个“五类分子”,姓余,黄冈人,解放前在汕头市的国民党银行任过职。有一次田间休息闲聊时,他告诉我:当年汕头广东银行大楼之所以不会被日机炸塌,原因是大楼顶层天台用藤搭了一个瓜棚,聊作隔热之用。瓜棚密实坚固,且搭瓜棚用的材料山藤十分柔韧有弹性,所以敌机投下的炸弹都被反弹到楼外去,大楼外墙很厚实坚固,虽多处受弹片击射而无大碍。最近与老同事郑友文先生谈及这件旧事,郑君听完说:“咦,我阿公(祖父)也跟我说过这样的事。说法一致。”

    妈祖另有所指?

    近日,我到“厦岭妈宫”采风。“厦岭妈宫”是时人的称法,过去称“娘妈宫”,宫大门上的横匾是“厦岭古庙”。建于明洪武二年。这座宫庙设置妈祖的卧室,眠床等卧具齐全,与其他的妈宫庙设置有所不同。最不同的是,神龛上供奉着两尊妈祖塑像,东侧的塑像比西侧的大,东侧的称为“福建妈祖”,西侧的称为“厦岭妈祖”。据当地人介绍:厦岭妈祖叫林金凤,与妈屿妈祖林金兰、老妈宫妈祖林金英是天上仙女三姐妹,由天庭直接派下来保佑民众的。而“福建妈祖”林默娘是白日升天成仙的,有所区别。“福建妈祖”是清初从福建漂流下来,被厦岭渡口一个艄公捞起来。“福建妈祖”托梦于艄公:愿与厦岭妈祖姐妹相称同列庙宇接受人间香火。

    显然,有些汕头人不认同妈祖就是林默娘,妈祖还有它属。这种观念由来已久,在澄海流传着的一个民间故事,就说甲子镇妈宫的妈祖是澄海女子张柔娘死后去担当的。故事内容简介:清朝初年,福建秀才王六御来澄海南洋村设馆课徒,旅途过往宿樟林村客店,张店主看中王六御,要将女儿柔娘许配给他,柔娘也中意。未几,王六御被贼绑架,柔娘思虑成疾致亡。王六御从贼窝逃出来,得知柔娘为他而死,十分感动,前往柔娘墓前吊祭。从此,柔娘鬼魂常于夜间来与王六御相会。由于各路神明不容人鬼相会,柔娘只好告别王六御,告诉他“海不扬波”之日相见。王六御送给他一把题有自己诗作的扇。次年是大比之年,王六御与朋友结伴同往省城赴试。这一日来到甲子镇,走进妈祖庙,见妈祖神像酷似柔娘,又见庙中挂着一块“海不扬波”的匾额,王六御正在惊诧之际,忽见妈祖手中的扇掉下来,他拾起一看,正是他送给柔娘的信物……

    我市民俗学家庄意光先生说:“潮汕地区的妈祖庙,大门匾写着‘天后宫’者,一定是祭祀林默娘,如没有这字样,就不一定是祭林默娘。东村有三座妈祖庙,两座是‘天后宫’,祭林默娘无疑,一座大门没有‘天后宫’的匾额,据说是祭祀‘东凤妈’‘东凤妈’是潮汕地区的贞烈女之一。”

    必须说明的是,上述所谓妈屿妈祖林金兰、老妈宫妈祖林金兰之说,虽属民间神话传说,但我认为支撑这传说成立的资料条件不足,因为这两处妈祖庙都是“天后宫”。“天后”是施琅奏请清康熙皇帝封褒林默娘的,其他神明不能替代。

    何处新妈宫?

    汕头埠的妈祖庙,除了上述几座之外,还有华坞妈宫,规模也很大。再者,多年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这么一说:汕头有老妈宫,也就有新妈宫,新妈宫创建于民国初,现在是永平路小学。对此说我一直耿耿于怀。因为对于永平路小学我此前得到的信息是:民国初年它是汕头市孔教学校。同一个地点,有可能妈宫与学校共存吗?或者,它是妈宫不是学校?或者,它是学校不是妈宫?一直得不到肯定的答案。

    去年,亡友老魏对我说,新妈宫是新会馆的一部分。最近,我友郭生君告诉我,新会馆(现商平路小学)确有一尊妈祖塑像,解放后长期放置在一间暗室里。新会馆是否一部分称新妈宫,他可就不知道了。郭生君先尊郭燕树老师是解放后第一住商平小学(前身市第三小学)校长,他们一家在校园里住了数十年,对这处古建筑的情况了解应比一般人多,但生君对这个问题也未能作肯定的答复。

    何处新妈宫?我不知。有待热心人探究。

  

你是本文的第1475位读者
来 源: 《汕头日报》2011-04-24
作 者: 鄞镇凯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