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群众信奉的神祗很多,在潮汕地区的各个乡村,举目可见的是遍地的神庙,这些神庙,大的有厅殿天井,小的只有小屋宽,更小的只有一个模型小宫,各家神庙供奉的神像也因庙而异。
    潮汕人供奉的对象十分复杂,有灵魂崇拜对象,有日月星辰、风雷雨电等自然崇拜对象,有图腾崇拜对象,有儒、道、佛三教崇拜对象以及民间诸神崇拜,有帝王将相、清官贤吏等等。因此,我们看到庙神,有玄天上帝、九天玄女、天后圣母、慈悲娘娘、注生娘娘、七圣夫人、花公花妈、三山国王、双忠公、文昌爷、魁星爷等等,林林总总,很多很多。在潮汕流行的俗语中,这些崇拜的对象以及崇拜的有关心态,也随之反映到俗语中来。
    如“妈祖唔拜(不会)发家”,这句话虽说带有浓厚的消极因素,但反映了潮汕人的一个共同崇拜对象——妈祖。为什么要祭祀妈祖才会发家呢?因为潮汕濒临海滨,海洋捕捞是沿海人民的主要生计。特别是航运业发达的时候,潮汕各港口的红头船,满载货物,航行在茫茫大海之中,自然希望冥冥之中有神祗保佑。妈祖的传说经过历代不断神化,使他成为沿海一带的海上保护神。故此,商贾、渔民、船夫,在上船之前总要到妈宫进香许愿,祈望这一趟出海能赢利而归,故有此语。关于妈祖,还有一句俗语说“阿妈生,食炒面”,反映的是一种祭祀方式,家家户户炒面祭祀。
    “三山国王霖田宫”,比喻是正宗。三山国王相传是揭西三座山的山神。明郭春震的《潮州府志》提到:  “三山:一曰独山,在县西南一百五十里;一曰明山,离独山四十里;一曰巾山,离明山二十四里。”夹注提道:“相传有三神人出于巾山石穴,因祀焉。今庙犹存。”这庙就是霖田祖庙,又称明贶古庙,三山国王庙、大庙。
    潮谚有“别峰阿娘,望着住显”。别峰古庙在潮城东北风栖山,供奉观音(潮人称观音娘),传其甚灵,朝拜者只要望到凤栖山就能得到保佑。潮人于众佛之中独尊观音,因为其救苦救难,大慈大悲,与人世间贴得最近、最为可亲可敬,迟钝者连向建有观音庙的山望一望都显灵。
    有时候,我们可以从俗语的语源来印证宗教崇拜的影响。如下面这些俗语:
    “烧头香”,潮汕民间风俗,敬神礼佛时,信徒赶早到寺院里争上第一炷香,以示虔诚。这种风俗由来已久,在宋代已经很流行。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二十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生日,最为繁盛……夜五更争烧头炉香,有在庙止宿,夜牛起以争先者。”
    “一次乞蛇咬,十年怕草索”,佛家将误认假相为实有之物比喻为认绳为蛇。《续传灯录》卷二九:“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道:‘无,意旨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后来就成了一条运用广泛的俗语“一日被蛇咬,十年怕草索”。
     “一人传虚,百人传实”,指本无其事,但因传说者多,大家就信以为真。此语源自佛教《景德传灯录·契纳禅师》:“问:‘如何是东禅家风?’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又《五灯会元·临济玄禅师法嗣》:“僧问:‘多子塔前,共谈何事?’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凶拳拍唔得笑面”  ,指再凶的拳头也打不到笑脸上。禅宗有“嗔拳不打笑面”之语,《续传灯录·泉州云台因禅师》:“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嗔拳不打笑面。’”
    “好事恶出门,孬事众人传” ,指好事不容易传出去,丑事却众人传说。在古代禅宗中常提起“如何是西来意?”意思是达摩祖师从印度来中国的含意是什么。绍宗禅师曾答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见《景德传灯录·绍宗禅师》
    “水涨船高”,形容世态炎凉,人屈服于冷暖。此语出于宋·圆悟《碧岩录》第二十九则:“水长船高,泥多佛大。”原意为修福、修慧的功力越深厚,则悟境越高,成就越大。
    “食斋补积恶”,指坏人想以吃斋念佛减轻罪恶。佛教认为:一个人的善恶,终由自身受之,此身不受,来世受之,来世不受,后世受之。人一旦做了恶,如果能诚心改过,尚可以减轻罪过。
    “借花献佛”  ,比喻借别人的东西去做人情。据说,佛说法时,诸天散花。而释迦佛涅粱时,大众持香花、宝幢等供养。因此,“香花供养”成了佛家习见的仪规。“借花献佛”典出《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释迦佛过去世为善慧仙人,听说普光佛出世,想要找名花供养。遇到一位青衣,拿七支莲花经过,莲花有感于善慧的诚意,跃出瓶外,青衣大惊。善慧“为欲成就一切种智,度脱无量众生”,用五百钱购五支莲花。青衣见他十分有诚意,便将五朵花相赠,并结成生死之缘,又“请寄二花以献佛前,使我生死不失此愿”。善慧立刻来到普光佛的地方,  “即散五茎,皆住空中,化成台;后散二茎,亦止空中,夹佛两边”。
    “铁树开花”,比喻极难实现的事情或非常罕见的事物。宋·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焦山师体禅师》:“铁树开花,雄鸡生卵,七十二年,摇篮绳断。”《续传灯录》三一:“淳熙己亥八月朔出微疾,……逮夜半,书偈辞众曰:‘铁树开花。’”
    佛教因果轮回善恶报应的观念深入潮人民心,俗语方言中有不少此类道理的语言,如骂孩子为“讨债仔”,说人遭受灾祸是“前世做积恶”,讥多说谎话的人“后世着(必定)哑”,干坏事的“做积做恶”,喻恶贯满盈而终于暴露受惩为“积恶囤爆匝”。而说到某某人、某某物”积恶死”,却带有复杂的感情,惋惜事物之受糟或人受到不公平正的待遇,以“积恶”作为一种原因解脱。赞人有好的生活环境是“前世有修”,说什么“上世有修,正(才)出世在潮州”。对于那些口念佛行恶事的讽以”修行一蚌壳,食斋补积恶”,对口是心非者讽以“修行十年,破戒一时”。生活中也有不少比喻以佛门事物为喻体,如“斋过和尚”或“斋过尼姑庵”喻没有油水,“斋堂猫——唔捌(不曾)食腥”喻收入有限,称诬陷人做了绝不可能的事为“诬佛偷食鲑”,鲑是腌制的小鱿鱼,佛怎么会偷食这些东西?潮州人把怒目执忤的护法神韦驭唤作“难唐”,因为“好就观音样,孬就难唐像”,既用以表示喜怒无常的人,也可以用以表示视对方之态度好恶区别以对。以“老龟听经也成佛”喻经常教育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至于“食三两菜脯(萝干)就要上西天”、“买尾咸鱼去放生——不知死活”,将庄严的佛转化为轻松的调侃。风趣生动、富有哲理,反映了潮人将宗教融化为世俗生活。神圣的佛教一旦世俗化,出于百姓的诙谐,一些与佛门有关的谑戏语随之出现,嘲讽的对象涉及佛徒及偶像,颇有些不敬,如“尼姑生仔哭无父”,“一句‘秃驴’骂通庵”  (喻一语伤众),“留你罗奉佛”(此语喻不再跟你客气,不让你留在那里神气),“弥勒佛哭(疒省)(瘦)”(喻装穷叫苦)。

你是本文的第2627位读者
来 源: 《潮汕俗语文化趣谈》
作 者: 王伟深

   特别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国际互联网,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站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原创所有,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版权问题时,烦请与我们联系,微信号:863274087,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